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亞麗 王偉
[摘要]現代社會部分高校大學生對馬克思提出的“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的價值目標產生曲解,一味追求現代社會“人的自由”而陷入信仰缺失的困境。片面追求“尊重人性”而對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缺少科學審視,以至于在學習、生活中喪失方向和信心。筆者主要探討如何超越現代性的困境重塑高校大學生信仰。
[關鍵詞]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探索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9)08-0061-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8.027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物質生活的極大改善,人們對于精神層次的追求超越以往任何時代。在投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進程中,各種思潮、文化和價值觀相互交融、碰撞,大學生的價值偏向和信仰體系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大學生片面追求個性,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的價值取向現代性最好的體現。丹尼爾·貝爾甚至從文化意義上直接提出“現代性的真正問題是信仰問題”的觀點。因而對于現代大學生信仰問題的研究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緊迫命題。
一、高校大學生信仰之困
對于高校大學生的信仰現狀,筆者作為高校思政課教師在思政課教學中通過一線的教學調研發現大學生與社會人員在信仰問題上存在明顯的不同。高校大學生接觸社會卻又沒有完全融入社會,造成大學生本身存在信仰迷茫,他們有時無法直接去驗證自己信仰的真偽及利弊,存在明顯的信仰困境。有的甚至不假思索,直接認為自己屬于“無信仰”人群;有的大學生又不斷強調自己在大學校園里面是“我們被有信仰”。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但是并沒有完全地被學生所接納,無法讓大學生內化于心;部分大學生甚至以“自我中心主義”為信仰,過度關注自身利益得失,選擇符合個人利益和喜好的價值觀去遵從,被社會上的世俗化和欲望化所侵蝕從而出現信仰多元化,拋棄了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和偉大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以上暴露出高校大學生在信仰問題上存在缺失、迷茫以及信仰與信念混淆等一系列問題,因而高校大學生信仰教育體系的構建迫在眉睫。
二、高校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體系構建現狀
(一)對信仰教育認識不科學。當前仍有部分高校將信仰教育簡單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做好了,信仰教育自然“水到渠成”。認為只要教育者言傳身教,受教者自然會模仿、復制。信仰是每個人生存發展過程中所必然要面對的問題,高校大學生信仰教育本身是教育活動,有其自身規律。單方面的通過教師進行思政教育而忽略學生這一受教主體,缺少對學生的“接收“理解“吸收”的關注,只是一味地單向宣教灌輸是無法讓學生真正建立科學的信仰,只會讓學生“山窮水盡疑無路”。
(二)教育內容局限于書本,脫離現實。對于信仰教育的認識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不斷深化。改革開放以來高校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內容和思想政治課的內容緊密相連,不斷豐富發展和完善,從早期的《中國共產黨歷史》《政治經濟學》《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等教材綱目,構建了我國早期馬克思信仰教育體系的內容雛形。隨后經過高校學院、學科、專業設置的發展要求,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內容日益豐富,高?!八枷氲赖滦摒B和法律基礎知識“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形勢與政策”成為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主要內容支撐,十八大以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引入,最終多方共同形成了合力對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起到了積極作用。而部分高校思政工作者片面地認為只要“好好教書”“教好書”,高校對于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就能做好。當下是知識信息爆炸的時代,處于“叛逆期”的大學生不僅關注書本上知識的直接呈現,同時更加注重理論知識對學生今后的職場、生活的現實指導意義。信仰不同于知識,包含著理性的情感,是對某種理論發自內心的認同、信任和敬仰等。如果僅僅局限于書本理論分析,脫離當前社會現實,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將無法達到“以理服人”的效果,這種“本本主義”只會讓學生認為“我們被有信仰”。
(三)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施教者角色定位不明晰、隊伍素質有待提高。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為此國家相關部門在很早就一直重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業務能力和素質,“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傳統觀點認為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是德育內容,承擔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教師和教學輔助工作的學校黨政干部是實施信仰教育的主要施教者,思政課教師是“教”者,輔導員、學生管理部門是“管”者,而其他專業課是智育課,專業課老師是智育的施教者,以至于高校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毫無異議的變成是思政課教師“一個人在戰斗”的局面。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實現需要遵循教育規律、需要施教者的循循善誘,當前高校思政課教師整體素質也存在參差不齊的情況,因而也出現了高校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之困。
(四)高校對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體系資源投入與重視度不足。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新媒體、自媒體的發展,互聯網共享經濟讓企業面臨有史以來最大的競爭。而各高校作為社會成員的一分子,也參與其中。愈來愈多的高校追求自己專業品牌競爭力,確立本地域乃至全國有影響力的專業品牌從而出現資源傾斜的情況。我們深知,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載體。在堅持傳統的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以思想政治課為基本內容的主渠道外,積極探索和利用其他資源和載體進行教育成了當下的研究重點,應改變資源傾斜重點高校、重點學科、重點專業、品牌專業的現象,加大對高校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資源的投入,諸如開發信仰教育資源,建設信仰教育基礎設施,設置信仰教育研究所等,真正讓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重視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