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卓亞
摘要:在“互聯網+”背景下,我國的教育事業也受到信息技術的極大影響,尤其是以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的高職院校,需要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促進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改革。只有不斷發現當前高職院校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才能夠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解決,事半功倍。接下來以云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為例,探討云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在計算機基礎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教學改革的具體措施,進一步推動計算機基礎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計算機能力和應用能力,在提高計算機基礎教學效率的同時,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 計算機基礎教學 教學改革 問題與措施
前言
“互聯網+”時代主要是指可以將‘互聯網和各行各業連接起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促進各行各業的進一步發展。所以計算機基礎教學是一門極其重要的學科,它的應用性很強。而高職院校主要為社會提供實踐應用型人才,這就需要學校加強對計算機基礎教學的重視。只有通過高效的教學,幫助學生了解基礎的計算機理論知識,然后為學生創設實踐平臺,促進學生計算機實踐能力的提升,才能夠進一步幫助學生將機電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結合起來,這樣才能夠發揮兩者的作用,達到合作共贏的效果。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國的教學模式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和灌輸型教學方法已經被時代所淘汰,近些年來,信息技術不斷發展,如今是互聯網社會,互聯網已經深入到了各行各業,教育事業也不例外。在“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可以借助互聯網技術,促進機電技術的不斷提升,要及時的發現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然后采取有效措施促進計算機基礎教學效率的提高,促進學生計算機能力的發展,幫助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應用實踐能力的發展。
1我院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計算機基礎教學是培養學生掌握一定的計算機基礎知識、技術與方法,以及利用計算機解決本專業領域中問題的能力。計算機基礎教學在培養學生的計算機知識、能力、素質方面起到了基礎性和先導性的作用,在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和信息素養的提高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但是目前我院計算機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
首先,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課程安排不合理。從當前的計算機基礎教學過程中可以發現,學校安排的計算機基礎課程課時不合理,根據不同的專業設計的計算機課程的課時量不同,計算機專業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課程比較多,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相對較強,計算機基礎課程是一門各個專業都學習的基礎性的必修課,但在計算機專業中課時安排的也很多,新學期一共安排了16周,每周六課時,一共96課時。而在非計算機專業中,本身計算機類課程安排就比較少,所占分量比較小,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就比較差,而計算機基礎課程的課時安排比計算機專業的課時還要少,新學期一共安排了16周,每周只有四課時,一共64課時,使得非計算機專業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時間縮短了,這樣不利于計算機專業學生計算機能力的提升,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非計算機專業學生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限制了非計算機專業學生計算機能力的提高。從全國職業院校的計算機基礎課程安排的情況來看,很多院校都存在著計算機基礎課程安排不合理的現象,使得全國高職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水平較差,全國計算機等級一級B過級率不高。所以,需要改變當前這種不合理的計算機基礎課程安排。
其次,學生學習計算機基礎課程的興趣不高,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不足。從當前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現狀來看,學生學習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積極性不高,學生在計算機基礎課堂上經常開小差,注意力不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導致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效率不高。學生上課的積極性不高,容易影響計算機教師的教學效率,教師教學的積極性也會降低,從而產生連鎖反應,使得學校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質量和水平下降,不利于學生掌握更多的計算機基礎知識,也不利于提高學生的計算機能力,使得學生的綜合素質不強,阻礙了學生的長遠發展。
另外,學生的學習基礎相差較大,學生的計算機能力也是參差不齊,因此在進行計算機基礎教學過程中很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學生計算機考試成績相差較大,而且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意識不強,對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理解不深,計算機基礎教學課程并沒有引起學生足夠的重視。在對我院學生進行調查和采訪中可得,有很多學生并不能很好地利用計算機課程來提高自身的信息技術能力,有一部分人在計算機實踐課堂上打游戲、聊天,使得計算機基礎教學效率低下,不能有效發揮信息技術的優越性。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我們得出,我院中只有少數學生能夠熟練地操作Office辦公軟件,大部分學生距離達到計算機基礎教學目標還有很大的差距。除此之外,由于家庭條件的影響,有一部分學生幾乎沒有接觸過計算機,導致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處于弱勢,學習計算機的難度較大,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學習計算機的基礎相差較大,計算機能力也是參差不齊,不利于計算機基礎教學的順利進行。
2教學改革具體措施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提高學生的計算機能力已經成為高職院校重要的教育目標之一,因為計算機能力能夠更好地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云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不僅要具備良好的機電技術,還要緊跟時代的步伐,不斷提高自身的計算機能力,然后利用信息技術推動機電行業的發展,總之“互聯網+”可以將計算機和機電行業連接起來,從而發揮兩者的優勢,促進雙方共同發展。面對當前云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遇到的困難,必須要采取措施進行解決,只有不斷解決問題,才能夠在真正意義上促進計算機基礎教學效率的提高,才能夠促進計算機基礎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
2.1課程目標改革
在云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傳統的計算機教學目標中,主要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成績,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授課,而對學生的計算機能力不太重視,這就導致學生學習計算機課程的積極性不高,學習的態度也不夠端正,因此計算機基礎教學效率低下。為了改變我院的教學現狀,需要學院改變教學目標,端正教學態度,不能為了只關注學生的計算機成績,更為重要的是要提高學生的計算機能力,由于我院學生的機電能力比較高,而計算機能力相對薄弱,這就需要學院加強對學生計算機能力的重視,如今是“互聯網+”時代,各行各業的發展都離不開互聯網技術,互聯網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利用得當可以巧妙的借助計算機的力量促進機電行業的發展,所以在計算機基礎課程目標的設計過程中,需要改變我院教師和領導的思想,不僅要重視學生的計算機成績,更要關注學生的計算機能力。為了進一步促進我院學生計算機能力的提高,學校可以組織計算機大賽、計算機基礎知識知多少趣味競賽、多校聯賽、世界計算機交流會等活動,為學生搭建更多展示自己的平臺提供更多提高自身計算機能力的機會,從而促進學生計算機能力和自身綜合素質的提升,真正實現在“互聯網+”背景下的合作共贏。
2.2課程體系改革
國家為了進一步提高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水平,教育部高等學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分委員會提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等學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意見》。白皮書對我國計算機基礎教育的現狀、定位、目標、教學組織和教學模式、課程設置等做了分析和規劃。在課程設置方面,將1996年提出的計算機基礎教學的計算機文化基礎、計算機技術基礎和計算機應用基礎三層次模式歸納為四個領域、三個層次和六門核心課程,也即《計算機基礎教學內容的知識結構與課程設置》包含了計算機基礎教學的三個最關鍵議題:基本目標、內容組織及結構描述、課程設置。同時,提出了計算機基礎教學的“基本目標”應根據非計算機專業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目的來制定;用4x3的矩陣描述了計算機基礎教學內容的知識結構和認知層次,為后面典型課程內容的表述提供了十分簡潔的途徑;將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知識結構分為計算機系統與平臺、程序設計基礎、數據分析與信息處理和應用系統開發四個領域,認知層次分為概念性基礎、技術與方法、 應用技能三個層次;確定了《計算機程序設計基礎》、《計算機硬件技術基礎》、《數據庫技術基礎》、《多媒體技術與應用》、《網絡技術與應用》等核心課程;并推出了“I+X”課程設置方案,即《大學計算機基礎》+若干門必修/選修課程等措施,使新形勢下的計算機基礎教育逐漸規范與科學化,這為今后的課程建設和教材編寫提供了重要依據。為了適應新的形勢和要求,我們必須對課程體系做出重大改革和創新。首先必須對目前計算機基礎教學重新定位,明確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目標應該是培養復合型的應用創新人才;對于教學理念,我們必須打破傳統,應使計算機基礎教育貫穿于整個職業教育的全過程,做到學習期間不斷線;對于課程的設置,我們必須根據不同的學科選擇相應的核心課程進行組織教學;對于課程的教學內容,我們應把計算機教學大致分為三部分:一是作為大學公共基礎課層面上的計算機基礎教學;二是與專業教學相結合的計算機應用教學;三是其它的計算機專業或計算機應用的選修課。只有打破傳統,因應時代發展要求,不斷對職業技術教育的課程設置和課程內容進行改革,使之與現代社會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的發展變化合拍,才能培養出現代社會需要的有文化、有技術、有道德的高素質勞動者,實現職業技術教育的目標。
2.3 教學內容改革
在信息時代,計算機的發展速度非常快,為了保證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內容更加現代化,增強學習內容的應用性和實用性,需要教學內容進行改革。第一點,需要教師更新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教學觀念,及時掌握計算機課程的最新科學研究成果,在計算機基礎教學過程中更新教學內容,更好地將計算機基礎知識和生活聯系在一起,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計算機能力的提升。第二點,對計算機基礎教學內容進行改革,傳統的計算機基礎教學的內容并沒有針對不同的專業進行分類教學,導致計算機基礎教學效率不高,所以為了進一步提高計算機基礎教學效率,促進計算機基礎教學內容改革,我院需要特地針對不同的專業專門設計計算機課程的學習內容,結合專業特點學習相應的計算機知識,可以有效的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計算機能力,而且根據不同的專業進行計算機教學,可以讓學生更加充分的認識到學習專業的特點以及如何將所學專業和計算機聯系起來,這將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云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從而進一步推動“互聯網+”背景下計算機的發展。第三點,在對計算機基礎教學內容進行改革的過程中,不可以忽視互聯網的作用。互聯網中存在著海量信息,當然也有很多學習資源,在計算機基礎教學內容改革時,可以借助互聯網的作用,豐富計算機的教學內容,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通過播放一些有關計算機基礎知識的視頻,幫助學生更加生動地理解計算機基礎教學內容,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我院學生計算機基礎教學效率的提高,同時有利于促進學生計算機能力和素養的提高。
2.4教學方法改革
為了克服我院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遇到的困難,必須要對計算機基礎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完全適應當前的教育環境。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教育改革的步伐也越來越快,只有不斷改革教學方法,克服傳統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才能夠對癥下藥,在真正意義上提高計算機基礎教學效率,也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將計算機技術和機電專業的發展聯系起來,促進云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才能進一步保證云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學生更好地滿足社會的人才需求。改革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方法,首先,需要學會巧妙的借助互聯網技術,例如:可以利用微課進行計算機基礎教學,從目前計算機基礎教學現狀來看,大部分計算機教師采用講解PPT的教學方法進行講解理論,然后再借助機房進行實踐教學,但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可以借助微課進行教學,在學習計算機基礎教學課程的過程中,Word文檔的制作屬于必修內容,在學習這一章節的時候,教師可以把Word文檔的重要內容整理出來,制作成微課視頻,然后讓學生學習其中的重點內容,比如:保存、整理格式、自動生成目錄等,通過微課的初次了解以后,再為學生提供上機實踐的機會,提高計算機基礎教學效率。其次,在進行計算機基礎教學的過程中,還需要進一步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打造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計算機教學氛圍,可以利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在“互聯網+”背景下,學生自主學習已經成為一種常態,在大部分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扮演著配角的角色,發揮著指導作用。推動“翻轉課堂”教學進程的發展,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之初,需要教師將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引出來,然后在“翻轉課堂”的結尾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引導,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同時,還要對學生在計算機課程中的表現進行及時的評價,這樣可以有效的激發學生的榮譽感,促進計算機基礎教學任務的高質量完成。
3總結
“互聯網+”時代帶來了很多新的教學理念,由于計算機教學領域和信息技術的聯系最為密切,因此在計算機基礎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改革,提高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效率。通過我院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研究現狀可得,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教學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首先是計算機基礎教學安排不合理,課程內容組織不合理,計算機基礎教學內容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另外學生的計算機學習基礎參差不齊,不利于提高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效率。在“互聯網+”時代,為了進一步促進計算機基礎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提高,需要改革計算機教學目標、內容、教學體系和教學方法,從而在根本上革新計算機基礎教學課程,促進高職院校學生計算機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呂鵬.基于”互聯網+”分析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體系的構建途徑[J].電腦迷,2017.(12):18.
[2]易貝貝.”互聯網+”時代下的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研究[J].絲路視野,2018,(8):61.
[3]張媛嬡.”互聯網+”時代高職英語信息化教學模式研究[J].海外英語(上),2017,(3):75-76.
[4]孫全智,基于”互聯網”時代高職計算機教學模式改革探討[J].人文之友,2018,(12):95.
[5]葉新英,互聯網十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課程改革探析[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17,(5):i0-52.
[6]王瑞藝,汪偉.基于“互聯網”時代高職計算機教學模式改革探討[J].電腦迷,2018,(16):185-186.
[7]徐衛紅,張艷.”互聯網+”時代下的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研究[J]才智,2017.(36):73.
[8]徐健,張寧.”互聯網+”時代商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改革探析[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8,38(6):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