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英
摘 要:在紀念館文物保護的過程之中,良好的保護意識常常可以起到積極作用,可以確保文物不受任何傷害。文章以紀念館文物陳列與保護中的保護意識為分析對象,首先介紹了紀念館文物陳列和保護中保護意識出現的問題,接著論述了紀念館文物保護和陳列中保護意識提升的策略,以便可以更好的提高紀念館文物陳列和保護的意識。
關鍵詞:紀念館;保護;工作人員
紀念館中的文物對于人的歷史以及人們思想都起到了非常重要引導作用。因此,我們需要更加保護紀念館中的各項文物,使其可以更好的引導人的思想。但是當前紀念館文物保護一直存在很多問題,文物保護意識較差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問題。
一、紀念館文物陳列和保管中的保護意識易現狀
在紀念館文物保護過程之中,由于受到了人為因素、財力以及自然環境等各方面因素影響,文物保護可能會出現一些意外致使文物保護現狀非常堪憂,當前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難以及時發現文物自身存在的蛻變
對于很多文物而言,他們都擁有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歷史,因此會隨著時代流逝而產生質的蛻變。這種蛻變的過程相對緩慢,要求工作人員需要細微觀察才能夠捕捉其中的微妙變化。對于紀念館的工作人員而言,當前很多工作人員的奉獻精神并不強而且責任心也不高,這就使得工作人員并不會觀察文物出現的細微變化,例如庫存中的畫卷出現粘連意外,亦或者是陳列書畫出現了掉粉現象。每當發現這些情況之時通常都為時已晚,這也是當前紀念館最為頭痛的一個事情。
2.文物保管庫存條件沒有達標
在一些基層紀念館中,由于管涉條件非常簡陋,而且館藏面積也不夠大,這就使得很多文物都保存在庫房之中。但是當前很多紀念館的庫房面積也非常狹小,而且庫房內部保存設施非常老舊,根本無法達到當前文物保護要求,有些紀念館甚至將文物隨意堆積在庫房之中。例如,一些縣一級的紀念館常常將文物裸露的放置在地上,這就使得文物上面沾滿了灰塵,而且整個房屋還潮濕滴水,這種保管狀況讓人觸目驚心。
3.文物收藏陳列保護并不到位
近些年來,由于紀念館都在不斷新建新館舍,擴大文物展示面積,同時也加大了保護措施的投入,使得文物收藏的陳列展示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但是,當前基層紀念館涉依舊存在很多問題,例如對于館舍內部光照、濕度、溫度等環境的調節并不到位,并沒有達到文物保護所需要的要求,這也要求工作人員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夠更好的保護文物,才能夠改變現實不夠理想的狀況。
4.文物保護科學投入太過滯后
在進行文物保護過程之中,由于文物保護科技屬于非主流科技,因此很少會有學者對文物保護科技進行全方面研究。在當前省級以上的紀念館的文物保護科技高精尖,但是在很多縣一級的紀念館中,由于資金人才的匱乏,文物保護科技非常滯后,甚至還存在著傳統保護方法。
5.文物保護和陳列保護的人才非常匱乏
在現在紀念館文物管理工作人員中,很多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都不高,無法對文物采取有效的保護措施。與此同時,如果文物在陳列保護中出現意外,紀念館中可以修復的專業人才更是屈指可數,根本無法滿足當前館藏文物保護的客觀要求。
二、紀念館文物陳列和保管中的保護意識提升的策略
1.加強對于陳列和保護文物的認知
思想才會決定行動,有什么樣的思想就會有什么樣的行動出現。為此,紀念館的工作人員需要進一步熟悉文物保護法,需要深刻認識到文物對于紀念館的重要意義,需要樹立起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將文物保護意識一直放在工作的重心,放在日常工作的核心。紀念館的工作人員需要樹立隨時上報,隨時修復的思想意識,尤其是一線工作人員需要細微的觀察觀察和陳列文物中可能出現的蛻變狀況,及時將蛻變狀況進行反應并且提出解決方案,避免文物遭受損失。
2.深入推進文物陳列和保護措施,做好主動預防工作
文物保護就猶如人體的衰老,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對于任何人而言,如果一旦患病就可能無法得到有效根除,很難恢復到原有模樣。近些年來,整個行業內部在倡導文物保護中的理念也發生了轉變,越來越多專家傾向于做好主動預防行動工作。但是當前很多紀念館依舊停留在被動搶救性保護層次,并沒有積極樹立起主動預防性的思想,因此下一步發展目標就是在紀念館中大力推進保管保護措施,極力破除原有的事后保護模式。
在預防方式方面需要主動做好各種預防保護措施,尤其是對一些文物侵蝕破壞較為嚴重的情形進行重視,阻止侵蝕進一步加重,避免病蟲害的傳染擴散。為此,我們還可以充分學習國外在文物保護先進經驗,綜合考量文物珍貴級別以及殘損程度決定修復緊急程度,這既可以不斷提高文物保護的效率,同時也可以最大程度的維持文物原有的原貌。除此之外,在預控方式方面,我們還可以與當前的物聯網技術進行融合,通過物聯網全天24小時對文物進行有效監控,對文物保護的環境指數進行干預管理,確保紀念館中的環境達到文物保護所需要的指標。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做好文物保護方案,對于每一件文物都需要編寫一套完善的文物保護方案,使得每一個文物都可以量身定做修理方案,做到文物保護的規范化和標準化。
3.進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做好文物保護的保管和陳列
在這些文物保護過程之中,我們需要進一步加大對于文物保護科技投入力度,通過科技來更好的做好文物保護工作。一方面,我們可以通過先進科技監測技術來對文物狀態進行監測,這樣才能更好的做好文物的保管和陳列。例如在文物展廳中,我們可以針對不同材質文物設置不同環境。如果當地處于高溫高濕狀態,文物可能會出現發霉或者生蟲的可能,因此我們就需要做好防潮工作,隨時對溫度、光照和空氣中的污染物以及有害生物指數進行采集和監控,做好調節工作。在另一方面,保管工作人員還需要進一步對文物保護環境進行科學研究,充分掌握文物在溫度、濕度方面的要求,明確文物保護的標準環境。例如對于金屬文物一般適合在干燥環境下進行保存,而如果是保存紙質文物和布料文物則需要對文物所在的環境進行實時調節,確保溫度、濕度適宜,有效防止蟲害的生長。除此之外,我們可以結合文物空間以及特點來科學做好防霉劑的投放,防霉劑的投放既需要適量又需要適時,這樣可以避免霉菌出現抗體的情況。
4.不斷改善文物庫房的保存環境
文物庫房是文物保護的重要場所,因此需要做好全盤考慮,首先我們就必須做到選址科學合理。如果一個地方的氣候屬于溫暖潮濕的氣候,所以庫房的地勢應當盡可能的位于高位之處,這樣才能夠確保排水的通暢。在選好地址之后,庫房的建設需要根據文物的標準來進行,嚴格按照要求高質量來完成建設,盡可能的為產品的儲存預留更多空間確保文物保存的安全。與此同時,我們還需要對紀念館庫房布局以及功能進行現代化改造,通過布置更多現代化設施來更好的做好防水、防熱、防蟲。
5.加大對于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培育
文物保護工作是一項涉及多方面知識工作,因此需要工作人員具有較強綜合素質。為此,紀念館可以加大對于工作人員綜合素質培育,尤其是對跨學科綜合素質培育,這樣才能徹底的改變工作人員當前機械簡單保護文物的現狀。在進行文物保護的過程之中,我們需要加大技能培育,加大對于文物專業能力的培育,這樣才能更好的使工作人員懂得如何去保管文物,使得他們像醫生一樣的對文物進行把脈,從整體上來做好文物的保護工作,確保文物不出現任何蛻變的狀況。與此同時,我們還需要加大對于文物修理人才的培育,對于一些已經出現破損的文物可以通過修理人才來進行修補,使文物盡可能的保持原有的面貌。
綜上所述,對于紀念館而言,文物保護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他需要工作人員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需要不斷的提高自身文物保護的意識,同時還需要積極的運用現代化的手段來加大文物保護,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確保文物不受任何損損失,使得文物可以長期保持如新。
參考文獻:
[1]宋相鳳.提升紀念館文物在陳列和保管中的保護意識[J].祖國,2017(15)286-286
[2]吳茜.保管和陳列中的文物保護意識探討研究[J].海峽科技與產業,2018.No.225(03)30-32
[3]唐倩鳳.試論紀念館文物陳列保管中的保護意識[J].辦公室業務,2018.No.293(12)53
[4]于曉敏.淺談保管和陳列中的文物保護意識[J].中國民族博覽,2017(5)220-221
[5]崔玉洲、呂曉萌.保管和陳列中的文物保護意識[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