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麗紅
摘要:進入新世紀后,人們對教育越來越重視,國家也致力于素質教育的推廣,作為小學基礎性學科之一,語文的教育質量在不斷提升,教學內容更加多樣化。對學生的朗讀能力進行培養,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內容之一。但是,當前小學語文朗讀教學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學生的朗讀能力有待提升,筆者在本文中首先分析了小學語文教學猴子那個朗讀的重要性,然后研究了目前小學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最后探討了提升小學生朗讀能力的措施。
關鍵詞:小學語文? ?朗讀? ?重要性? ?措施
作為小學語文課堂學習的重要內容之一,朗讀是小學生應該具有的基本能力,在朗讀過程中小學生的寫作能力自然提升,促進語文核心素養的養成。筆者在本文中首先分析了小學語文教學猴子那個朗讀的重要性,然后研究了目前小學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最后探討了提升小學生朗讀能力的措施。以期不斷提升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促進小學生朗讀能力的提高。
一、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作用
(一)朗讀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詞句篇章、領會文章主旨
處于小學學齡段的孩子,他們的思維還處于形象階段,閱讀難以集中注意力,如果閱讀的時間過長,他們會感覺枯燥乏味。但是,如果大聲的朗讀,能集中小學生的注意力,對視覺、聽覺系統產生直接的刺激,保障其朗讀過程中始終處于興奮狀態,進而幫助學生有效理解課文大意和文章結構,形成有效記憶。對課文中重點句詞、優美段落重復朗讀,這對他們理解文章,升華情感很有幫助。
(二)朗讀是培養聽讀能力和說寫能力的有效方法
我們都知道,小學語文要訓練學生的四種能力,即“聽”“說”“讀”“寫”,事實上,朗讀教學剛好契合這四種能力。信息接收是讀,處理加工信息是說寫。朗讀的過程中是眼腦耳口四種器官相互配合的過程,學生經過朗讀能夠刺激大腦準確的開展語言表達,這對語言詞匯的積累和語感的培養極為有利。我們都知道有這么一句俗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講的就是這個意思。所以,小學語文課堂上,學生要想對課文中文字的韻律很好的感受,就必須借助朗讀來實現,這對語感的培養、聽讀水平的提高以及作文寫作很有幫助。
(三)朗讀可以陶冶情感,凈化心靈
表達情感的特殊工具之一為語言,閱讀一些具有充沛情感且內涵豐富的文章能夠保持朝氣,讓人充滿意志,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大都為人類精神世界的財富,經過幾百年的沉淀形成的精華篇章,價值取向正確、健康。小學生具有較強的可塑性,情感對他們的熏陶比較容易,多次反復的閱讀語言文字,學生在思想上接受洗禮,文章情感在潛移默化中熏陶其心靈。
二、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問題分析
(一)朗讀時間不夠充分
小學語文大綱中對朗讀時間的要求并不具體,但是我們必須清醒的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必須在語文課堂上保證一定的閱讀時長。根據相關調查發現,語文課上很少有專門的時間讓學生朗讀。很多老師只是把朗讀作為開課前的過渡,無法保證學生的朗讀時間。實際教學實踐中,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并沒有認識到課堂朗讀的重要性,泛讀環節的示范作用不明顯,這些問題值得引起我們的關注和深思。
(二)朗讀面窄
朗讀并非單一的過程,需要交替多種形式,同時要把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很好的調動,保證學生深入參與朗讀過程,這才能實現朗讀的意義。但是日常教學過程中,老師不管是檢查學生的朗讀情況還是開展情感朗讀,老師只是對班級內成績較好的幾位學生加以關注,他們經常作為朗讀代表在課堂上朗讀,很多學生沒有得到當眾朗讀的機會,一般只是扮演聽眾的角色,很多學生極少得到朗讀練習的機會。
(三)教師評價過于單調
任何學科課程必不可少的環節為評價,朗讀也不例外。在講解課文的時候,老師經常對學生的評價為讀的不錯、非常流利、讀的很有情感等。這種評價在學生看來具有較強的敷衍色彩,也沒有契合新課標要求的綜合考慮學生朗讀的語調、語音和情感等,老師這樣評價,學生很難充分的把握和理解文章的整體思想,這種敷衍了事的評價方式對學生朗讀積極性的提升極為不利,也打擊了他們朗讀的自信心,因此朗讀教學效果自然難以提升。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培養的策略分析
(一)加強漢語拼音教學,奠定學習基礎?
要想朗讀必須認識漢字,那么拼音必然成為其基礎,這也是小學各學科學習的基礎。對一些剛剛入學的學生來講,要想保證朗讀能力提升,就需要重視他們漢語拼音教學,讓學生獲得科學的漢語拼音訓練。在訓練學生漢語拼音的時候,其中最難訓練的為聲母技巧,縱觀其原因,主要為小學生對其正確的發音方法沒有科學的掌握,難以區分出平舌音和翹舌音。不僅如此,在教授韻母的過程中,前后鼻因的區分也比較困難,是教學的重難點。作為認識漢字的重要工具,我們必須重視小學生漢語拼音的教學,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在網上下載正確的發音方式,教授學生科學的發音技巧,并保證一定的訓練次數,有效提高他們的很有拼音教學質量。
(二)加強重視,擴充朗讀學習時間
要想促使課堂朗讀教學成為課堂教學中的有機分子,那么我們必須重視小學語文的朗讀教學。沖破傳統教育教學思維的束縛,從內心深處接受素質教育和新的教育教學理念,不斷革新自己的執教觀念,老師自己改變后才能帶動小學生的朗讀學習,才能優化朗讀教學過程,才能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對課堂時間科學的劃分,根據本節課的執教內容,為學生留下至少5分鐘的朗讀時間。通過5-10分鐘的朗讀,促使學生開口讀文章,有效結合課文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自身情感。如在執教《父親的菜園》內容的時候,老師要鼓勵學生抽出5分鐘的時間,通過朗讀提煉文章的主旨大意,利用自己的朗讀培養分析文章的能力。朗讀之前,筆者給出學生明確的指導,保證學生有充足的的朗讀時間,力促小學生提升朗讀能力。
(三)尊重學生主體地位,靈活朗讀教學方法
學生是一切學習活動的中心,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更是如此,這也是對朗讀教學科學優化的重要措施,在課堂上引入多元的朗讀教學方式,讓學生感受到朗讀的樂趣,這對學生朗讀學習積極情感的激發很有幫助。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重視開發活潑開朗的朗讀教學方式,使用小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法。如老師在朗讀教學中引入表演朗讀法,這種朗讀方法的特點為聲情并茂,通過小學生的角色扮演,促進他們對文章人物、事件、思想內涵的理解很有幫助,這種方式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個人情境也保證了朗讀能力的提高。
如筆者在執教《小兒垂釣》 一文的時候,我邊引導學生朗讀的同時鼓勵學生表演。同時,老師還可以在朗讀教學過程中引入情境創設法,讓學生自行創設情境,促使學生主導課堂,老師在一旁指導。如在執教《九寨溝》的時候,筆者事先在網上下載好相關的視頻和音頻,課堂上學生一邊朗讀我一邊播放。通過師生相互配合的方式,推進朗讀教學,提高小學生的朗讀能力。
(四)分角色朗讀,借助對話理解文章
作為一種常見的朗讀方式,分角色朗讀在提升學生朗讀興趣和積極性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可以促進學生融入角色、融入課本,深入感受文章的思想情感。如在執教《坐井觀天》一文的時候,分別找學生扮演青蛙和小鳥,分角色朗讀對話,學生們身臨其境,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生從其中感受到青蛙的無知和愚蠢,對學生正確價值觀和核心素養的培養很有幫助。
四、結語
在啟發小學生思維和培養學生思想感情上,朗讀教學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開展素質教育后,新課標越來越重視小學語文的朗讀教學,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清醒的認識到朗讀教學的重要性,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引導學生熱愛朗讀,彰顯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應有魅力。
參考文獻:
[1]胡潔.做好口語教學,提升語文能力——簡談小 學語文教學中朗讀的重要性[J].讀與寫,2015,(09):192.
[2]李良娟.淺議學生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13,(21):173.
[3]劉雪飛.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策略研究[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2014,(01):231-232.
[4]季文修.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說寫能力的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2,(25):114-115.
[5]丁春玲.練出能力 讀出精彩——淺談小學語文 教學中的朗讀能力訓練[J].新課程研究,2009,(08):145-146.
(作者單位:長春市雙陽區新安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