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


【摘要】目的:對腰間盤突出癥患者采用穴位貼敷治療后的臨床療效進行觀察和記錄。方法:研究資料為2018年8月至2020年7月本院收治的325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將患者按照雙盲法分成兩組,常規組(163例)和實驗組(162例);分別給予常規治療和穴位貼敷治療,對比兩組腰間盤突出癥患者的臨床療效。結果:實施不同方案治療后實驗組的腰痛情況相比常規組改善較好,且常規組治療總有效率(85.89%)<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93.83%),組間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穴位貼敷可以有效改善腰間盤突出癥患者的臨床癥狀和腰痛情況,同時具有較高的治療總有效率,可進行推廣采納。
【關鍵詞】穴位貼敷;腰椎間盤突出癥;治療有效率;腰痛情況
【中圖分類號】R3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10-0062-01
參考相關文獻資料發現,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發生主要與患者的退行性改變加上各種外力因素導致椎間盤的纖維環被破裂密切相關,屬于臨床較為常見的一種因直接刺激或者壓迫與之相鄰的脊神經根所產生的骨科疾病,臨床中需要采取相關的治療措施進行有效干預,整體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及臨床效果[1];本次實驗中將針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采用穴位貼敷進行治療,同時也可以為臨床中相關疾病的中醫治療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主要內容及結果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資料: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將本院2018年8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325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通過雙盲法分成兩組;常規組163例患者實施常規治療方案,患者年齡20-75(48.9±10.3)歲;其中包括男性患者82例,女性患者81例;患者病程時間0.5-6(2.3±0.3)年;實驗組162例患者實施穴位貼敷治療方案,患者年齡20-75(48.0±10.3)歲;其中包括男性患者82例,女性患者80例;患者病程時間0.5-6(2.8±0.3)年;所有患者及家屬均對于此次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由本院相關倫理委員會進行監督核準,兩組患者之間的相關資料并無統計學差異(P>0.05),表示具有一定的對比性。
1.2方法
1.2.1常規治療方案:常規組在入院后由醫護人員陪伴患者進行常規指標的檢查,之后指導患者取臥位姿勢,主穴為病變處相應節段夾脊穴,輔穴為風市、陽陵泉、懸鐘穴,將各穴位進行消毒后取0.30mm*0.35mm的毫針快速刺入皮膚行提、插、捻、轉手法,得氣后需要留針時間為30分鐘,每5分鐘進行一次運針,每天一次,需要連續治療7天;同時給予患者采用維生素 B1(生產企業:廣東恒健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4020620;規格:100片)口服,每日3次,一次一片,需要連續治療一個月。
1.2.2穴位貼敷治療方案:實驗組在入院后由醫護人員陪伴患者進行常規指標的檢查,之后指導患者取俯臥位姿勢,將由中藥生南星、生草烏各30g,土細辛、川芎、五靈脂、丹參以及香附、地龍、當歸、木瓜、細辛各10g,桃仁、紅花、生沒藥各12g,秦艽、蓖麻油各15g,冰片3g,酒大黃50g,蜂蠟20g,生松香200g,聚異丁烯100 g等制成的中藥巴布膏貼敷于患者的雙側腎俞、阿是穴、腰陽關、陽陵泉等位置,每2天更換一次,需要連續治療14天[2]。
1.3療效評價標準:療效判定: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如果患者治療后腰部疼痛、麻木等相關癥狀消失,且可進行自由活動,則表示顯效治療;如果患者治療后腰部疼痛、麻木等相關癥狀明顯得到改善,可逐漸進行腰部活動,則表示有效治療;如果患者治療后臨床相關癥狀及指標均未能滿足以上兩種標準,則表示無效治療。
觀察記錄兩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目測類比定級法計分、腰痛病情計分;其中采用簡化McGILL 疼痛詢問量表(MPQ)中的“目測類比定級法”對患者進行評分記錄,上面標有 11 個刻度的直線,分制較低的刻度表示疼痛感較弱,由患者在線上標出能代表自己疼痛程度的位置,之后由醫生進行評分;根據 “腰痛病情計分表”進行量化評定,詞表由患者自行填寫,之后醫生總分,分數較低的患者證明其腰痛病情明顯改善;
1.4統計學分析:本研究所得數據采用 SPSS 16.0 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根據不同資料類型以及檢驗目的分別進行 t 檢驗法、卡方檢驗法和秩和檢驗法等,P<0.05 表示有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2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對比:實施兩種不同治療方案后實驗組療效較為顯著,且實驗組>常規組,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2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對比
常規組和實驗組治療前的腰痛情況比較,組間未出現明顯的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接受不同治療方案后,相比常規組,實驗組者的目測類比定級法計分( VAS)及腰痛情況計分改善效果明顯,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3 討論
傳統的臨床治療中通常給予患有腰間盤突出癥的患者采用針刺治療結合維生素B1口服,但是相關研究結果表示,其整體治療效果并不是較為明顯,且無法從根本上緩解患者的疼痛癥狀,仍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探討。
中醫認為,腰椎間盤突出癥屬于 “腰痛”、“腰痹”、“腰腿痛 ”等范疇,主要是由于患者外傷勞損,造成其氣滯血癖;風再加上寒濕之邪流注經絡,導致其經絡困阻,精氣衰微,腎氣虧虛,筋脈失養,“不通則痛”[3]。臨床治療中應該以疏通經絡、補益肝腎、強健筋骨的治療原則為主,給予患者進行更好的治療;而本次實驗中所應用到的中藥穴位貼敷主要是由生南星、生草烏、土細辛、川芎、五靈脂、丹參以及香附、地龍、當歸、木瓜、細辛、桃仁、紅花、生沒藥、秦艽、蓖麻油、冰片、酒大黃、蜂蠟、生松香、聚異丁烯等制作而成,將其貼敷于患者的雙側腎俞、阿是穴、腰陽關、陽陵泉等位置后,不僅可以活血止痛 舒筋通絡、祛風除濕、活血通絡,同時具有祛風濕,通經脈,達標本兼治之功,效果顯著[4]。
綜上所述,中藥穴位貼敷應用于腰椎間盤突出癥可以明顯改善患者的腰部疼痛、麻木等相關癥狀消失,提高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同時具有操作方便的特點,可進行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杜燕, 呂名南. 針刺配合穴位貼敷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觀察[J]. 實用中醫藥雜志, 2018, 34(5):517-518.
[2] 袁月, 智沐君, 李鐵,等. 穴位貼敷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現代文獻取穴規律分析[J]. 中醫藥學報, 2018, 46(6):13-16.
[3] 吳海金. 穴位注射配合電針療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效果分析[J]. 針灸臨床雜志, 2018, 34(5):9-12.
[4] 陳麗虹, 彭琳秀, 岳容兆,等. 刮痧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不同方案療效差異:基于血清代謝組學的評價[J].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18, 22(32):511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