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慶
[摘要]隨著創新創業的深化發展,如何適應未來職業發展對專業人才需求,如何推動高等職業教育更好地面向市場,尚有待深入研究。具有競爭力的專業教學團隊才能有效促進高等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通過構建多維教學主體的特色實踐研究,達到優化人才培養質量,關聯創新創業下推進的職業教育改革。
關鍵詞創新;多維主體;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9)07-0018-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7.008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伴隨高等職業教育進入提升內涵、創新人才、校企合作的發展階段后,政府、社會、市場、行業、企業對人才需求的質量的關注度越來越高,進而聚焦于高校的人才培養和教育價值上。
一、創新驅動下特色研究可行性
隨著創新創業的深化發展,如何適應未來職業發展對專業人才需求,如何推動高等職業教育更好地面向市場,培養高質量的應用型、技能型、創新型人才?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提到“當前職業教育還不能完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結構不盡合理,質量有待提高。提出了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實施意見(皖政(2014)81號)中提出“創新發展專科層次職業教育,要對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培養服務區域發展的技術技能人才”。2015年6月2日,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袁貴仁在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視頻會議上指出“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是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迫切需要”。國務院關于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雙創”升級版的意見(國發(2018)32號)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強化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培訓,推廣創業導師制,深化產教融合,引入企業開展生產性實習實訓。
實踐是創新之源,破冰舉措一改原“以量謀大”?現“以質圖強”,職業教育發展更要注重創新、內涵、持續、特色。足以說明:推進創新多元教學主體、協同育人機制、教學管理轉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業就業實踐等還是有進一步研究和探討的必要性的。
二、職業教育瓶頸
從高職院校的傳統專業來看,均處于辦學尷尬層面。雖生源穩定但模式陳舊,雖教師在教、學生在學,但與崗位所需、職業所用之間的瓶頸長期持續存在。
在創新發展的國家和地方各政策影響下,各院校紛紛也進行了所謂的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專業改革,但力不從心,無奈下基本浮于形式,并沒有彰顯內涵質量的提高;人才培養目標和方案的制定基本偏“臨摹仿效“閉門造車”“望梅止渴“人云亦云”“隨波逐流”,諸多專任教師受到自身實踐鍛煉、職業素養的限制,苦于“井底之蛙”而無“現身說法”的技能展現,僅是敷衍、勉強過得去,教學設計雖有所變化,但還是偏講清那些枯燥乏味的課堂教學,教學中“墳墓”長期存在。
近年來雖然一直也在倡導“雙師型”教師、“雙證書”學生、“零距離”就業,但尚存在觀念的不創新、結構的不合理、制度的不完善、管理的不到位,與社會的選人用人“碰撞”時出現了嚴重的脫節和較大的差距。
從現實意義上來說,高職教育也在創新實踐中,但并沒有真正縮小“教?學?做?用?供?求”的矛盾,教師原地故步自封,學生接觸專業:論聽似是而非,論說一問三不知,論做無從下手的局面。因此對教學主體進行優化創新研究是必然需求。
三、創新驅動下多維教學主體實踐研究
優化教學主體,是專業建設、辦學實力、人才培養、創業就業、資源整合的需要,是在專任教師缺乏實踐技能、缺乏“領頭羊”、缺乏科研創新、缺乏核心競爭力、缺乏“充電”更新……和高職學生缺乏職業操守、缺乏學習動力、缺乏自我約束、缺乏專業能力、缺乏社會能力、缺乏方法能力、缺乏創新能力……的情況下深層次思考的需要。只有更新教學理念,推動教學改革,打造特色專業,建設精品課程,整合市場資源,優化教學主體,實施動態激勵,搭建發展平臺,提升教學水平,增強辦學實力才能讓學生們切實學以致用,崗證合一,最終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
(一)創新多維教學主體
高等職業教育的創新發展需要高素質師資,只有具有競爭力的專業教學團隊才能有效促進可持續發展。為了突出辦學水平與特色,提升學院核心競爭力,構建一支創新型的專業教學主體。
1.“雙師”
根據教育部《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方案(試行)》的要求“雙師”指具有講師(或以上)職稱,又具備相關條件的專任教師,強調國家職業資格證書、企業實踐經歷和指導學生專業實踐。結合我院專業雙師隊伍現狀,尚處于內部松散型,雖35-45歲的教師比例大,但副高以上職稱缺乏;職業資格證書以初中級為多,高級和注冊較少;由于師生比高,大多精力疲于應付一線教學,沒有完全符合要求的一線專業實踐經歷。
2.“雙帶”
專業帶頭人即“名師”,必須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熟練的實踐技能和較強的領導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學術帶頭人即“名學”“領頭羊”,在學術上是無可置疑的行家里手、學科領袖。
雄厚的專業能力+很強的人格魅力=強大的團隊。充分發揮帶頭人的作用至關重要,尤其是專業的特色建設上。
3.“雙元”
借鑒德國的職業教育模式,將“企業元”與“學院元”價值整合,實現優勢互補,達到“1+1>2”的良好效果。經管類專業的教學倡導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融為一體的項目化教學,離不開理論體系,更需要企業的實踐鍛煉、指導和參與。為了提高人才培養的社會認同,只有資源整合、利益整合“雙元”融合。
4.“雙崗”
校企合作、訂單培養、工學交替,推動專業教學團隊走向多樣化和社會化“雙崗”成為必然趨勢。教學之余,融于企業、行業的業務角色中,既提高崗位實踐操作能力,也保證實時動態的與業務處理保持一致性,提升綜合素養和教學水平。
5.“雙優”
在校內是優秀的“教師職業人”,到企業是優秀的“專業職業人”,這就要求應掌握先進的職教理念,擁有較高的職教能力;并熟悉業務流程,具有較強的操作能力。
6.“雙課堂”
理論課堂和實訓課堂的雙重把握。課證融合.學崗一體就是理論教學與實訓操作的對接,實施精細化管理,擴大個性化教學平臺,構建崗證素能互通的課程教學框架。
7.“雙能力”
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同步提高才是優秀的教學主體的標準。目前高職會計專業的建設還是重教學輕科研的狀態,無科研能力的提升,教學能力也不會有太大的進步空間。
8.“雙協同”
“協同教學之父”美國華盛頓大學夏普林教授指出協同教學是一種教學組織形式。應高職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創新和突破職業教育的教學規律,結合區域經濟發展的特點及市場變化規律,要求教學主體進行校內、校外協同;教學、科研協同。
(二)進一步創新多維教學主體的建議
1.建立師資培養培訓機制,提高整體實力
(1)提升博士研究生、教授、高級職業資格、注冊職業資格、帶頭人和業務骨干、課程名師,發揮引導和輻射作用。
(2)建立周期性輪回鍛煉機制,雙崗鍛煉,積累實踐經驗,構建更寬泛的專業基礎,更換思維模式。
(3)激勵參與職業資格認證考試及相關的省、市級職業技能大賽,提升水平同時鍛煉師資。組織參加崗位技能培訓,在應用上達到與中級以上職稱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中相匹配的能力要求。
(④)“老、中、青、“傳、幫、帶”梯隊建設,實現遞進漸入式培養“三軍”(學術帶頭人為主力軍、骨干教師為生力軍,青年教師為后備軍)架構合理。
(5)師資團隊混編建設:以項目式管理團隊,采用課程負責制,通過項目做研究,注重實效性和價值體現,將工作效能與個人發展相結合,強調危機意識,促進教師的主觀能動性。
2.深化教學體制,加強“進階式”“項目式”“課題式“團隊式”課程建設
(1)行動導向、任務驅動、崗位情境、角色扮演、分工協作、體驗分享、社會實踐等靈活的教學手段、模式,打破教師、教材、教室固化的三中心。由傳授者更多的轉變為引導者、組織者、咨詢者、輔助者、傾聽者、啟發者、評論者。
(2)“專業融入產業、教學融入企業”,結合職業資格標準、圍繞業務技能主線,面向工作任務,進行解構、重構、整合、序化,打破“各自為政”,改革課程教學內容體系。
(3)“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實施“支持模式“分享模式”,創新專業教育教學平臺,共建集教學、科研、培訓、技能鑒定、技術研發為一體的實訓基地,形成實踐網絡體系,實現教學與行業.崗位的無縫對接,全面提升主體的綜合職業素質。
3.以研促改機制,提升教科研水平
(1)積極申報教科研,通過各級課題立項推動理論研究的深入,推動教學水平的提高,將最新研究成果做學術講座進行交流,帶動本專業建設的先進性、科學性。
(2)注重溝通交流,參與學術會議、教學研討會、師資培訓班,獲得教學改革經驗與最新研究成果,提高科研工作能力和教學質量。
(3)加大核心課程、精品課程的網絡資源建設“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一室一團隊、一隊一精品”,充分發揮網絡教學平臺,內外資源共享。
4.重點建設保障機制
(1)創造人、財、物等各種條件:資金保障、信息平臺、包裝推銷“走出去”,寬見識,善交流,促提高,來帶動專業整體師資水平
(2)內部整合,成員交流,共享教學資源、技能經驗,相互協作,在有限師資下提升整體效能,關聯合作,進行必要的行動協調,挖掘持續創新能力。
5.促進可持續發展機制
(1)聘請高職稱的行業、企業.兄弟院校的專業、技術骨干形成人才庫,作為課程的兼職實習、實訓指導教師,形成結構合理、人員穩定、技能水平高、教學效果好、專兼職相結合的教師隊伍。
(2)以“生本”“設計”“趣味”為主體驅動機制,以“項目”“競賽“平臺”為協同驅動機制創新學生自主學習實踐能力,啟發、引導、討論、自學、合作式,實現自主化、個性化。
(3)加大服務社會、行業、企業的業務范圍,提供咨詢、講學、指導,進一步服務地方區域經濟發展,近距離走向社會、企業、創業。
6.形成科學的教學評價機制
遵循全面、公正、合理原則,采用學生評價、自我評價、專家評價、同行評價、社會評價等來全方位全視角評價教學質量。對人員匹配可以采用SWOT分析,教學水平可以使用360度全面評價,對于服務社會的質量可以使用行為錨定法等。
綜上所述,大市場鑄就大教育,具有競爭力的專業教學團隊才能有效促進高等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通過構建多維教學主體的特色實踐研究,達到優化人才培養質量,高效促進創新創業下推進的職業教育改革。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EB/OL].中國政府網,2014-5-2.
[2]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實施意見(皖政(2014)81號)[EB/OL].安徽省政府網,2014-11-21.
[3]國務院關于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雙創”升級版的意見(國發(2018)32號)[EB/OL].中國政府網,2018-9-26.
[4]孫虹.“主導—主體”多維聯動教學結構改革與實踐[J].浙江理工大學學報,2013,30(6):932-933.
[5]馮永新.以創新能力培養為主線的實踐教學多元驅動機制的探索與實踐[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