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瑩瑩
【摘 要】目的 分析早期進行康復護理對結腸癌切除術后患者胃腸功能恢復的作用。方法 選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胃腸外科行結腸癌切除術的60例患者進行研究,根據護理方式的不同,將患者均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采取傳統的護理措施,研究組采取早期康復護理措施。比較兩組治療后的護理滿意率、胃腸功能恢復情況及并發癥發生率。結果 研究組患者的首次排便時間、首次排氣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的并發癥總發生率(6.66%)明顯低于對照組的總發生率(46.66%),差異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結腸癌切除術后患者采用早期進行康復護理,能夠提高胃腸功能的恢復,并有效減輕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值得臨床應用和推廣。
【關鍵詞】結腸癌切除術;早期;康復護理;胃腸功能;效果
【中圖分類號】R24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9-03--01
結腸癌主要是發生于結腸部位的消化道惡性腫瘤,其病在早期時的癥狀不明顯,但到中晚期時,會出現腹部腫塊、糞便性狀改變、消瘦、貧血、腹痛及排便習慣等,嚴重者危及生命[1]。近年來,隨著科技的發展,臨床上治療該病的主要手段是采用結腸癌切除術[2]。但由于腫瘤本身、創傷及炎性反應影響等因素,術后患者易發生持續的炎性反應、腹部疼痛、胃腸功能紊亂等,最終影響術后的康復療效。近年來,隨著早期康復護理逐漸被應用于臨床護理中,其具有緩解疼痛、減少術后應激反應及降低并發癥發生等優點[3]。所以,可以對結腸癌患者采取早期康復護理。我院旨在分析早期進行康復護理對結腸癌切除術后患者胃腸功能恢復的作用,展開本次研究。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胃腸外科接診的60例結腸癌患者進行研究,根據采用不同的護理均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納入標準:①患者經結腸鏡檢查診斷為結腸癌。②患者均符合《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制定的BE》診斷標準[4]。排除標準:①排除患有肝、腎功能嚴重損傷。②排除同時患有其他系統惡性腫瘤等疾病。研究組30例患者,男20例,女10例,年齡45~75歲,平均年齡(65.45±11.35)歲;左半結腸癌:11例,右半結腸癌19例。對照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齡46~75歲,平均年齡(65.45±11.30)歲;左半結腸癌:13例,右半結腸癌17例。所有患者均簽訂知情同意書。兩組分別在年齡、性別、腫瘤位置經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分別采用結腸癌切除術后,對照組患者采取傳統護理,具體如下:對患者進行全身檢查,包括血壓、脈搏等,并對患者講解相關的疾病知識,傾聽患者的擔憂,幫助進行排解。并告知患者因注意的事項。最后注意觀察患者病情變化,提前做好手術的準備。
研究組采取早期康復護理。具體如下:①心理輔導護理:對患者的情況進行溝通并了解其需求,根據患者的家庭情況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護理,同時告知患者治療后可能發生的情況,并告知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情。②疼痛護理:患者在臨床上如表現劇烈疼痛,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患者的疼痛特點和疼痛的變化狀況,若患者發生疼痛加重或疼痛部位擴大,經檢查后給予患者使用鎮痛泵操作,確保藥物的管路連接處于暢通狀態,間斷詢問患者的疼痛情況,③腸道準備:術中:麻醉方式采用硬膜外聯合短半衰期藥物進行全麻,在患者進入手術室前使用輸液加溫器對輸注液體進行加溫,保持患者在術中的體溫在正常水平。同時對患者生命狀況進行密切觀察,術后做好轉運保暖處理。術后監測:對生命狀況進行監測,并注意患者切口是否感染、開裂等其它并發癥,并掌控好輸注的速度及補液容量,最后對室內溫度調節為25℃、濕度調節為40%~55%。④飲食護理:術后飲食原則起初以清淡食為主,如易消化、低纖維、高維生素等的食物為主要內容,適當加入水果類、肉蛋類等食物.并安排護理人員對患者的食物種類和容量進行記錄。⑤康復護理措施:定時檢查患者的病情變化,并結合患者的的實際情況,向患者講解相關康復知識,如:活動四肢技巧、下床活動、床上翻身,并幫助患者掌握術后臥床活動四肢、翻身等方法,以減少靜脈血栓出現,護理人員于1d后幫助患者下床活動,并告知鍛煉時需注意的事項,如并發癥的預防、訓練時的力度、時間等。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術后的相關指標,如首次排便時間、首次排氣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比較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包括尿潴留、腸粘連、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等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18.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計數資料采取χ2檢驗,表示為[n(%)],計量資料采取t檢驗,表示為(),P<0.05,差異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的胃腸功能恢復情況比較分析:研究組患者的首次排便時間、首次排氣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的患者,兩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數據見表1。
2.3 兩組的并發癥比較分析:研究組患者的并發癥總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數據見表2。
3 討論
結腸癌是臨床上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關于其發病原因尚未明確,臨床主要特征為貧血、低熱、全身乏力、消瘦、泌尿功能障礙等[5]。結腸癌的并發率及死亡率極高,臨床上多對結腸癌采取結腸癌切除術治療,但治療過程中如發生護理失當會嚴重影響患者的胃腸道功能恢復,部分患者甚至出現一系列并發癥,這可能是因術后部分神經支配因創傷等原因被阻斷,造成胃腸神經激素調節出現紊亂,水、電解質失調,最終導致術后腸麻痹,并抑制胃腸功能。因此,采取積極有效的護理方法,可有效提高成功率。
康復護理在臨床上對病情的護理較為細致,可通過早期診斷主動采取的防范措施來調整治療方案,減少疾病治療期間帶來的不良影響,有耐心的協助患者康復訓練,提高患者某些功能的恢復和再建,增進患者對疾病的認識,讓患者了解護理的方法。而對于結腸癌手術患者而言,進行早期康復護理的目的就是幫助患者恢復胃腸功能,減少術后的多種并發癥。作為護理和康復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維持患者身體功能,同時為臨床提供依據[6]。
本研究顯示,本次研究中,采用早期康復護理患者首次排便時間、首次排氣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明顯短于采用傳統護理的患者,說明采用早期康復護理后患者的疼痛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明顯的緩解。采取早期康復護理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6.66%)明顯低于采取常規護理的患者(46.66%),說明早期康復護理具有幫助患者提高康復效果有關。
綜上所述,對結腸癌患者采取早期康復護理措施,能夠促進胃腸功能的恢復及控制病情惡化等療效,同時可有效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值得廣泛推廣及應用。
參考文獻
閆慧萱.結腸癌切除術后早期康復護理對患者胃腸功能恢復的效果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8,12(12):157-158.
夏胡娜,施陳燕,張靜芬.綜合護理對大腸癌患者術后臨床療效及胃腸功能恢復情況的影響[J].廣東醫學,2018,39(S2):326-328.
周小琴.快速康復護理模式對腹腔鏡下結腸癌手術患者胃腸功能恢復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83):32-33.
公鳳霞,陳立茹,呂艷婷,等.結腸癌切除術后早期康復護理對患者胃腸功能恢復的作用[J].現代醫學,2017,45(10):1508-1510.
段春芳.快速康復護理對腹腔鏡手術后結腸癌患者胃腸功能恢復的促進作用[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7,38(19):2353-2355.
劉剛,沈曉軍,孫克康,等.腹腔鏡結直腸癌切除術后快速康復理念對患者胃腸功能恢復及并發癥的影響[J].中國臨床研究,2018,31(01):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