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國家經濟、科技和社會的發展,我國法制建設也處在一個迅速發展和逐步完善的時期,社會對法律專門人才的需求急劇增加,各經濟組織、律師事務所對法律專門人才的需求尤為突出。但是相對于經濟類、財經類等一些專業來講,法學專業人才的培養在一些方面仍然存在問題,使得最終培養出的法學人才無法滿足社會發展需要。為此,文章結合當前法學專業教學存在的問題,為如何強化對法學人才的培養進行策略分析。
關鍵詞 法學專業 教學模式 人才培養 創新路徑
作者簡介:趙群,沈陽城市學院。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8.337
自有現代大學以來,法學就與哲學、醫學并列為三大顯學,成為現代大學立足的標志。在西方發達國家,法律專業人士亦是備受尊敬的對象。從教育發展實際情況來看,法學專業主要是為社會發展培養具有良好法學思維、掌握法學基本理論和系統法律專業知識、熟悉我國法律法規及有關政策、具有社會責任感和擔綱精神、了解外國的法律和法學動態、能夠獨立分析和解決實際法律問題、具有較強的文字和口頭表達能力、掌握律師實務、司法鑒定、法醫等技術知識、有較好的外語聽說讀寫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發展至今,我國有近700所高校開設了法學專業。然而,法學專業就業率并不理想,而且,相比于十幾億的人口大國,我國法律人才特別是應用型法律人才需求缺口十分巨大。為此,文章結合實際就和法學專業人才培養相關的教學問題進行探究。
一、 法學專業教學模式革新的社會動因
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和改革開放的深化進行下我國法學人才培養的環境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社會上越來越多的因素沖擊和影響著傳統人才培養方式,轉變法學人才培養路徑成為當前法學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關鍵。法學專業教學模式革新的社會動因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展的內在需求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本質上是一種法治經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建設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良好的法治環境就沒有健康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推動社會生產力進步發展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下不可避免的出現了一些影響社會穩定發展的因素,甚至將經濟市場發展還會出現失靈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 通過打造完善的法治環境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規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風險,因此,需要有關教育人員結合市場經濟發展需要來革新法學人才培養路徑和基本方式,擺脫以往以計劃經濟模式為基礎的人才培養路徑。
(二) 信息革命的沖擊
在網絡時代的到來和發展下,網絡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也為法律技術發展帶來了新的變革影響,具體表現在革新法學教育手段和技術方式,使得法學教育打破了傳統局限,也為法學人才培養提供了更好的環境支持。網絡環境下的這種特點對傳統法學專業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 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必然需求
經濟全球化是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也是全球范圍內經濟市場一體化發展的重要體現,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必然會引發國際法內容、安全、發展等關系的拓展和完善,由此對法學專業的人才培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法學人才需要具備國際視野和胸襟,并通過學習掌握更多的國際法知識。
二、法學專業教學發展存在的問題
第一,人才培養目標落后。當前法學專業教育存在思想理念發展落后的問題,在人才培養方面過度迷戀以往的經驗,沒有結合社會發展需要和法律職業的發展變化來制定科學合理的法學專業人才培養計劃,使得培養出的法學專業人才不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第二,課堂教學內容陳舊。當前,法學專業課程暴露出來的問題具有普遍性 特點,特別是法學教育教學內容滯后于新法律法規的要求。同時,法學專業的教科書沒有結合時代發展需要進行革新,導致法學專業教學內容無法和時代發展需要相適應。第三,教學模式落后。當前我國法學研究和教學處于法律詮釋教學的階段,各個院校沒有形成獨立自主的法學教育理論體系,法學教育無法帶動法律制度的完善。在法學專業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過度注重年法律條文,向學生講授的知識也主要是以闡述和講解現行法律條文為主,忽視了對法律條文背后法理的分析和講解,關于學生對法理提出的疑問教師沒有予以解說,由此形成了填鴨式教學模式。
三、法學專業教學模式改革路徑
(一)轉變法學專業教學理念,實現“內涵式發展”
當前法學專業教學要充分凸顯出學科內涵,即在法學專業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樹立起對法律的基本信仰。教師在平常的授課中以潛移默化的方式點滴滲透,比如可以在沉重理論講解的過程中滲透一些西方歷史上的法理(哲)小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學習思考。
(二)優化法學課程教育培養目標
法學專業課程教學的目標不僅僅在于幫助學生構建法律專業知識結構,更需要強化對學生道德認知、法律意識、思維方式、創造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和引導。因此,法學專業課程教學需要在向學生傳授法律基本知識的同時著重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啟迪學生法務職業道德,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法律應用能力。
法學專業的教學需要僅僅圍繞“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開展,在具體的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應用所學的知識正確處理人、社會、自然三者之間的關系,并正確、理想的認識認知與感知情感的統一矛盾問題,在法學專業教學中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
(三) 完善法學專業課程教材的設計
1.優選法學基本理論課程
法學一般涵蓋了十六門核心課程,這些核心課程基本涵蓋了法學教學的主要內容,因而多數院校都將這些專業列為法學課程教學的核心課程,在眾多課程中,法理學、三個實體法、訴訟法是學習的基礎,公司法、物權法、國際法是輔助課程。在具體教學中教師需要結合這十六門課程的應用方向來對其進行安排,充分發揮出不同法學課程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2.加強對實踐課程的重視
當前法學專業課程體系建設以學科知識為本位,過度重視理論教學,這種以理論為主的課程體系難以適應社會對法學人才的需要。針對這個問題,法學專業課程設置需要結合時代發展需要進行改革,在課程的安排設設置上要充分凸顯出課程內容的的社會實用性和人才培養的職業性,特別是對于法學本科課程的設置要盡可能的淡化理論內容;理論基礎課的設置要始終堅持適度、夠用的發展原則,將社會實踐和實用訓練充分結合在一起,打破當前單一的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的課程設置體系,打造公共課、專業基礎課、綜合課結合的課程體系。同時,為了配合課程設置改革需要,相關教育人員需要從社會對法學人才的需求入手,制定出科學的法學教學計劃,在教學中盡可能減少理論課程的比例,增加實踐課程的比例。
(四) 創新法學專業課堂教學模式
1.案例教學
案例教學是當前法學院常用的一種教學模式,從實際教學情況來看,法學案例教學一般會采取以下兩種方式進行:第一,說明式教學。這種教學方式主要是指在教師介紹完法律援助、法律法規之后,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法律規則、法律規則等來在課堂上為學生列舉出一些法律案例,引導學生利用之前所掌握的理論來分析這些案例。第二,討論式教學。這種教學方式主要是指由教師在事先安排學生預習和教材相關的法律法規,在具體教學中教師不相學生生硬的講解理論知識,而是選擇具有代表性、綜合性、使用性廣的真實法律案件來作為例子,同時提供給學生一定的參考文獻,學生通過仔細分析來得出自己的結論,收獲知識。這個過程充分體現了學生自主,考驗了學生靈活運用法學知識分析研究案例和如何駕馭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對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2.興趣教學
法學知識具有一定的難度,為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學習特點和學習需要來采取措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的法學知識的知識創設適宜的學習情境。在學習法律知識的時候到法院身臨其境的旁聽是最好的選擇。作為大一的學生,集體去法院旁聽目的不在于學習知識,而在于感受司法的氛圍。因此,結合課程學習內容教師可以定期組織學生到法院來聆聽法學知識。
3.師徒制
法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在書本知識教學之外教師需要組織學生到社會上實踐自己的法學知識。在法學課程教學過程中為了能夠提升課堂教學成效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借鑒西方“診所式法律教育”的模式,在法學院設立“法律診所”。由執行律師帶領徒弟走出校園來更多的接觸社會,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難點問題。從當前法學教學實際情況來看多數法學教師都是兼職律師。這一特點為開展法律診所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基礎支持,通過法律診所能夠讓學生全身心的感受到法律的作用,并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培養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并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出自身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四、結語
綜上所述,面對呼聲不斷的法學教育改革,人們對法學專業課程教學也開始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新時期,法學專業課程教學需要結合社會發展需要來進行優化,針對傳統法學課程教師是課堂主體,學生學習被動的問題,需要教育人員在轉變法學專業教學理念,實現“內涵式發展”和優化法學課程教育培養目標的基礎上,從完善法學專業課程教材的設計和優化課程教學模式角度出發,積極思考怎樣實現法學專業教學改革,旨在能夠為社會發展培養更多高素質法學人才。
參考文獻:
[1]宋丹.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職法學專業教學改革中的運用與思考[J].經濟研究導刊,2015(7):223-224.
[2]李文沛.司法考試背景下法學專業教學改革探討——以“勞動合同法”課程教學改革為例[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12, 26(4).
[3]馬春生.對法學專業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經營管理者,2010(13):324-325.
[4]王作全,王佐龍,淡樂蓉,等.民族院校法律專業教學改革與實踐研究[J].青海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 27(1):111-116.
[5]姜帆.法學專業教學改革路徑初探[J].科教文匯(下旬刊),2007(9):61.
[6]陳淑麗,辛宇鶴,王雪梅,等.應用型大學背景下法學專業法律英語教學改革問題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7(30):202-203.
[7]郭靜.論我國高校法學教學改革//2018年全國教育教學創新與發展高端論壇[C].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