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家芳
【摘要】本文基于《護理心理學》的課程特點,把 “課程思政”理念有機融入《護理心理學》課程教學中,挖掘蘊含在該課程中的育人元素,實施專業教學與價值引領同行并重,目的是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護理人才。
【關鍵詞】《護理心理學》;“課程思政”;教學
“課程思政”是指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是習近平總書記系列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將“課程思政”理念融入實際教學工作中,有利于提升教學成效和學生的綜合素質。如何將此理念準確融入專業課程教學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和實踐的重要問題。《護理心理學》將心理學的理論應用于護理領域,對于促進病人早日康復以及培養優秀的護理人才發揮了重要作用。本文在“課程思政”理念的指導下,對《護理心理學》教學進行了探索。
新時代教學理念要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背景,既要回答“是什么”“為什么”的科學問題,也要解決“為誰主張”“為誰服務”的價值追問。《護理心理學》應在此背景下進行教學設計。首先,教學目標與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相結合。《護理心理學》的教學目標是優化護士的職業心理素質,滿足病人的心理需要,這與培養社會主義衛生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育人目標是相一致的。其次,從教學模式上,改變重技術學習、理論講授,輕情感培育的教學模式,通過團體心理輔導、案例分析、同學分享等教學方法,讓學生的情感活動和認知活動在教學活動中統一。最后,從教學內容上,挖掘《護理心理學》教學內容中的思政教育內涵,實現人文精神與護理心理學理論相結合。
挖掘課程中的思政教育資源是實施“課程思政”理念的先決條件。《護理心理學》作為護理學專業基礎課程,也蘊含著大量的思政資源。例如,護士職業心理素質是指護士職業群體從事工作時的綜合心理能力的表現及穩定的心理特征,包括護士的智力素質、情緒素質、人際素質、人格素質等,是《護理心理學》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這一教學內容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即與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價值觀相契合。愛國體現了護士職業素質的教育目標,敬業是護士提高職業素質的內在要求,誠信是護士人格素質的基本需要,友善是護士人格素質的必要內容。
在《護理心理學》教學過程中,要強調心理護理的道德要求,要求學生在以后的護理工作中,面對患者能夠“真誠待患、對癥治療”;對待患者的隱私,能夠“嚴保秘密、贏得信任”;對于護理心理學知識,要“努力鉆研,提高能力”。同時,在教學中通過案例教學,將護理工作者承載的治病救人、救死扶傷的神圣使命貫穿其中,并融入模范護理工作者的典型事例,將對患者的關愛、解除患者痛苦的事例融入教學過程,這樣不僅使學生學習了心理護理知識,還可培養其良好的職業道德。
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為各門專業課程的教學提供了方法論指導。《護理心理學》課程也無處不滲透著唯物辯證法。如患者因文化、背景、年齡、性別等因素的不同,面對同樣的健康問題,會有不同的心理反應,護理人員要準確、全面地了解每位患者的心理特點,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滿足患者個性化的心理需要。但是,不同的患者由于年齡階段相似,疾病種類、疾病進程相同,往往又具備相同的心理特點。因此護理工作者還要善于把握同類患者的共性心理規律,解決共性化的心理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以辯證法的觀點認識和把握患者的心理規律,正確理解和掌握專業知識,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綜上所述,《護理心理學》作為一門護理專業基礎課,具有“立德樹人”的根本使命,因此,廣大教育工作者要努力豐富該專業課程教學中的思想教育內容,促進專業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合。
參考文獻:
[1]滕慧竹.談馬克思主義哲學對現代教育觀的導向[J].才智,2018(21):103.
[2]李琦,呂一軍.從課程思政視角談醫學生職業素質教育[J].溫州醫科大學學報,2018,48(11):857-859.
[3]陳利紅.醫學高職高專人體寄生蟲學實施課程思政的探索與思考[J].衛生職業教育,2019,37(08):19-20.
[4]陸道坤.課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問題及解決思路——基于專業課程思政的探討[J].思想理論教育,2018(03):64-69.
【本文系湖北醫藥學院教學研究項目“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護理心理學教學的探索與研究”(2015054)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湖北醫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