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桂林

[摘要] 目的 分析育齡期婦女避孕方式的選擇現狀調查及影響因素。減少意外妊娠和人工流產的發生,提高計劃生育服務水平。方法 采取隨機整群抽樣的方法,2017年9月—2018年9月選取264例在山東省聊城市莘縣的6個村中18~45歲的育齡婦女進行問卷調查。結果 調查人群中,未避孕的婦女只有62名(23.48%),避孕的女性有202名(76.52%),大部分婦女還是會采取相應的避孕措施的。目前常實施的避孕方式包括口服避孕藥(15.84%)、戴避安全套(41.09%)、放置宮內節育器(28.22%)和結扎(9.41%)等,相比之下,大部分女性采取避孕套作為首選的避孕方式。影響女性避孕方式選擇的因素是避孕不良反應、家庭月收入、文化程度、人流情況。結論 大部分育齡期婦女均存在避孕現象,首選戴安全套方式,而影響育齡期女性避孕方式選擇的因素包括家庭月收入、避孕副作用、人流情況、文化程度。
[關鍵詞] 育齡期婦女;避孕方式;現狀調查;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 R16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6(a)-0178-02
育齡期婦女是在人類的再生殖中負擔很大,是主要的承擔者,因此其生殖健康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而至2013年,世界避孕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人工流產手術高達1 300萬例/年,這不僅嚴重制約了我國生殖健康優質服務質量,也不利于婦女的身體健康[1]。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國內外可供選擇的避孕節育措施不斷增多,但由于育齡期婦女身體、心理和社會等方面的特殊性,其對避孕存在多種多樣的需求,要想提高計劃生育服務水平,改善育齡期婦女的生殖健康狀況,就必須充分了解育齡期婦女避孕節育方式[2]。為確保避孕宣教知識的順利開展,該研究就育齡期婦女的避孕方式選擇進行調查研究并分析其影響因素。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采用方便抽樣的方法,選取264名該縣育齡期婦女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自愿參加該次研究;②能夠完成正常交流、溝通;③無精神障礙及認知障礙。
1.2? 研究方法
反復查閱文獻制定調查表,主要包括年齡、學歷、職業、婚姻狀況、戶口所在地、月收入、流產史、避孕情況及方式等。由研究者制定統一指導語,發放并收回問卷,填寫問卷前向被試者說明調查的目的和意義,問卷以不記名方式獨立填寫,當場收回,共發放調查問卷270份,回收有效問卷264份,有效回收率為97.78%。
1.3? 統計方法
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與處理,計數資料[n(%)]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育齡婦女一般人口學資料情況具體資料見表1。
2.2? 已婚育齡婦女避孕方式選擇情況
通過調查顯示,未避孕的婦女只有62名(23.48%),避孕的女性有202名(76.52%),大部分婦女還是會采取相應的避孕措施的。目前常實施的避孕方式包括口服避孕藥(15.84%)、戴避安全套(41.09%)、放置宮內節育器(28.22%)和結扎(9.41%)等,相比之下,大部分女性采取避孕套作為首選的避孕方式。
2.3? 育齡期婦女避孕方式選擇的影響因素分析
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后,發現避孕副作用、家庭月收入、文化程度、人流情況均是影響女性避孕方式選擇的影響因素,見表2。
3? 討論
我國是全世界現代避孕方法使用率最高的國家之一,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中國的綜合避孕率一直穩定在85%~90%之間,在世界范圍內處于較高水平,2015年已婚育齡人群的綜合避孕率為86.1%[3]。我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以來,大部分家庭生育一孩后選用長效避孕方法,其中以宮內節育器最為普遍[4]。宮內節育器是一種簡便、經濟、安全、長效、可逆、有效、剖宮產后及人工流產術后可即時放置的避孕方法,是我國育齡婦女采用的主要避孕方法[5]。調查結果顯示,未避孕的婦女只有62名(23.48%),避孕的女性有202名(76.52%),大部分婦女還是會采取相應的避孕措施的。目前常實施的避孕方式包括口服避孕藥(15.84%)、戴避安全套(41.09%)、放置宮內節育器(28.22%)和結扎(9.41%)等,相比之下,大部分女性采取避孕套作為首選的避孕方式,與杜雨的研究一致[6]。
避孕節育知情選擇是人們對避孕節育做出決定的一個動態過程,需要完全可及的服務、完全能夠理解的信息支撐。基層計劃生育服務提供者直接面對育齡群眾,他們的數量和技術勝任能力直接關系到群眾的利益[7]。見表2,Logistic回歸分析發現避孕不良反應、家庭月收入、文化程度、人流情況均是影響女性避孕方式選擇的影響因素。計劃生育服務機構在已婚育女性避孕方法知情選擇上應開展更有效的宣傳告知,針對有避孕要求的女性,鼓勵其用更主動科學正確的態度客觀、全面、正確地認識IUD,更主動地選擇合適自己的避孕方法保護自己,促進女性生殖健康[8]。
[參考文獻]
[1]? 蔡雅梅,程怡民,呂巖紅,等.中國開展流產后計劃生育服務的必要性[J].現代預防醫學,2007(12):2255-2257.
[2]? 張廣榮,肖永紅.農村已婚育齡婦女避孕節育狀況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4,29(2):245-248.
[3]? 鄒艷輝,劉鴻雁,王暉.新時期避孕模式的演變(2010~2016)[J].人口研究,2018,42(5):3-16.
[4]? 張妍,蔡建華,俞華,等.城鎮已婚育齡婦女避孕方法選擇現狀及影響因素調查[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10(10):602-605.
[5]? 鐘甲萍.初次放置宮內節育器1525例避孕效果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6(2):48.
[6]? 杜雨,應小燕.南京市育齡期婦女避孕方式的選擇現狀及其對性生活影響[J].江蘇醫藥,2015,41(4):477-479.
[7]? 周穎.北京市東城區育鈴婦女避孕節育知情選擇現況調查[D].上海:復旦大學,2010.
[8]? 楊向飛.已婚己育女性宮內節育器放置的相關因素探討及對策[D].南寧:廣西醫科大學,2016.
(收稿日期:2019-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