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是對小學生關于語文的啟蒙教育,通過科學的識字教學能讓小學生以此了解中國文字的歷史,中國悠久的文化以及培養對語文這門學科的熱愛。由此可見,小學低段語文識字教學的重要性,小學語文低段識字教學個性化能幫助小學生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為進一步提高我國小學生低段語文識字教育水平,老師們應不斷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并注重學生的差異性,充分調動小學生對識字的興趣,改變傳統識字教學枯燥無趣的現象。
關鍵詞:低段語文識字教學? ?教法個性化
一、低段語文識字教法現狀
小學低段學生已經具備一點的文字儲備量,但基本上都是一些簡單的文字,但由于不同的成長環境導致低段小學生具有不同的基礎[1]。因此小學生是可以獨自進行簡單的閱讀,他們會更加個人的喜愛有針對性的選擇閱讀,但在閱讀過程中由于缺乏足夠的識字量,導致不能完全理解讀物,這無形中使小學生對閱讀失去的興趣[2]。由此可見,低段小學生有效的識字教學有助于小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以及好的閱讀習慣及方法的養成,這樣更有助于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以及文化素養的提升[3]。基于教育改革背景,將傳統單調枯燥的的識字教學現狀通過更多現代化、科學化的教學手段提升現階段我國教學水平,為此科學合理的低段小學生識字教法個性化的研究具有一定現實意義。
小學低段語文識字教學過程比較枯燥,在課堂上老師忽視了低段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但對新奇事物有極高興趣的特性,教師在傳統的識字教學過程中發揮的作用僅僅是將書本上文字搬到黑板上并向低段學生教學的作用,完全沒有將低段學生接受能力、學習興趣等相關學習因素考慮在內,換言之,教學效果低下,不符合現階段我國教學理念,沒有注重教學的連貫性[4]。此外識字教學過程中,低段學生沒有建立起對語文識字的興趣,不同識字基礎的學生的接受能力不同,識字量低的學生長期出去這樣的過程中只能加劇其對語文學習的厭惡,當期這樣的惡性循環之下,更不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5]。因此,怎樣針對不同識字基礎、不同理解能力以及不同性格低段學生進行全范圍的科學化教育手段是當下教育工作者應該仔細考慮的問題。
二、激發低段學生學習興趣,樂于識字
結合低段學生特性,首先應該從改善課堂氛圍入手,構建活潑生動的識字課堂,是激發低段學生對識字興趣的關鍵之處,讓學生都能參與到識字過程中并樂于識字[6]。活潑好動是低段學生的天性,為此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一特性,通過有趣的情景教學吸引更多學生的對識字的興趣,科學的教學情景應以識字為基礎,并通過典故、謎語、游戲或是動畫等生動有趣的形成呈現。這樣的教學方式能讓低段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積極與老師進行活動,同時老師在這個過程中應不斷拓寬教學思路,有層次的將文字按一定規律進行分類,系統性的讓學生進行學習。在這樣的良性循環過程中,低段學生在識字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并在無形過程中提升了學生的分析觀測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更符合當今時代人才培養的目標[7]。
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應注意巧引妙導。中國古語說的好,知道學習的人比不上愛好學習的人,然而愛好學習的人干不上以學習為樂趣的人,這也是教育改革的根本。學習是一場持久戰,學生從幼兒園階段開始到大學甚至是碩士研究生、博士階段,因此學習應該是通過家長或是老師的強制要求下進行的,以往的教育理念是唯成績論,也就是成績決定一切,不注重學習過程只看中結果,進行許多學生的優秀成績是在家長或是老師的強迫之下取得的,導致現階段我國許多學生在小初高的成績以及很優秀,等到了大學階段,離開了家長及老師的嚴格約束后,許多學生徹底厭學,以上分析的種種都是由于在學生開始學習之初忽視了對學習興趣的培養。學習興趣的培養讓學生愿意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并能加強學生對語文知識的記憶程度,總結識字規律提升低段學生識字教法的有效性。例如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學情景應將學生的感官調動起來,以“鳥”字為例,教師應準備相關圖片來輔助教學,讓學生通過圖形了解文字的構造特點,這樣的教學方法更有助于低段學生對文字的理解,并成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以此為基礎教會學生識字的方法。另外還可以通過歌謠的形式加強學生對文字的理解及記憶水平,通過以上提到的教學手段能有效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并實現提高識字教法的效率。 此外在教學過程中還應注重教學方法推陳出新,有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中單純的認為識字教學是直接將所掌握的知識向學生的腦中大量灌輸。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中國漢字更是具有悠久的歷史,識字教法應注注重對漢字背后扥歷史意義進行講解,并以此來進行識字,這樣的教學方法能有效將抽象的漢字具體化、形象化,并使靜態的漢字具有生機。此外我國漢字有許多同音不同意的漢字,如果在學習之處沒有打下堅實基礎,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學生會經常將這樣的文字混淆,例如“個”與“各”的區別,以及同型不同音但發音經常錯誤的“即刻”的“即”與“既往不懼”的“既”經常被混淆,而且讀音錯誤。另外具體的個性化識字教法還用通過字謎識字更較強學生對文字構造的理解,通過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情景還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鍛煉、分析能力的培養的綜合素質的提升。
三、尋找規律系統性的進行識字
漢字的學習是一個積累的過程,應注重日常的知識的累積,此外可以說漢字的學習是艱苦困難的。教師必須加強學生對漢字的重視程度并培養學生對漢字累積學能力,并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尋找漢字的規律,通過了解文字的創造過程,采取系統的學習方式。我國漢字屬于方塊字,結構組成比較復雜,但是我國文字的組成有由固定的偏旁部首等構成的,因此盡管結構復雜、文字數量巨大,但其構成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因此老師在進行識字教學過程中還應讓學生掌握文字構造的規律,這樣系統的學習方式不僅不會讓學生感到枯燥,還可以在發現總結文字構造規律過程中,發現學習文字的樂趣。
首先是依據文字構造規律,我國大部分漢字都屬于形象字,漢字的構造特點結構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其具體含義。這要追溯到漢字的創造之處,從最初的象形文字到繁體字并不斷發展簡化成現在我們所使用的的文字,象形文字就是利用象形、傳意、傳聲等方式將文字所代表的含義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表現出來。為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向學生介紹漢字的創造之處所代表的含義,這樣有助于學生發現文字構造以及其代表的含義之間的關系,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提升學生的漢字儲備量,還能加強學生對中國上下五千年悠久歷史的了解。例如“保護”的“保”字原意指小動物呆在媽媽身邊很安全,這樣的講解方法有助于學生對漢字結構的理解。文字的學習不僅要實現聽寫讀三個方面的有機統一,學習以及記憶過程中,低段學生要做到正確的發音,要格外注意中國文字發音具有四個聲調,同時還有在不同含義的詞組中具有不同的發音的多音字,在與別人交流時能正確理解其所要表達的含義,最后是準確的寫出漢字。此外依據學習規律進行總結,漢字學習的突出特征是象形的結構、聯想的表意以及組合的構詞,因此為了有效提升識字教法的效率以及識字的速率應通過構建漢字的發音、構造以及表達含義三者之間的聯系。怎樣熟練構建三者之間的關聯,這也是我們漢字學習應該避諱的一點就是不能脫離實際情景去學習,漢字的學習應結合其代表的具體含義通過恰當的情景中進行識字,以此來加強學生的學習規律,通過漢字準確的組詞進而造句,并有助于學生語文語感的培養。老師在識字教學中還應注意學生之間的差異化,例如學習基礎不同、興趣愛好不同等并允許這樣差異化的存在,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適當降低教學速度,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額外布置一些新的文字讓其進行學習,并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不斷縮短學生之間的差異。
四、結語
為更好推動我國教育理念的完善,深化我國教育改革,為此在低段學生的的識字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通過個性化的教學手段將傳統枯燥得課堂轉變成生動有趣,誘導低段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本文就低段學生識字教法個性化進行了分析探討,希望為更多教育工作者以啟發,并督促教育相關教育工作者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結合自己班級的實際情況以本文提出的方法進行改進完善,以此來提高我國學生識字水平。
參考文獻:
[1]葉羅妹.興趣先行 方法跟上——淺談小學語文低年段識字教學[J].新課程(下),2011,(06):58-58.
[2]黃微.淺析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方法[J].新校園(中旬),2018,(02):111-111.
[3]施月芝.小學語文低年級趣味識字教學法的實踐研究[J].文理導航,2018,(02):39-39.
[4]羅娟.識字花開落,方能得法來——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方法[J].課外語文,2018,(03):15-16.
[5]林秀琴.字理教學可視化,優化低年級識字質量——以三明市實驗小學識字教學方法研究課題為例[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8,(02):130-131.
[6]盧振玉.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識字效率——部編本小學語文一年級識字教學的體會[J].華夏教師,2018,(15):17-18.
[7]趙春花.情境教學法在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中的運用策略研究[J].新校園(閱讀),2018,(02):87-87.
(作者簡介:郭翠紅,山東省鄒城市杏花村小學。研究方向,語文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