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 陳帥宇



[摘要]湖南省是我國13個糧食大省之一,肩負著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維護社會穩定的重大使命。基于糧食產業鏈視角,立足湖南省,分析湖南省對國家糧食安全的貢獻。研究結果表明,整體來看,湖南省對國家糧食安全的貢獻十分顯著,但也存在著糧食加工企業的整體實力較弱、倉儲技術落后、糧食流通整體規模偏小,競爭力不強等問題,必須認真加以解決,從而為保證國家糧食安全做出更大貢獻。
[關鍵詞]糧食安全;貢獻;湖南省
[中圖分類號]F326.11[文獻標識碼]A
1 研究背景及相關問題的提出
1.1 研究的必要性
從1974年我國第一次提出糧食安全的概念,30年來糧食安全正日益受到廣泛的關注,而湖南省作為傳統的糧食大省,有數據顯示,其2016年全省的糧食作物播種面積已經達到了4890.6千hm2,占到了全國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的4.32%,糧食產量2953.20萬t,占到了全國糧食總產量的4.83%,湖南省以全國4.32%的耕地貢獻了4.83%的糧食,稻谷產量位居全國第一,為國家的糧食安全提供了巨大的保障。具備很強的參考價值。因此可以通過對湖南省的案例研究,深入探究糧食大省對國家安全的貢獻以及獲得怎樣的經驗教訓。
1.2 研究的可行性
在理論結構框架上,運用庫茨涅茨的“農業四大貢獻”理論,從糧食產業鏈視角,通過糧食生產的加工、貯藏、流通等的四個環節去構建湖南省對國家糧食安全貢獻的理論框架,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其產生的結論也有很大的參考價值。通過這種方法去研究湖南省對國家糧食安全的貢獻也可以在研究的基礎上提出相對應的對策建議和優化路徑。在文章研究的實證數據方面,本文研究數據主要來源于國家統計局,歷年數據統計年鑒以及相關政府部門調研數據,及筆者相應整理計算所得。
2 湖南省對國家糧食安全的生產貢獻
湖南省位于我國的中南部,大多數的地區處于平原和丘陵地帶,氣候條件優越,適宜農作物的生長,且大部分地區土壤肥沃,耕地連片,便于開展機械化的種植,糧食的單位面積產量高,人均占有量大,下面首先來分析一下湖南省糧食產量和播種面積的貢獻。
2.1 產量和播種面積貢獻
2.2.1 產量貢獻。近20年來,湖南省的糧食產量基本穩定在3000萬t,糧食產量占全國糧食總量的比重雖有波動,但基本穩定在5%左右,2012年以來湖南省糧食產量數次突破3000萬t大關,均超過各省糧食產量平均水平,位列全國第8位。自2012年以后,全國的糧食總產量進入60000萬t行列,這其中湖南省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2.2.2 播種面積貢獻。如表1可知湖南省2016年糧食播種面積4890.6萬hm2,占全國糧食總播種面積的4.33%,從1997~2018年湖南省的糧食播種面積占全國糧食播種面積的比重在4%~5%之間波動,湖南省的糧食面積單產高于全國12.36個百分點,這表明湖南省的糧食單產水平歷年來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2.2 農業要素的貢獻
2.2.1 農民收入的支持。如下表2,2012年湖南省有鄉村農戶1591.71萬戶,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7440.2元,對比2011年的6567.1元增加了872.9元,人均家庭經營純收入為2903.2元,占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的39%,說明家庭經營收入依舊是湖南省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僅次于工資性收入。糧食生產的收入仍是湖南省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糧食的生產效益和生產風險對湖南省農民的影響很大,農民的收入也特別容易受到糧食市場價格波動的影響,糧食的增產和減產也會直接影響到他們的收入。
2.2.2 勞動力貢獻。 湖南省的鄉村農業從業人員較全國的平均比重要高,鄉村的從業人員占全國比重的5.94%,這一數據表明,湖南省的農業從業人口的基數比較大,這就有效的保證了湖南省糧食的產量。從農林牧副漁從業人員的人數上看,湖南省達到了1857.39萬人,占全國農林牧副漁從業人員比重的6.87%,超過了鄉村從業人員占比全國比重,這一數據的對比重點突出了湖南省農業糧食上的勞動力貢獻。
2.2.3 科技貢獻。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依靠科技力量提高糧食的產量和質量已成為一種趨勢,作為糧食大省的湖南省來說更是如此,并且具有很大的優勢,由表3可以看到,湖南省的農業發展科技水平較高,農業的集約化和機械化也表現出較高水平,湖南農村新增的發電設備容量占到了全國的9.51%;農業機械總動力占到了全國總動力的5.28%;農用塑料薄膜的使用量占到了全國使用量的3.23%;農藥的使用量也創新高,占到了全國的6.86%,這些數據都表明湖南省政府在農村的投入量大,從而為農業的發展創造了更好的條件。
3 湖南省對國家糧食加工、貯藏和流通的貢獻
國家糧食安全的核心問題是糧食的供給問題,如果糧食的供給出現問題將會對一個國家的穩定造成很大的隱患,而糧食的供給則集中體現在其交換過程中發生的加工、貯藏和流通問題上,圍繞糧食的商品交換過程衍生出來的加工、貯藏和流通,為國家糧食安全提供保障。
3.1 湖南省的糧食加工貢獻
湖南省的糧食加工水平普遍比全國平均水平要高,以湖南省永州市為例,近幾年來,永州市糧食局在糧油加工業上下功夫,大力引導糧企嘗試多種重組方式,進一步的整合有效資源,做大做強永州的糧油加工業,糧企重組已初見成效。 2008 年初,湖南的冷水灘面粉廠另起爐灶組建了湖南湘君面業有限責任公司,使公司真正成為了政企分開、市場運作的現代企業。經過兩年多的艱苦努力,年產5萬t面粉生產線的一期工程于今年5月建成投產,年產量從過去的4萬t提高到現在的5萬t,投產2個多月來,實現銷售收入近1000萬元。目前其生產的各大品種,行銷湖南省及兩廣50多個大中小城市。且2016年湖南省水稻產量達到2602.30萬t,占全國總產量的12.6%,這足以說明湖南省在糧食加工方面為國家安全做出了貢獻。
另外,湖南省糧食加工的的問題也比較的明顯,首先湖南省糧食加工企業的整體實力較弱。再次,湖南省糧食加工產品的整體附加值不高,大部分的糧食加工還處在初級加工階段,精加工非常少。再加上湖南與糧食相關的合作組織發展緩慢,生產又比較的分散,遠遠達不到產業化發展的要求。
3.2 湖南省的糧食貯藏貢獻
糧食的有利儲藏,保障糧食不變質,不腐壞,也是糧食安全的一個重要環節,如今,國家收儲的糧食約為1.5~2億t,儲藏在各級儲備糧庫,總倉容高達2.95億t,2015年國家糧食局發布消息聲稱近年內將擴建千億斤糧倉庫容,這些舉措都為國家的糧食安全提供了切實的保障,我國糧食主產區、主銷區和基本平衡區儲備糧比例基本保持在4.5:3:2.5左右的比例。湖南省是糧食大省,也是第一批國家重點支持糧庫維修整改的省份,隨后省內“危倉老庫”維修改造工程全面啟動,涉及一般維修倉容202萬t、大修倉容368萬t、改擴建倉容70萬t。
據《湖南省糧庫名錄2016最新版》數據顯示,湖南省截止到2016年共計有156家糧庫,占國家糧庫總量的比重較大。
與此同時,湖南糧食倉儲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例如危倉老庫的問題以及倉儲技術落后,房屋陳舊老化,都給糧食安全造成了很大的隱患,使得農戶貯藏的糧食損失重大,科學合理的儲糧技術創新后勁不足也是其中一個很大的瓶頸。
3.3 ? ?湖南省的糧食流通貢獻
糧食流通,是糧食從生產到消費中間必不可少的一環,也是糧食安全中至關重要的部分。整個買賣的過程構成了糧食的商品流通體系。2012年湖南省農村居民人均糧食出售量為200.56kg,占全國農村居民人均糧食出售量的37.8%,但是散糧的接發能力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湖南省的糧食流通也還存在著許多的問題,首先湖南省糧食的商品率比較的低,2015年湖南省的稻谷產量為2849.83萬t,但是糧食庫存率高,商品率低,貿易量比較的小,外銷渠道不暢,同時湖南省糧食企業的競爭力比較的弱,雖說數量上有優勢,但整體規模上偏小,競爭力不強,同時湖南省的糧食供給量上過剩,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的糧食生產實現“十二連增”達到了6.2億t,湖南省的糧食產量也有大幅度的提升,達到了3002.9萬t,雖說近年來糧食生產的產量不斷提高,但其消費并沒有出現明顯的增長,整體的供給出現了寬松的局面,大量的糧食過剩,堆積在倉庫,難以銷售出去。
4 ? ?研究結論及政策建議
4.1 ? ?研究結論
從糧食生產、儲藏、流通和消費的整體角度來看,湖南省對國家糧食安全的貢獻還是十分顯著的,這與之前相關學者的研究觀點結論大體相符。從本文的結構上也可以看出,湖南省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貢獻主要體現在生產環節上,要保證國家的糧食安全首先就是要把糧食產量提上去,沒有足夠的糧食產量就談不上糧食的安全,湖南省無論是在糧食產量,糧食播種面積,農業機械,灌溉面積上都對我國糧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貢獻。但在儲藏,流通環節還是很大的弱項,這一些問題的出現也會在很大程度對國家的糧食安全造成影響。在消費環節,還要增大居民對糧食的需求,而這其中影響居民消費的一個很大的因素就是糧食的價格,將糧食價格的波動區間控制在正當的范圍之內,保障低收入貧困人口的糧食購買也是增加消費,保障糧食安全的一個重要的因素。
4.2 ? ?政策建議
第一在糧食的加工方面,要創新糧食的加工技術,優化加工的產業結構,加大科技的投入,提高湖南省糧食加工的技術含量,也要鼓勵農民積極地學習先進的加工技術,引進先進的設備,同時也要注重市場影響的作用,對市場進行精準的定位。
第二在糧食的流通方面,要加強糧食的流通能力建設,建立起適應糧食的流通體制,拓寬糧食的購銷渠道,降低成本,穩定市場價格,大力增強糧食的關鍵物流環節建設,加大對糧食市場的宏觀調控,完善糧食的儲備政策和調節機制,讓國有糧食企業更好的發揮平衡糧食價格的作用。
第三在實現湖南省糧食生產,流通和消費的和諧方面,我們要統籌糧食行業各個環節,各個領域發展,對糧食消費市場進行細分,滿足居民糧食多元化的需求并確保糧食健康,安全;加大對低收入貧困者的補助,確保他們的基本生活水平,同時盡快規范市場交易,建立良好的誠信體系,保障糧食生產者,經營者,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做到真正解決人口流動所要求的糧食流通能力。
第四在糧食的消費方面,要積極的發揮湖南省的區域優勢,打造區域強勢品牌,湖南糧食的品牌有很多,但真正知名的,有影響力,有競爭力的品牌卻非常的少,我們要通過推動企業重組并購,擴大優勢企業的生產規模,增加品牌企業的市場占有率和競爭力,加大品牌的營銷推廣,擴大其市場知名度。
第五在嚴把糧食的質量關方面,不能因為求多求快就忽視了質量,糧食的質量標準是保證糧食安全的一個基本點,加大對糧食生產、加工、包裝、流通、消費各個環節的質量檢查,切實保障老百姓餐桌上的安全,以質量和品牌打開市場,從而可以進一步搶占高檔消費市場的高地。發展綠色農業,綠色糧食經濟,保證綠色無污染的糧食供給,使其達到國際標準。要更加進一步的保護和提升湖南省的優勢貢獻項目,提高糧食的生產能力,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不動搖,保護耕地,穩定糧食播種面積;積極合理的引導土地流轉,提高糧食的生產規模效益;加大投入,改善農業糧食的生產種植條件,重點支持湖南省的小型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湖南省的農業機械化水平,依靠科技創新,提高糧食單產,政府應該加大各項惠農政策的出臺,提高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參考文獻]
[1] 李丹,林中,李亮.湖南糧食安全中長期預測研究[J].湖南農業科學,2017(10).
[2] 曾福生,匡遠配.糧食大省對國家糧食安全的貢獻分析[J].農業現代化研究,2008(06).
[3] 何友,曾福生.長江流域糧食大省對糧食安全的貢獻度特征分析[J].糧食科技與經濟,2016.
[4] 姜俊超,趙良仕,鄭德鳳,等.1998—2016年中國大陸糧食安全及其省域貢獻分析[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
[5] 陸兵.打造千億斤糧食生產基地為保障糧食安全作貢獻[J].中國水利,2011(06).
[6] 閔銳,盛欣,王慧青.湖南省油菜產業發展現狀、制約因素及路徑選擇[J].湖北農業科學,2016(23).
[7] 何俊黎.湖南水稻產業發展問題研究[D].湖南農業大學,2016.
[8] 匡勇,胡澤友.湖南糧食安全現狀分析及對策[J].湖南農業科學,2004(06).
[9] 唐小惠,王雅鵬.湖南糧食安全面臨的問題及對策初探[J].糧食科技與經濟,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