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芬
摘 要:新課標指出,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質量和品位……僅靠課內閱讀是不可能達到的,必須要進行課外拓展。從廣泛閱讀、立足文本、課外延伸、開發校本、推介名著幾方面入手,將學生引入知識的海洋,培養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拓展 興趣 習慣 經典 名著
新的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運用,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質量和品位……在小學階段,總體閱讀量要達到145萬字。”由此可知,閱讀教學僅靠課內教材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進行課外拓展。如何進行拓展閱讀呢?我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一些嘗試,將學生帶入了浩瀚的書的海洋。
一、廣泛閱讀,激發閱讀興趣。
語言大師林語堂說:“所謂學習,就是喜愛。學生應該對讀書發生狂喜。”要想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閱讀,就必須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快樂,而閱讀他們喜歡的書,是他們最能感到快樂的。我現在帶的班,是我從三年級開始接的。第一節語文課,與學生相互介紹后,我與他們開始聊天。我問他們喜歡讀書嗎?愛讀什么書?請他們列舉自己看過的書,看誰說得多。對于書看得多的同學,我給予了大力表揚。然后,我給同學們講了中國作家獲世界文學最高獎項諾貝爾文學獎的故事。我先問有沒有同學知道我們中國有位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是誰?有一位同學說了“莫言”。 我向他豎起了大拇指,夸獎他知識淵博。接著,我告訴學生們 ,莫言僅僅在學校讀書到小學畢業,他能獲得世界文學大獎,完全依賴于他熱愛讀書,閱讀了大量的文學書籍,并細心觀察生活,勤于寫作。我還告訴學生們,我們國家還有一位兩次提名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叫沈從文,他也只有小學文化程度,由于酷愛讀書,后來寫了許多名篇佳作。最后,我鼓勵學生,愛讀某方面的書并能在某一方面不懈努力,說不定多年以后,你也會成為某方面的專家,得到某個大獎。看到孩子們一個個瞪大的眼睛,驚喜的表情,我知道我的話激發了學生讀書的興趣。我開始趁熱打鐵,對他們提出每天睡覺前至少讀半個小時的課外書,書沒有限制,只要是自己喜歡的有益身心健康的就行。我還與他們約定,每個月抽一節課的時間,把自己看完的書帶到學校,相互交流,可以說說自己看的書好看在哪里,也可以說說自己從書中了解到什么。交流之后,聽的同學如果對某本書感興趣的話可以向同學借閱,或者拿自己的書與同學換閱。我知道,僅僅靠學生一時的興趣讀書還不夠,還需要家長的配合。家長會上,我與家長交流探討學生讀書的重要性。我用事實向家長說明學好語文的關鍵是多讀書,讀好書,好好讀書。語文知識的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過程,書讀多了,詞匯量自然增加,語感漸漸就有了,語言自然也就能運用自如了。正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我請家長配合,每天盡量抽出一定的時間,陪孩子一起閱讀他們喜愛的有益的課外書。這樣的親子閱讀,一是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二是更能激發孩子閱讀的興趣,同時,有了家長的參與,孩子能更快地養成睡前閱讀的好習慣。我還利用教學樓內的圖書吧和圖書室,鼓勵學生課間翻閱自己喜歡的兒童讀物,或者去圖書室借閱自己喜歡的書,帶回家閱讀。一個學期過后,我班同學基本上都喜歡上了閱讀。又一次家長會上,不少家長告訴我孩子課外閱讀的書越來越多了,越來越愛讀書了,這讓我感到很欣慰。
二、立足課本,培養閱讀習慣。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都是經過專家們精挑細選出來的文質優美、具有典范性,富有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的文章,有很多都是名家名作,是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最佳載體。語文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當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讓他們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課堂教學中,一定要重視朗讀的訓練,因為課堂上最能體現學生閱讀水平的就是朗讀,它是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環節,也是提升學生素養的一條重要途徑。而我剛帶這個班時,班級學生的閱讀狀況真的讓我很郁悶。學習第一課時,我請同學們齊讀課文,發現他們讀書特別難聽,既拖音,又唱讀。我又讓每個孩子讀一句,發現能讀得流利,不錯字、不丟字的都不多,有的同學甚至讀不通句子。很明顯,他們根本就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有的甚至不會閱讀,應該是平時很少讀書。我決定從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入手。我告訴同學們,愛讀書的孩子才能讀好書。要想把課文讀好,你得要課前預習,認真讀,讀準字音,不多字,不漏字,還要學會有感情地朗讀。為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培養良好的朗讀習慣和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我先從聽入手,常用課件播放一些課文朗讀音像給學生們欣賞。課堂教學中,我也常為他們做朗讀示范,教他們讀書的方法。我還通過課件等,將學生們帶人課文情境中,教他們帶著感悟,入情入境地讀出課文所體現的情感。學生們開始逐步感受到讀書是一件充滿樂趣的事,了解到怎樣讀書才好聽,怎樣讀書才能表達不同的情感并嘗試著有感情閱讀。
三、課外延伸,拓寬閱讀渠道。
課外拓展是學生開闊視野、獲取知識、積累運用的重要渠道,是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有效途徑,對課內教學具有獨特的促進作用。教每篇課文前,我都會認真細致地鉆研教材。除了利用多媒體等將課文內容更直觀地呈現給學生,讓他們能夠入情入境地理解課文內容,感悟作者表達的情感,我還會插入一些與課文有關的資料,如:作者簡介、寫作背景、相關知識和作品等等,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引導學生關注作者、寫作背景,關注作者的其他作品等,并試著去查找去閱讀。我結合課本配套的《同步閱讀》,引導學生每學一個單元的同時,閱讀《同步閱讀》中同一主題的文章,加深體會同一類主題文章的寫作方法、表達方式等。我還引導學生自主閱讀相關主題的其他一些文章。這樣,一篇課文帶動一批相關的閱讀內容,一個主題又帶動了更多的相關文章的閱讀,學生的閱讀量大大增加,理解感悟自然就會更深入,語文素養自然就提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