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慧 韓鈺蒞 姜英 白瑜
摘 要:閱讀對人的一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很多著名的教育家也都強調了閱讀對人生的積極作用。而中學生正處于人生的關鍵期,處于知識的重要積累期,所以更應該重視閱讀,然而事實卻不容樂觀。正是由于這個原因,我們對這一問題做了調查,并進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一些解決的方法。
關鍵詞:課外閱讀;調查;探究;對策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每年的4月23日定為“世界讀書日”,以倡導全世界都要重視讀書。讀書對于一個人乃至一個民族都是無比重要的。中學階段是一個人讀書的高效期,因此,筆者以初中生的語文課外閱讀情況為突破口,借助部分中學老師及西安文理學院文學院學生實習的有利時機,對陜西省十所學校初中生的語文課外閱讀情況進行了調查了解,以窺斑見豹。
一、調查對象及目的
1.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的學校包括咸陽電建、戶縣甘河、咸陽涇渭、戶縣太平、閻良康橋、渭南倉頡等中學及漢中八中、西安市七十一中等中學。
2.調查緣起
閱讀的歷史也是一個人的情感發育史,閱讀對孩子們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本次調查主要想了解中學生對課外閱讀重要性的認識程度,及其課外閱讀的真實情況。主要包括其閱讀內容、閱讀資源及閱讀環境等。
二、調查結果
在這次調查中,我們共發放了120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908份,在問卷中,我們首先設計了“課外閱讀對語文成績是否有影響”這一問題,因為成績具有導向作用,如果真正重視閱讀,那么考試中就應真正體現。可是統計顯示只有25.15%的學生認為課外閱讀對語文成績有影響,這說明我們的課外閱讀還遠遠沒有被教育部門及學生們真正重視起來。這也正是前些年有些著名作家做高考語文試卷往往成績不理想的原因之一。
正確的認識是行動的前提,針對中學生對課外閱讀重要性的認識,我們設計了“課外閱讀是否重要”這一問題,可喜的是75.09%的學生都認為課外閱讀是重要的,這說明我們的閱讀活動在學生中有廣泛的思想基礎。
針對學生的具體閱讀實際,我們設計了“你每月讀多少本課外書”這一問題,統計結果顯示,62.28%的中學生每月的閱讀量為0。而且很多中學生是以雜志來代替書籍閱讀的。當問及所讀書本的來源時,51%的學生回答是通過自己買書來進行課外閱讀的,有7%的學生是在圖書館借的,有20%的學生竟然沒有課外讀物。當問及是否讀過《西游記》、《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這四大名著時,78.92%的學生回答讀過,而當問及他們的閱讀方式時,68.43%的學生是通過“閱讀影視版”來完成的,而當問及“為何不選擇紙質版來讀時”,74.54%的學生選擇了“影視版輕松”的理由,26%的學生選擇了“沒有書可讀”的理由。結合前面提到的中學生“課外閱讀書目的來源”這一問題的統計可以看出,學生們課外書的來源途徑較少,學校及社會圖書館的作用遠遠沒有發揮出來,而這也正是我們與發達國家在解決閱讀問題方面的一個重要差距。如美國的圖書借閱系統相當發達、便捷,不僅每個社區有條件優越、借閱方便的圖書館,而且當讀者想借閱本社區圖書館沒有的圖書時,只要其他社區圖書館有,那么就會有專人把讀者想借的圖書送到該讀者所在的社區圖書館供讀者借閱。在美國,為了鼓勵家長陪孩子更方便地進行閱讀,很多兒童書籍可以不用登記就可拿回家閱讀,但是一般家長也往往會主動歸還圖書。這些措施都大大鼓勵了全社會的閱讀行為,也促進了教育的公平。值得我們借鑒。
當問及“閱讀中碰到的主要困難”時,57.93%的中學生選擇“沒有時間與精力”,29.85%的中學生選擇“沒有合適的書”,10%的中學生選擇“家長老師不支持”,1%的中學生選擇“沒有興趣”。可見影響中學生閱讀的外部環境不容樂觀,中學生閱讀環境的改善任重而道遠。
當問及老師是否經常推薦課外讀物時,79.98%的學生認為老師很少推薦課外讀物,更談不上指導課外閱讀。而當問及“是否希望開設閱讀課”時,有93.46%的學生希望開設課外閱讀課,并希望得到老師的指點。可見孩子們非常渴望閱讀,這是一種非常好的現象,全社會應該積極加以鼓勵和引導。
三、原因探究
1.學生課業負擔過重
看過各個學校的課程表,一天7節課,課程安排得滿滿當當,學生回到家(實行八小時制的學校),光主要科目數、理、化、語、英的作業,都得做到11點左右,教輔資料上的,下發卷子上的,還有某些老師抄寫的,有的甚至12點都做不完。在這樣的應試教育機制下,哪還有學生的課外閱讀時間?學生那還有閑情逸致去閱讀課外書籍!
2.學校重視程度不夠
政府和社會評價學校的質量往往是看其升學率、高分率、名牌率。在此潛規則下,大多數學校存在著“短視”行為。
(1)閱讀的硬件設施無法保障。很多學生沒進過圖書館,有的學校的圖書館不對學生開放,有的學生甚至不知道自己學校的圖書館在哪里,有的學校的圖書館只是為了應付上級檢查而做出的擺設,如此這般,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課外閱讀。
(2)領導認識偏頗。有些領導認為語文學習成績不易提高,所以把自習時間大多安排給數理化等理科的輔導。在學生的課外閱讀方面,更是口頭上提倡,行動上全無。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只是一句響亮的口號。
3.學生急功近利的思想
受學校、社會等大環境的影響,學生們在潛移默化中有了急功近利的思想,一切行動看“分數”。認為課外閱讀費時費力,收效甚微,影響自己文化課的學習。所以寧愿花錢去買教輔資料,而不去買課外讀物。寧愿沉溺于書山題海中,也不愿拿出很少的時間來進行課外閱讀。
4.教師缺乏引領和指導
教師對青少年讀物很少關注,自己也很少去閱讀,不能在學生中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特別是語文教師,如果連自己都懶得去讀書,枯燥無味的語文課堂又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又如何潛在的影響學生的課外閱讀。加之教師的功利意識,使他們認為多做幾道題比讀課外讀物見效更快,所以也寧愿把功夫花在多布置幾套模擬題、多批改幾份卷子上,而很少鼓勵學生去讀課外讀物。
四、應對策略
1.教育管理者既要重視閱讀,又要為學生的閱讀開辟時間
教育管理者首先要重視閱讀,應有“大教育”觀,教育家肖川指出:“學校教育不僅要對學生的升學考試負責,更要對學生的終身幸福負責,要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1]本著這一觀念,管理者必須要進行日常教學與考試的大改革,要為學生的閱讀開辟時間,否則一切都是空談。學校領導應該改變傳統的應試教育觀念,不應只拿成績作為衡量一切的標準。應改革課表設置,留足課內閱讀時間,大膽放權,讓語文教師發揮聰明才智,有效指導學生的課外閱讀;要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布置作業應該少而精,杜絕題海戰術,把學生的閱讀時間歸還給學生,使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不再是一句空話;同時花大力氣建設圖書館,真正讓圖書館成為學生補給精神食糧的快樂園地,喚醒沉睡的書籍,滋潤渴望的心靈。
2.語文教師要轉變觀念
重視閱讀是語文教師神圣而不可推卸的責任。語文教師不僅要積極倡導更要積極實踐和落實。這是關乎孩子終身發展的重要問題。語文教師應成為積極地倡導者與實踐者,確立閱讀的長期計劃。語文教師應該幫助學生確立整體閱讀計劃,參照《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在各個學段為學生推薦閱讀書目。使學生的課外閱讀得到有效地指導。
書籍確定了,那么該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及效果?一是確定實施的措施。如訂立班級讀書活動日,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如故事會、讀書筆記展示、名著討論會、辯論會等,定時定期實施,保證閱讀的長效性。
3.家庭積極配合
家長做好表率。吳鳴說過:“如果父母見一本書就會頭痛,孩子上學時也會步履沉重;父母倘若整天沉湎于吃喝,孩子也會在課堂上惦記著家里的糖果。”[2]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首先要喜歡讀書,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讀書環境,久而久之,就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積極為孩子購買有益的書籍。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家長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同時也應尊重孩子在閱讀過程中的獨特體驗。這樣才能解決孩子“活水”源頭的問題。
此外,家長還要做好督促工作。中學生正處于貪玩的年齡,懶惰、貪玩是難免的,家長應該起到督促監管作用。幫助他們合理安排空閑時間,特別是較長的寒暑假,父母的監管尤為必要。
總之,培養中學生的人文素養任重而道遠,需要學校、家長、學生三方面的通力配合。
參考文獻:
[1]生命教育應當成為終生奮斗的事業——肖川教授訪談錄,豆丁網
[2]名人名言 為人師長.高考網,2009/08/13
[3]《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