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輝
[摘 要]當前我國信息技術正處于高速發展的時期,我國也進入了智能化時代。智能交通設想的出現,為我國帶來了交通發展的新方向。隨著科技力量的逐步提高,智能交通也一步步從設想轉變為現實。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實現智能交通的發展,成為了人們值得思考的問題。本文將對智能交通的發展與思考展開進一步探討。
[關鍵詞]智能;交通;發展;思考
[中圖分類號]U495 [文獻標識碼]A
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使得人們越來越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應用,當前我國多個領域已經實現了較為智能化的工作方式,工作效率也得到了較為顯著的提升。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世界日益連成了一個整體。在這種背景下,便捷高效的交通就顯得極為重要,它不僅是人民生活質量的保證,而且是社會發展的關鍵因素。“智能交通”概念的出現,為研究學者們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智能交通旨在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從宏觀的角度出發,實現行人、車輛與道路的統一規劃,進而解決當前面臨的各種交通問題。
1 智能交通系統概述
智能交通系統建成ITS,它是未來交通系統的發展方向,也是我國研究學者的主要研究方向。智能交通系統指的是將信息技術、數據通訊技術、電子傳感技術以及相關計算機技術進行整合,并應用在整個地面交通管理中的綜合交通運輸管理系統。工作人員應用智能交通系統,能夠對特定區域實現大范圍的、全方位的監控,解決種種不同的交通問題。當前我國正處于城市化不斷加深的過程中,城市中的人口數量越來越多,嚴重的交通堵塞逐漸成為了人們出行的障礙,智能交通系統的應用則能夠有效改善這一問題,使得城市的交通管理更為規范化、標準化,減少人們出行的阻礙。
智能交通系統主要是依賴于人工智能發展的。人工智能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也是一門極富挑戰性的科學。想要實現智能交通系統的發展,那么就應當給予人工智能足夠的重視,只有將人工智能應用到智能交通系統中,才能夠實現信息化的交通系統。圖像別技術以及大數據處理技術,是智能交通系統的兩大主力,這兩個技術在整個智能交通系統中發揮著主導的作用。圖像識別技術是人工智能的重要領域之一,指的是對圖形進行識別,以此識別不同目標的技術。在交通管理中,常常會出現違反交通規則的肇事分子逃逸的現象,肉眼又無法及時獲取到關于肇事分子的具體信息,此時若是采用人工智能獲取信息,那么可信度就會大幅上升。智能交通系統采用圖像識別技術,能夠將肇事分子拍攝下來,并且識別其面部特征,與數據庫中的身份認證進行對比,從而幫助交通警察尋到相應的人物。圖像識別系統的應用,能夠大大降低人們違反交通規則的概率,有利于保障交通秩序。由于智能交通系統產生的數據量較為龐大,傳統的數據處理技術難以滿足需求,所以較為先進的大數據處理技術就成為了必備條件。因此,研發人員還應當重視大數據處理技術在智能交通系統中的應用,從而設計出更加貼合實際的智能交通系統。
2 智能交通系統的相關技術
2.1 射頻識別技術
智能交通系統的設計中還應當引入射頻識別技術。射頻識別技術又被稱為RFID技術,它是一種通信技術,且應用范圍較為廣闊,無論是圖書館還是門禁系統均有應用。射頻識別技術的主要作用是收集數據,它不需要借助他人的幫助與干涉,就能自行對目標展開數據的收集,且目標可以為多個。智能交通系統應用射頻識別技術的主要表現在于車輛的檢測、識別以及分類等方面,再具體的話可以將其與高速公路收費相結合,從而實現不停車的收費模式,免去了人們停車收費所消耗的時間,有利于提升人們的出行效率,是一種較為可靠的技術。不停車的收費方式,簡單來講即在車上注冊RFID的相關憑證,并發放電子通信證,當車輛經過關卡時,關卡會對車輛作出識別,從而實行自動扣費。
2.2 全球定位系統
全球定位系統又被稱為GPS技術,它被廣泛的應用于軍事、科學以及汽車定位等方面,為人們的工作與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人們利用GPS技術,能夠使得事情變得更為精準化與效率化。通常,全球定位系統是由三個部分所構成的,分別是通信導航衛星、地面控制中樞以及最終客戶端。通信導航衛星是全球定位系統的眼,能夠實現對地面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并且不會受到天氣的干擾。將全球定位系統應用于智能交通系統的主要表現為車輛的導航功能以及跟蹤功能。城市化的加劇使得城市道路也越發繁雜,許多人可能難以找到正確的出行方向,這時候利用導航系統,不僅能夠使得人們避開堵塞路段,而且還能夠讓人們更迅速地到達目的地,有利于實現高效的交通。
2.3 地理信息系統
地理信息系統又被稱為地學信息系統,它指的是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從而對特定的區域實現信息收集與加工的技術系統。地理信息系統是智能交通系統必不可少的系統之一,這是由它強大的功能所決定的。地理信息系統能夠將地理位置信息與其他信息進行整合,并對它們展開分析,從而為使用者提供參考依據。當前,地理信息系統已經被引入了我國的交通系統中,并且發揮著較大的作用,為了實現地理信息系統與智能交通系統的融合,研發人員還應當不斷挖掘地理信息系統的價值,充分發揮它的效用。地理信息系統在智能交通系統中的主要表現包括電子地圖以及公路規劃網絡等,有利于使用者更好地實現目的。
3 智能交通的應用
3.1 綜合治理交通中的種種問題
隨著我國城市化的不斷深入,城市人口數量一直居高不下,且每年都在上漲,經濟水平的提升使得越來越多的人擁有了汽車。汽車的普及雖然使得人們出行較為便利,但與此同時又產生了新的問題,即交通堵車。經研究表明,我國一線城市人民的路途時間基本上都花費在交通堵塞中,這不僅有礙于他們的工作效率,而且還會增加社會矛盾。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高德地圖與其他相關智能軟件的出現,使得人們的交通堵塞問題得到了很好的解決,全國各地的交通堵塞問題都得到了有效的改善,這取決于人工智能與智能交通的支持。在2016年,我國杭州市首次公布了將人工智能引入到交通管理中的計劃,期望以人工智能的力量提升城市的交通管理水平。在政策發布后的一段時間內,杭州市的交通管理水平獲得了顯著的提升,車輛通行速度相比之前要高出許多,這全部得力于智能交通的力量。此外,政府利用智能交通系統,還能夠對市內的交通情況進行宏觀調控,從大局的角度出發,進而改善交通管理狀況。杭州市作為首個采用智能交通系統的城市,對促進我國智能交通系統的應用,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3.2 智能化駕駛
在我國,有許多其交通事故都是由于駕駛員的大意而造成的。世界衛生組織曾經做過統計,每年全球因交通事故而失去的人多達幾百萬,并且這個數字將會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而不斷加大,如何在這種情況下盡可能減少交通事故,成為了人們值得思考的問題。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智能化駕駛”逐漸受到了人們的關注。早在20世界70年代,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就已經開始了關于無人駕駛的相關研究,并且取得了較大的突破。無人駕駛即無須人為干涉,計算機系統自行實現駕駛,從而幫助人們到達想去的地方。人的反應速度遠沒有計算機迅速,且人的情緒較為波動,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當駕駛員碰到一些突發情況時,很少會做到冷靜面對突發情況,這就使得交通事故的概率進一步加大,而無人駕駛汽車則能夠根據突發情況,迅速作出反應,從而規避風險,為乘客提供安全。無人駕駛汽車比起傳統汽車而言,不僅更加安全穩定,而且較為高效。無人駕駛汽車會自動選擇最佳的路徑,規避堵車路段以及遠距離路段,從而將乘客迅速送至目的地。無人駕駛汽車目前在我國的應用范圍較小,雖然我國研究學者致力于無人駕駛汽車的研究,但還沒有取得顯著的突破,若是想要實現無人駕駛汽車的應用,那么就應當先做好智能交通系統的設計。智能交通系統與無人駕駛汽車有著密切的聯系。
3.3 智能出行
交通作為資源配置的重要環節,對人民的日常生活起著重要的作用。由于人民生活壓力的加大,所以人們在選擇出行方式時,往往會選擇更加便捷的出行方式,包括地鐵以及輕軌等,這些方式雖然能夠一定程度上增加人們出行的便利,但這些方式都有其最大承載額,剩余的人只能通過公交車或者出租車進行出行,然而交通堵塞使得他們苦不堪言。隨著社會要求智能化出行的呼聲與日俱增,國家應當加強對智能化出行的相關舉措。滴滴作為我國較大的交通行業巨頭,具有較強的經濟實力,它在整個汽車市場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滴滴的發展歷程中,人工智能技術為其提供了很大的支持。為了能夠促進滴滴的發展,滴滴企業在2016年成立了專屬于自己的研究院,渴望能夠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為人們的智能出行提供更多便利。最終,滴滴企業終于建立了較為完善的智能出行系統,人們利用這個系統,不僅能夠實現汽車資源的調度,而且還能夠尋找到符合自己心意的出行車輛,將智能化出行落實到位。滴滴的智能出行系統除了能夠幫用戶迅速找到車輛外,還能夠根據路況以及歷史數據分析用戶的需求,以便用戶在有需求時能夠及時實現車輛調配。
3.4 車聯網以及智能公交系統
車聯網是指綜合應用射頻識別技術、全球定位系統以及地理信息系統實現對數據的收集與分析的系統,它能夠將這些數據與互聯網進行聯動,從而為汽車規劃出最佳路徑,幫助駕駛員以最快的速度前往目標地點,是一種較為有效的智能系統。公交車在我國的交通業中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發人員應當給予公交車高度的重視,并將人工智能引入到公交車系統中,實現二者的結合,從而使得人們在等車時能夠了解到公交車的所在方位、發車時間、行駛路線等具體信息,從而更好的選擇自己的路線。智能公交系統作為影響力較大的系統,應當被列為科研重點,加快設計,只有這樣才能為智能交通打下良好地前提,從而促進智能交通的發展。當前,智能公交系統的設計仍舊處于摸索階段,我國科技研發人員應當加大努力,使智能交通能夠早日實現。智能交通的落實標志著我國科技力量的進步,具有重要的意義。
4 結語
智能交通作為新的概念已經被我們每個人所熟知,但想要將其實現,還需要一段很長的時間。為此,我國科技研發人員應當不斷努力,打造更為現代化的智能交通系統,從而提升我國的交通管理水平。智能交通的發展不僅是時代的要求,也是社會的要求,國家應當加大對科研工作的扶持力度,確保它們的高效展開。
[參考文獻]
[1] 李雨宣,周桐.我國智能交通發展之思考[J].科技展望,2016(28).
[2] 楊琪.智能交通發展趨勢與汽車智能化發展的思考[J].時代汽車,2015(11).
[3] 全永燊,王婷,余柳,等.城市交通若干問題的思考與辨識[J].城市交通,2018(02).
[4] 韓振林.論旅游城市智能交通發展的思考——以桂林市為例[J].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15(32).
[5] 徐炎.關于智能交通市場營銷的幾點思考[J].黑龍江科學,2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