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彬 林德佩 曹明 楊小鋒 陶凱

摘要南瓜新品種滿堂紅是以自交系J306為母本、J311為父本雜交育成的雜種一代新品種。該品種植株抗逆性強,坐果性好;單瓜重2.5~3.5kg,瓜形扁圓,皮色全果面橘紅,外形美觀;肉橙色,果肉味甜,質地細面,品質優良,適合在海南反季節栽培。本文介紹了南瓜新品種滿堂紅的選育經過、品種特征特性及栽培技術要點,以期為該品種的推廣應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 栗南瓜;新品種;滿堂紅;選育經過;特征特性;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64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05-0076-02
南瓜是葫蘆科南瓜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大多數為蔓性,少數為半短蔓,其種類繁多,果實形狀、大小各異,果皮顏色多種多樣"。南瓜花、果實、種子、莖葉皆可食用,是一種用途廣泛的作物。南瓜栽培簡單、管理粗放、抗病性強、產量高,具有省時省工、耐儲運、食用安全等特點,其品種較多,資源豐富吧。目前,我國主栽的為中國南瓜(C.moschata)、印度南瓜(C.maxima)和美洲南瓜(C.pepo)3種3,而海南栽培的南瓜品種單一,主栽品種僅為屬于中國南瓜的蜜本南瓜品種,該品種雖然生長勢旺、產量高,但坐果節位及雌花節位高、坐瓜遲、肉質粗糙、風味差。為此,我們將選育一種坐瓜容易、適應海南反季節栽培、好吃又好看的優質栗南瓜新品種作為目標,開展本項試驗。
1親本選擇及育種經過
栗南瓜滿堂紅是以J306為母本J311為父本育成的雜種一代南瓜新品種。母本J306屬于印度南瓜,由西瓜甜瓜育種家林德佩教授于1998年從美國國家種質資源庫NSSL弓進,主蔓第一雌花節位6~8節,瓜扁圓形,黃皮,花痕大,外殼硬,肉橙色,白籽。父本J311亦屬于印度南瓜,為作者已育成的育自交系,圓果形,紅皮,果肉味甜,質地細、面。
2015年11月至次年3月,在三亞市吉陽區新村田洋基地,用11個親本自交系,配制出18個F雜交組合。2016年11月至2017年3月,進行18個南瓜F組合的配合力測定。2017年11月,配合力測定試驗中表現接近和符合育種目標的8個F1代組合,進入F品種比較試驗。2017年11月至2018年3月,南瓜F品比試驗在三亞市吉陽區新村田洋基地進行,每個F組合種植150株,按每小區50株、3次重復設計,8個F組合占地約133m2;匍地栽培,行株距2.0mx0.5m,常規施肥、澆水、整枝管理,3月底果實采收、鑒定和室內成分分析;根據2017-2018年南瓜8個F組合品比試驗和品嘗的結果,選出坐瓜早產量高、品質好味甘甜爽口且瓜面著色艷麗、美觀的組合J360,并命名為滿堂紅。該組合適宜在海南反季節種植。
2品種特征特性
植株蔓長3~4m,長勢旺,葉片直立,全生育期為90~105d,抗逆性強,較抗白粉病;主蔓第1朵雌花在6~8節,坐果性好,單株結瓜1~2個,主蔓結果;瓜形扁圓,橫徑19~21em,縱徑8~11em,單瓜重2.5~3.5kg;皮色艷橘紅,肉橙色,果肉味甜、質地細面,品質優良;Vc含量132.3mg/kg,蛋白含量2990mg/kg,可溶性糖含量7.30%,干物質含量16%。適合海南冬季種植。
從表1可以看出,新品種滿堂紅單瓜重較母本J306父本J311分別高227.10%和118.75%,說明其雜種優勢明顯、增產潛力大;干物質含量及營養品質均優于市場上同類型的紅栗南瓜和海南本地蜜本南瓜,其蛋白質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Vc含量分別較海南本地蜜本南瓜高119.85%、38.78%和173.91%。
3栽培技術要點
滿堂紅喜冷涼,不耐高溫,適合海南冬季種植,采用育苗或者直播皆可.推薦育苗栽培,不僅可以保證苗的數量,同時還能提高苗的整齊度。育苗前用水浸種2~3h后,放入光照培養箱30~329C催芽,待種子露白即可播種,2~3片真葉時移栽最佳。栽前深耕曬土,施生石灰600kg/hm2?(消毒及改良土壤pH值)、有機肥15~30t/hm2和復合肥750kg/hm2作底肥,起高壟爬地栽培壟寬4.0m(包括溝),株距75.0cm,雙行對爬種植;搭架栽培則壟寬2.0m,株距50.0cm,單壟雙行,錯位種植。爬地種植為雙蔓整枝,基部留一個生長健壯且方向與主蔓一致的側蔓,將第2個雌花前的側蔓全部打掉,以后的側蔓任其生長4;搭架栽培則單蔓整枝,將第2個雌花前的側蔓全打掉,以后的側蔓也任其生長。移栽后澆足定根水,并加適量生根劑,以促進根系生長、縮短緩苗時間;緩苗至伸蔓期可適當澆肥水,以利于植株健壯生長;待開花授粉坐住果后,可增加澆肥濃度和次數,施復合肥225~300kg/hm2,加強田間管理5-6,注意防治蚜蟲、煙粉虱、黃守瓜和地老虎;生長中后期噴藥防治白粉病和病毒病。授粉45d以后,即可采收上市。
4參考文獻
[1]馬洪英,張遠芳,郭銳.觀賞南瓜及其栽培技術[J].天津農業科學,2016,12(4):39-41.
[2]趙一鵬,李新崢,周俊國.世界南瓜生產現狀及其種群多樣性特征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2004,25(3):112-115.
[3]林德佩,蔣有條,楊鼎新.南瓜栽培新技術[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5:9-38.
[4]唐瀚,孫小武,胡安平,等.貝栗南瓜保護地栽培技術[J].中國瓜菜,2012,25(4):56-58.
[5]曠碧峰,閔岳靈,向曉陽,等.我國南方地區老南瓜品種栽培技術綜述[J].湖南生態科學學報,2015,2(3):42-47.
[6]文現紅,張東華.日光溫室有機京紅栗南瓜栽培技術[J].吉林蔬菜,201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