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楊 劉芳
摘? 要:在課程思政的建設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急需厘清的問題,需要在課程思政建設的關鍵點位上進行推進。要綜合提升專業課教師的育人意識和育人能力;要深入挖掘專業課程本身所蘊含的思政元素;要明確課程思政建設的規劃、保障及落實機制,從而更好地發揮課程思政的育人效果。
關鍵詞: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9)23-0164-03
Abstract: In the 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clarified urgently, which need to be promoted at the key poi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It is necessary to comprehensively enhance teachers' educational awareness and ability, to dig deeply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contained in the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itself, and to clarify the planning, guarantee and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curriculum, so as to better exert the educational effec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curriculum.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urriculum; Cooperative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1]而“課程思政”建設正是構建全課程育人的格局,強化各類課程的育人功能,是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2]
當前,許多高校都在進行課程思政的教學改革,但是,在課程思政的建設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急需厘清的問題,需要在課程思政建設的關鍵點位上進行推進,從而更好地發揮課程思政的育人效果。
一、綜合提升專業課教師的育人意識和育人能力
(一)教師明確自身的育人責任與育人使命
2014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師范大學與師生座談時號召全國廣大教師做“四有”好老師。做好老師,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實學識,要有仁愛之心。好老師心中要有國家和民族,要明確自身所肩負的國家使命和社會責任,要忠于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自覺把黨的教育方針貫徹到教學工作的全過程。
教書是手段,育人是目的。作為教師,要明確自身所承擔的教育責任和教育使命,更要引導我們的學生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 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正確認識遠大抱負和腳踏實地。教師在育人過程中,要教育學生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觀察世界、分析世界,真正搞懂我們所面臨的時代課題,深刻把握世界發展走向,認清中國和世界發展大勢,讓學生深刻感悟理想信念的重要的力量,為學生成長成才打下科學思想基礎。
(二)加強高校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培養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教書育人是教師的核心任務。對于專業課教師而言,課程思政的建設和推進要求專業教師在傳授其學科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潤物無聲”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的塑造和培養,這對于專業課教師而言,無論是政治素養和綜合教學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為教育主體,教師需要不斷的提升自身的政治素養和理論水平,不僅要對自身的專業知識有真知灼見,而且需要對國家的戰略發展及黨的創新理論能有效把握,這樣才能使得專業知識與德育元素有效融合,從而在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傳授過程中體現協同育人的建設目標。
對于高校而言,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和渠道,加強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培育。高校黨委要充分發揮教師基層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以黨組織生活為抓手,引導教師黨支部組織形式多樣的思想政治教育。比如,可以針對專業課教學,探索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途徑等。再比如,可以依托教學科研團隊,對青年教師予以綜合指導,引導青年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
(三)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對接,以各種形式推進“協同育人”
課程思政的建設需要多管齊下,除了發揮專業課教師的主體作用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其中也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應該打通專業課程教學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中的專業壁壘,通過各種方式和平臺搭建雙向“協同育人”的有效渠道。
在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黨員教師毫無疑問是課程建設的有效抓手。黨員教師在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也應當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對于專業課教師黨支部而言,除了在日常的“三會一課”中引導黨員教師深入把握黨的創新理論外,還可以通過各種方式與思想理論課教師開展“對接”。比如,專業課教師黨支部可以通過“黨建聯建”等多種形式與馬克思主義學院相關黨支部開展活動,在黨建交流過程中對黨的創新理論、思政課教師的授課方式方法予以了解,從而從思想政治理論課“主渠道”的角度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方法等,進而提升自身的育人能力。
二、深入挖掘專業課程本身所蘊含的思政元素
(一)以尊重專業課程自身教學規律為前提
課程思政建設的目標是實現教育教學“全過程育人”。但是每個專業課程的特點不同、課程的實質不同、各學科、課程教學的方式和方法也是不盡相同。不同課程在育人功能上所發揮的作用也是不一樣的。比如,人文社會科學類的課程主要是揭示人類社會發展的內在規律,培養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自然科學課程更側重于在向學生傳遞科學精神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樹立理想信念,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等等。因此,用統一的模式進行各類專業課程的建設是不切實際的,也是與課程思政建設的初衷背道而馳的。
專業課程教學有自身的教學規律,有自身課程建設過程中的規范和教學流程。在課程思政的建設過程中,不能單純的“為了融入思政元素”而融入,或者強行“植入”思政內容,而是應該根據專業課程的專業特點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要結合專業課程的授課內容和課程性質靈活融入思政元素,針對不同學生特點因材施教。
(二)系統挖掘專業課程中所蘊含的思政元素
在課程思政的建設過程中,必須充分立足學科優勢和課程特點挖掘專業課程中所蘊含的思政元素,尤其是要結合專業課程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核與價值范式,將專業課程中的育人元素具體的、生動的蘊含在課程的授課過程之中,從而實現課程內容的學術性與育人目標的價值性的統一。
系統挖掘專業課程中所蘊含的思政元素,需要教師明確育人過程中的德育責任。比如,以實驗課為例。實驗課強調動手能力,教師在實驗課授課過程中如何把握實踐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呢?其實,實驗課教學的過程就是向學生傳遞思政元素的過程,如對客觀、嚴謹的科學觀的訓練、對學生團隊協作精神的培養、對學生發現問題、質疑問題、探索問題的創新思維的培育……這些都是課程中本身所蘊含的思政元素,需要教師在指導學生實踐的過程中深化對育人責任的認識,將德育意識“潤物無聲”地傳遞給學生,在實踐中育人。
(三)針對課程內容,做好課程設計
在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課程設計是至關重要的環節,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方法、教學步驟等等。優秀的課程設計,將更好的達到教學效果和育人效果。在課程設計環節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科、專業的特殊優勢,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學內容開展育人教育,切記避免使課程思政教學過程流于形式。
比如,在教學設計過程中,除了“知識模塊”的建構之外,還可以進行“價值模塊”的搭建。在“知識模塊”的設計過程中,滲透“價值模塊”的內容,從橫向、縱向、廣度、深度等各方面挖掘“知識模塊”中蘊含的德育元素。再如,可以將相關的“價值模塊”予以打通,由點串點、由點帶點,把“價值模塊”中的思政點打通,從而由點及面,形成課程的整體“價值鏈條”,與專業知識理論融為一體,相互協調、相互促進。
三、明確課程思政建設的規劃、保障及落實機制
(一)明確課程思政建設的規劃設計及保障機制
目前,高校的課程思政建設大多數都由學校的教務部門規劃設計,以“課程建設”的方式予以統籌推進。這種保障的體制機制是整體戰略層面的規劃,并在制度、環境、經費等各方面予以了系列保障。可以說,這種形式有利于高校整體上統籌規劃、協同推進,在建設過程中便于不同專業課整體協同開展建設工作,從而有效推進了課程思政的建設進度。此外,高校各二級學院需要在課程思政建設上予以規劃和保障。
在校級層面,對課程思政建設進度的及時跟進也十分重要,比如開展中期檢查等相關工作,一方面可以了解、督促課程思政建設的情況和相關問題,另一方面,可以在檢查過程中發現好的案例、好的做法。學校教務部門可以對這些好的典型予以宣傳推廣,開展課程建設過程中教師們的相互交流和溝通,從而更有利于建設成效的整體推進。
(二)明確課程思政建設的具體落實機制
在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需要對專業課程進行整體的設計規劃,尤其是在凝練模式、形成共識方面需要具體落實。
比如,各二級學院可以將校級與院級課題立項相結合,從院級層面對課程立項予以規劃設計。在規劃設計過程中,可以開展多種形式推動課程思政的相關建設。如,院級層面可以設計“教師發展計劃”等,根據專業課教師的個人特點和特長打造其主講課程的課程思政“專家”;可以通過“說課”“評課”“思政教案設計比賽”等多種方式讓教師進一步了解課程建設的相關環節,促進教師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可以采用多種成果方式及時反饋教學效果,比如論文、講義、大綱、學生作品、案例作品等。
此外,在具體落實機制上,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應著重考慮團隊建設問題。可圍繞課程建設目標,搭建多學科、多學員結構團隊,納入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倫理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學科背景教師,多種形式開展課程思政建設交流。
(三)建設課程思政建設的評價機制
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需構建科學配套的評價機制。評價機制的確立和實施,可以從制度層面進一步規范和明確課程思政實施的建設內容。尤其是可以以評價機制為抓手,明確課程思政建設的主體責任,從而有效確保協同育人目標的達成。
課程思政評價機制的建設可以從幾個方面進行展開。一是加強教育教學過程質量管理,即在課程建設過程中,通過各種手段和方式確保專業課中德育元素的有效融入;二是完善課程考評機制,探索和建立課程思政的評價指標和量化體系,通過數據等信息及時反饋課程思政的實效效果,做到有的放矢、有效整合;三是建立教師激勵評價機制,通過進一步完善課程思政的相關考評機制,將考評結果與教師績效考核等相結合,對教師的有效探索和實踐予以肯定和表揚,從而進一步激活教師實踐課程思政的主動性。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
[2]高德毅,宗愛東.課程思政:有效發揮課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選擇[J].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導刊,2017(1):31-34.
[3]肖香龍,朱珠.“大思政”格局下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8,238(10):133-135.
[4]史巍.論以“課程思政”實現協同育人的關鍵點位及有效落實[J].學術論壇,2018,4:168-173.
[5]成桂英.推動“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三個著力點[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8,237: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