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妍
摘要:對社會性發展影響最大的游戲是角色游戲,同時角色游戲也是幼兒最喜歡的一種游戲。它會強化幼兒對社會角色的認知以及社會角色的規范。促進幼兒社會能力的發展,幼兒在游戲中想象和創造反映了現實的生活。作為教師要用正確的方法去指導幼兒通過角色游戲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展。
關鍵詞:角色游戲;幼兒社會性;發展
一、角色游戲可以促進幼兒的同伴關系
對于幼兒來說能影響幼兒伙伴間關系的關鍵因素有兩個,第一個是外在因素,第二個是性格。三到五歲的幼兒能分辨出漂亮與不漂亮,他們一般喜歡和長得漂亮,穿的漂亮的人在一起玩兒。其次性格也是交往中的重要部分,那些喜歡幫助別人的小朋友是比較受歡迎的,有的幼兒在人際交往中存在的困難有的小朋友被排斥,有的小朋友容易被忽視。
在角色游戲中促進了幼兒角色之間的交流與交往,讓幼兒學會了表達情感和愿望,同時也理解了別人角色和態度。在一些角色游戲中,例如:教師與學生的游戲中幼兒可以自己制定游戲的規則,并且要求要共同去遵守,當幼兒制定學生的角色必須聽從教師的角色時,幼兒就要去共同遵守。這樣就要求幼兒之間要多溝通多交流協商。幼兒的關注大多是在游戲中生成的,通過角色游戲對幼兒共同合作、共同計劃、共同遵守游戲規則,起到良好的作用。使伙伴之間關系更密切。
二、角色游戲可以促進了幼兒的親社會行為的發展
對于角色游戲中,幼兒的分享,幫助合作等都是屬于親社會行為。在一個角色游戲中當幼兒要使一個游戲順利的玩兒下去,就要有規則要合作要配合。在老師提供的材料不足的情況下小朋友們能把自己帶來的東西要和別人分享這是親社會行為。讓孩子們融入到游戲中來共同合作,在過家家游戲中一個家庭有父母和孩子,只有共同的合作配合才能把游戲玩兒的更好進行下來。
影響親社會行為的因素有三個,第一個社會生活環境。在日常的角色游戲中教師可以提供一些親社會行為的影片讓孩子觀看并創設一些親社會的角色扮演主題社會的生活環境會對幼兒的親社會行為造成一定的影響。第二個因素是兒童日常生活環境,首先家庭的影響,父母應該起到榜樣的作用父母的親社會行為會使孩子去模仿。同時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也很重要民主或是權威;其次同伴間的相互作用。在角色游戲中教師可以通過玩伴交流合作促進其親社會的發展。最后一個因素是觀點采擇讓孩子從他人的角度去考慮問題。
三、角色游戲可以提高幼兒的自我意識
嬰幼兒是典型的自我中心主義者,通過角色游戲,有助于幼兒發展自我意識,擺脫自我中心。幼兒社會性發展的第一步就是發展幼兒的自我意識,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的自我中心意識增強,他們大多時候是從自己的角度去考慮問題,看待問題。同時用自己的想法意識去解決理解周圍的事物,不能換位思考,不能從他人的角度看待問題。然而角色游戲是因為角色的需要幼兒必須去扮演別人,所以才能讓幼兒換位思考,對幼兒從他人角度看待問題起到重要作用。
角色游戲對于家庭教育也很重要,當今的獨生子女在家庭教育中,由于孩子缺乏姐妹兄弟,從而容易形成自我中心的觀點,一切事情都以自我為中心,比較自私不考慮別人。父母可以和孩子玩角色游戲,互換角色進行日常生活的再現,讓我們的孩子當父母,我們當孩子,這樣不僅僅可以讓孩子去理解父母的不易,站在父母的角度去看問題,同時父母也可以通過孩子的表現看出父母的不足,這樣既有利于孩子的成長也有利于父母的教育,所以,角色游戲可以提高幼兒的自我意識。
四、角色游戲可以促進幼兒性別行為的分化
幼兒性別行為是幼兒在認識自己性別的基礎上的行為,當幼兒知道男孩兒與女孩兒的性別不同時才能進一步掌握男孩兒與女孩兒性別行為的不同。影響幼兒性別行為有兩個因素。第一個因素是社會因素,包括我父母教師及社會輿論,首先,父母是孩子性別行為的引導者和模仿對象,父母應該用男孩兒女孩兒的模式來約束自己的孩子,男孩兒應該勇敢,女孩兒應該溫柔,同時父母自己也應該做起榜樣的作用。第二個因素,主要是性激素也就是荷爾蒙。
角色游戲中可以強化幼兒性別行為,例如,女孩子在玩兒角色游戲中大多喜歡扮演媽媽的角色,在角色游戲中會很好的照顧自己的寶寶,從而在游戲中體現了耐心,善良也強化了女性的性別行為,而男孩兒則喜歡扮演警察,或者是交警,不怕困難,勇于吃苦,有擔當的男子漢。
小朋友從小對性別的看法,容易影響長大后對性別的看法,在小的時候對自己的性別應該分辨不能模糊。
無論作為老師還是家長都可以通過角色游戲來發展幼兒性別行為讓他們從 小就要確立正確的性別行為。
五、通過角色游戲減少幼兒的攻擊性行為
攻擊性行為是指一種以傷害別人,或損害別人物品為目的的一種行為,這種行為經常發生。幼兒發生攻擊性行為一般是為了玩具等物品的爭吵所引起的,多為身體上的攻擊。
存在攻擊性行為的因素有四種,第一是父母的懲罰,父母懲罰對于攻擊性行為的孩子來說,不僅不能抑制他們的行為反而更加的加劇了他們的行為,而對那些非攻擊性行為的孩子來說,反而抑制了他們的行為,所以懲罰作為一種教育孩子攻擊性行為的方法是錯誤的。第二是榜樣,當孩子看到電視上的攻擊性行為的畫面,會增加幼兒的攻擊性行為。當幼兒觀看過多的暴力節目時會影響幼兒的態度,如同班杜拉的實驗一樣一組孩子觀察到成人對充氣娃娃拳打腳踢,他們面對充氣娃娃時也是那樣的。第三個因素是強化,當孩子出現了攻擊性行為時,父母不抑制就會更嚴重。第四個是挫折,攻擊性行為產生的直接原因就是挫折。
在角色游戲中,教師可以讓有攻擊性行為的孩子和非攻擊性行為的孩子在一起玩樣,以非攻擊性行為的孩子做榜樣,同時教師可以多鼓勵他們在玩兒游戲中,可以玩一些家家酒,超市等溫馨場面的游戲。這樣,具有攻擊性行為的孩子可以在非攻擊性行為孩子的身上學到一些好的榜樣。
參考文獻:
[1]劉焱.兒童游戲通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2004:479.
[2]孫曉軍.兒童社會行為、同伴關系、社會自我知覺與孤獨感的關系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