邵瀚
摘要:群眾文化活動是以廣大人民群眾為主體,以滿足其精神生活需要為目的而開展的一系列文化活動,其載體是一系列的文化娛樂活動。群眾文化活動的主要開展目的在于豐富基層廣大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進而形成獨具特色的地方文化特色。本文首先闡述了群眾文化活動的基本定位,其次,深入分析了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的相關措施。
關鍵詞:群眾文化;活動;途徑;方法
1.前言
改革開放明顯提高了我國廣大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水平,越來越多的人去追求精神文化生活。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對群眾文化的發展予以了高度的重視,采取了多種措施來推動群眾文化工作,力爭能夠讓群眾文化工作走入人們的生活,使之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群眾文化活動的主要開展目的在于豐富基層廣大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進而形成獨具特色的地方文化特色。本文就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的具體途徑及方法進行研究。
2.群眾文化活動的基本定位
群眾文化活動是以廣大人民群眾為主體,以滿足其精神生活需要為目的而開展的一系列文化活動,其載體是一系列的文化娛樂活動。究其內涵來看,可以從三個方面來予以闡述,第一,群眾文化活動的客體是活動,而主體則在于廣大人民群眾;第二、群眾文化活動具有極為廣泛的內容,但其根本還是在于文化娛樂活動;第三、群眾文化活動是群眾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除此之外,群眾文化還包括群眾文化隊伍、群眾文化事業、群眾文化工作。
通常而言,群眾文化活動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但均是以群眾為基礎,需要廣大人民群眾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進而不斷完善群眾文化活動的形式與內容。通過有序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既有利于對廣大人民群眾的審美情操進行陶冶,又有利于大幅度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素養,還有利于進一步體現我國的文化精神與文化價值,對于和諧社會的建設是極為有利的。此外,群眾在參與到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過程中,也能夠交到志趣相投的好朋友,并且還可將平時與他人之間的矛盾和不和進行調和,這對于和諧社會的構建是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在當今社會經濟中,群眾文化活動具有以下3個方面的特點:第一,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不會受到場所的限制,可在各個地區、各個地點開展,既可在社區服務中心,又可在廣場,還可在文化館或者公園等等,只要其具有較為健全的公共設施就可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第二,群眾文化活動的類型多樣,只要是人民群眾感興趣、愿意參與的活動均可作為群眾文化活動,包括賽詩互動、品茶活動、攝影活動、釣魚活動、健美操等等。第三,群眾文化活動的參與人數較為靈活,既可采取分散式參與,又可采取集中式參與。
3.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的相關措施
3.1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為了能夠更好地有機結合群眾精神需求與文化活動,應該要以基層文化站來作為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的主要保障,為群眾文化活動的實施提供硬件設施。當然,基層文化站的建設離不開當地政府的財政支持,各地可結合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和財政能力來因地制宜加強基層文化站的建設,確保基層文化站具備大眾性、親民性、實用性。與此同時,公共設施的建設需要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基本需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適當提高群眾文化活動的覆蓋人群,以多種多樣的群眾文化活動來為廣大人民群眾營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圍。
3.2 提高群眾文化中心工作人員的素質
一方面,群眾文化中心應該結合本單位的實際需要來有針對性地引入優秀人員,秉承“擇優錄用”、“公開選拔”、“公平競爭”的方式來將那些責任心強、心理素質好、身體素質較佳的優秀人員納入其中,既要在工作條件與薪資待遇等方面予以優待,又要將這些人才安排到合適的崗位上,讓他們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出個人才干,對于工作成績優秀的人員,可通過物質獎勵、精神獎勵等多種方式來予以表彰,并且將其提拔到重要的工作崗位。另外一方面,要對群眾文化中心現有工作人員做好技能培訓工作,或邀請專家到群眾文化中心培訓,或將人員送到高等院校學習相關知識,務必要讓他們能夠對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方法進行嫻熟應用,除此之外,還要鼓勵群眾文化中心工作人員在下班后加強學習,定期考試,若考試成績較好,那么可予以一定金額的物質獎勵。通過這一系列的措施來讓其更好地適應成本控制的需要,進而達到有效防范各種潛在風險的效果。
3.3積極開展群眾文化藝術互動活動
在當前大力構建和諧社會的新形勢下,應該要積極開展群眾文化藝術互動活動來提升廣大人民群眾參與其中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要以人民群眾的需求為根本導向來挖掘出人民深層次的文化需求,有鑒于此,可根據群眾的文化需求來開展一系列喜聞樂見的活動,例如,可利用快板、大鼓等方式輕松詼諧的形式將黨的十九大精神、習近平新時代治國理政新思想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表現出來;邀請專業團體借助村廟會等機會來進行戲曲表演,展現戲劇藝術,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再例如,可邀請專家學者開展以“如何做一個智慧父母”、“感恩母親”等為主題的傳統文化講座,體會感恩智慧,形成良好家風,掌握幸福密碼,提升群眾素養。
3.4為基層群眾業余文化活動制定良好的活動方案
第一,為了能夠更好地開展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往往需要預先制定出可行的活動方案,并且由多人進行認證推敲,提高活動方案的可行性。第二,每一項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都需要多個部門、多位工作人員的共同參與,從目前來看,絕大多數群眾文化活動的工作人員除了專職人員以外,主要是由退休人員所組成,他們往往有很大的熱情度和很高的積極性,但是畢竟已經步入老年生活,與年輕人的生活存在著一定的代溝,所以,其策劃的群眾文化活動大多都是跳舞、唱歌、下棋等,一直以來都難以取得較大的突破與創新。有鑒于此,要注意將年輕人吸引到群眾文化活動策劃創新過程中,這樣一來,既能夠讓群眾文化活動變得更富有活力,又能夠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參與進來,共同促進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繁榮昌盛。
參考文獻:
[1]賴小軍.試談如何做好群眾文化美術創作和輔導工作[J].大眾文藝,2011,23 (18):202-205.
[2]曹中育.群眾文化需求與群眾文化供給--構建和諧的群眾文化供求關系[J].決策與信息(下旬刊),2016,19 (5):131-131:132.
[3]朱繼娟.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與策劃研究[J].文藝生活·中旬刊,2018,21 (1):203-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