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慧
摘 要:對于會計專業來講,會計技能大賽給會計專業教學,學生專業技能的提高,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等都帶來了一些積極的作用,會計技能大賽的比賽項目反映出各行業的需求以及最新職業技能的要求,這對中職會計專業教學起到了指揮棒的作用,但是,對于技能競賽和會計專業教學兩者之間怎樣更好的發揮相互的積極作用還是存在一些誤區和困難。本文作者結合自己對技能競賽和會計專業教學的理解和實踐,淺談了技能競賽和會計教學兩者怎樣更好的融合和相互促進。
關鍵詞:技能競賽;會計教學;教學模式;優化策略
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是我國教育制度創新,是教育工作的一次重大設計。對于會計專業來講,技能大賽給會計專業教學,學生專業技能的提高,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等都帶來了一些積極的作用,但是,對于技能競賽也有一些誤區和困難。從目前來看,主要表現有:重個別性輕普遍性,在大賽之前是在各年級、各班選擇少數優秀的學生,單獨訓練,大部分學生并沒有享受到技能競賽帶來的促進作用;重榮譽輕教育,抽出來的學生停課由帶隊老師單獨訓練,主要是針對大賽的項目,對于其他的理論知識完全停開,就會有部分優秀的學生在中途淘汰以后部分課程跟不上班;建隊困難,持續性不好,技能競賽帶隊任務重,壓力大,收益與付出存在較大差異,很多老師不愿意參加,為了評職稱等愿意參加的老師在獲取相關的榮譽后,不愿意繼續擔任帶隊任務。只有正視并解決這些問題,才能更好的發揮技能競賽對會計專業教學的促進作用。通過閱讀相關的文獻資料,結合自己對技能競賽和會計教學的理解和實踐,我對技能競賽背景之下怎樣優化會計專業教學有以下幾點思考:
1、教材的選擇準備,軟件平臺的利用
我們現在會計專業選擇的教材,主要是兩大類:理論教學教材和實訓教學教材。但不管是理論教學的教材還是實訓教學的教材都是以理論為主,內容基本都是靜態化的。不能滿足技能競賽和零距離上崗的要求。現代職業教育強調的是對學生的專業技能與綜合素質的培養,現在大學生都面臨巨大的就業競爭壓力,何況學歷低的中專生,中職學生在學歷上不占優勢,就只能在實際操作技能上來下功夫。在學校期間,如果能培養他們好的動手實踐能力,就能成為他們進行就業和擇業的競爭優勢。會計技能大賽反映的是企業對人才的要求。會計技能賽項是在仿真財務、會計、稅務、銀行、供應商等職場氛圍中進行的,我們應該以技能競賽為向導,合理的選擇教材,也可以開發校本教材,重點強調社會對崗位的要求是什么,學生應該在學校期間掌握什么,怎樣掌握的問題,培養學生的動手和動腦能力。還要充分利用學校已有的教學軟件。比如我們在會計教學中和技能競賽中有很大一個問題就是學生不認識原始憑證,他們能根據文字表述編寫分錄,但是不會分析原始憑證進行賬務處理,那么就可以借助網中網、福斯特等平臺讓學生在較真實的環境中理解熟悉原始憑證,了解業務。而且我們的學生缺乏團隊精神和協作精神,通過軟件平臺的綜合實訓,能很好的讓學生了解工作任務和培養團隊合作精神。
2、教師隊伍的建設
現在的技能競賽存在建隊困難,持續性不好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解決老師的思想問題,現在的帶隊壓力大,任務重,帶出成績了皆大歡喜,但如果沒有帶出成績,就會面臨批評、指責,帶隊過程的付出都歸為零,導致很多老師帶了一年后都不愿意繼續帶隊。再者會計教學的內容和技能競賽的項目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每一年都是新老師,又得重新來學習和摸索大賽的規程和比賽項目。而且很多老師沒有在企業工作的實踐經驗,自己也是在摸著石頭過河。所以為了給大賽的可持續性發展提供支持,為了真正達到“以賽促學”,應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和學科體系的建設。學校可以安排教師赴企業一線下崗鍛煉,也可以請企業的專業人員來學校對專業老師進行培訓。其次加強激勵制度建設,積極鼓勵和支持青年教師參加或參與技能競賽指導項目,并加大對參賽老師、指導老師、參賽團隊的宣傳獎勵力度,充分調動老師的積極性。
3、項目教學法的應用
項目教學法符合會計專業課內容的層次性和實用性,按照由表及里、逐層深入的學習途徑,便于學生循序漸進的學習會計知識和技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項目教學法最大的特點是“做中學”。借助網中網、福斯特等軟件平臺,將會計教學進行分模塊、分項目的教學,以項目為載體,依據企業會計實際崗位的設置開展崗位專項培訓,如出納核算崗位、存貨核算崗位等,通過“教—學—做”的崗位訓練,增強感性認識,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處理問題的能力和動手能力。
4、分層次教學
現在的技能大賽,基本上都是選擇年級中優秀的極少部分學生,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技能競賽對于他們是沒有關系的,而且還存在業務好的學生點鈔不行,點鈔好的學生傳票翻打不行,老師在選擇時絞盡腦汁。中職學校的學生,相對普通高中的學生而言,在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等方面是存在一些差距的。對于選擇會計專業的學生而言,老師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了解學生以后,可以將學生進行分層教學,有的學生理解能力欠缺,但動手能力強,就可以重點進行點鈔、中英文錄入、傳票等的練習,這樣在技能競賽中有他的舞臺,就業時也能從事收銀員、文字錄入的工作。對于理解能力較強,接受能力好的學生就可以多進行會計專業業務的學習,增加專業知識的難度,這樣就保證了好的學生能“吃飽”,基礎差的學生不自卑,都有用武之地。學生有了自信,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氛圍就會好,老師的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也會好很多,挑選技能競賽選手時也不會為難。
5、建立適應職場要求的多元化評價體系
職業技能大賽的評價標準中融合了職場標準的內容, 既包括對理論知識的考核, 更側重對學生實際操作技能的考核;它不僅注重結果,更注重過程,同時也隱含著對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素養等綜合素質的考核, 是一種全方位的多元化的崗位能力考核模式。 因此借鑒技能大賽考核機制的思路,應改革目前單一的評價體系,建立多元化的評價體系。首先改革考試模式。對理論課程的考核突出對知識應用能力的考核,對實踐課程考核側重考核學生的實際業務操作技能, 以企業真實的會計業務流程替代傳統會計考核計算題、分錄題的形式。 其次重視過程化考核方式。有時過程比結果更重要,提醒學生重視實踐過程,完成任務過程中所積累的過程性資料(如:憑證、報表、計算表格等證明資料) 以此來匯報自己的學習成果、展示自己某項會計職業能力水平。再次評價方式綜合化。可以由教師、職業教育專家、職業技能鑒定所對學生的知識掌握、工作完成、溝通交流、團隊合作、問題解決、參與度等進行考核。
技能競賽應該很好的促進教學,為教學做好專業引導;會計教學也應該很好的服務技能競賽,為技能競賽提供有力支持。在技能競賽背景下,將會計基礎知識、會計實踐案例和會計技能方法有機融合于教學過程中,優化教學行為和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崗位技能,實現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的“對接”。在授課過程中通過把技能大賽反映的行業動態、技能要求糅合到教師的日常教學中,把技能大賽的技術標準貫穿于學生的日常技能學習中,提煉技能大賽的經驗和教訓,激發學生熱情,以賽促教,以賽促學,有效實現會計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黃仲儀.中職會計基本技能教學改革的思考[J].廣東教育(綜合版)2014年04期
[2]高菊紅.談技能大賽與會計專業教學改革[J].職業技術,2010,
[3]焦永芳,潘家儉.淺談職業技能大賽對專業教師隊伍建設的促進作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