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國卿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育中,閱讀教學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小學語文教育的重要部分。想要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質量,教師的提問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教師進行閱讀教學時,教師要對該課程起到足夠的重視,保證能夠在課堂中達到教學的目標。小學生還不具備活躍的思維能力以及高超的分析能力,所以說他們擁有很強的可塑性。語文教師要將學生的情況與課堂教學的內容進行結合,并且能夠富有技巧性地提出問題,來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開拓學生的思維,能幫助學生將知識進行內部消化。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問技巧
前言:在教學中,提問能起到的作用非常大。教師如果可以使用適當的提問方法,就能夠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生不易集中的注意力集中起來。但是如果教師不能夠有技巧地提出問題,可能會讓學生覺得課程無趣、乏味,反而喪失掉學習的興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占據了很重要的地位,我們可以將閱讀看做是對話的過程。是小學生在和閱讀的文本、教師、同學進行對話。在對話的過程中逐漸完成閱讀教學的課堂目標,而提問是很好地展開對話的一種方式。對于小學語文教學而言,在課堂中進行提問是一種主要的教學手法。所以,作為一名奮斗在一線的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對提問的方法和技巧進行不斷地探究。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問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有一些老師在提問時,不能夠提出具有深度的問題,導致學生不知道應該對問題進行回答。這樣的問題被提出后,很可能造成冷場的現象,提問的目的完全無法達成。第二,有些問題太表面。這類問題根本不需要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答案是顯而易見的。看起來是教師進行了所謂的提問,但從本質上看,這樣的提問方法過于簡單,長期提出此類問題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第三,教師的提問不能太直白,這樣會導致學生進行思維的空間被限制起來,容易造成學生思維的僵化。在閱讀教學中,大多數的老師還采用老師提問、學生回答的模式。這樣單一的模式缺少互動性,很難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提問技巧
引入處設置懸念,引發學生思考
對于還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感性思維往往要高于理性思維。很多情況下,小學生被感性思維控制著。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教師的導入部分就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課文內容對學生進行提問,通過提問的方式設置懸念,讓學生從內心里產生想要破解懸念的欲望,這樣學生就會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來,這樣也能夠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在教學過程中,課堂導入的作用非常重要。一個優秀的課堂導入能夠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讓學生對學習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同時能夠激發學生的聯想,讓他們主動進行思考。所以,在課堂導入的環節,教師要善于使用各項輔助工具來對教學進行幫助,通過提問設置一些小的懸念,并且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對問題進行獨立的思考。
在段落的關聯處設立問題,促進學生對知識進行系統構建。
在文章中,每一段的存在都有其特定的意義。他們是承接上文、啟發下文的紐帶和橋梁。在小學閱讀教學中,段落是很重要的教學內容。老師需要對段落教學引起足夠重視,學生需要在學習時對段落進行重點的學習和掌握。但是因為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有限,所以在教學中,老師要發揮出引導的作用,幫助學生掌握文本段落。在文章的段落處設立一些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起到幫助學生建設知識系統的作用。但是對問題的設立并不是隨意和盲目的,也不能夠依靠學生的喜好進行提問。提問的依據首先是教材中的學習目標,其次要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水平,這樣才能夠保證教學任務順利進行與完成。設立這樣的問題除了可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還能夠讓學生對文章的語言和文字進行更深入的理解,最終達到提高他們的閱讀水平和能力的目的。
在重點的段落處設立問題,啟發學生思考
教師將文章按照行文順序,逐字逐段的為學生進行講解。這是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但是這樣的教學模式存在明顯的弊端。在閱讀教學中使用這樣的教學模式,讓閱讀教學的內容顯得又多又亂,并且這樣對文章進行講解會導致講課進度推進的速度緩慢,從而讓老師沒辦法降寶貴的課堂時間充分地利用起來。反而會導致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只是不能夠滿足他們的需要,對于激發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非常不利。長久以往,就會讓學生對閱讀課程產生抵觸的心理,對于教師而言,無法提升閱讀課的教學效率。所以,教師在對文章進行講解時,要有重點有針對性地開展講解。就是對文章的重點段落進行講解。
這也就對教師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教師在課前需要認真備課,掌握教材內容,并且將本單元的主題牢記于心,將讀寫的訓練重點與單元主題牢牢結合起來。在根據自己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文章的重點段落處設立問題。這樣能夠幫助學生抓住課堂的重點,并且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讓學生提高學習的效率。提問的方式不僅是能夠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還能夠加深學生對所提問題涉及到的知識點的印象。
小結時設立問題,幫助學生將知識內化
在以往的傳統教學中,很少有教師會重視課堂小結這個環節。很多教師認為自己將重要的知識講授完成自己的工作也就完成了,并沒有對學生的反饋進行接收。對于閱讀教學而言,學生的反饋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教學中任何環節都不能夠替代的。只有教師收到了學生的反饋,才能夠全面了解到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情況,了解到學生的知識盲區在哪里,并且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指導。這樣更能夠幫助教師開展教學活動,能夠幫助學生及時彌補自己知識上的盲區。讓學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完成知識的內部轉化。在新課標背景之下,只教會學生課本上的知識已經遠遠不夠,主要是讓學生將所學知識進行內化,讓知識徹底變為學生的東西,讓他們能夠將其運用到實際中去,并且使用這些知識來解決實際的問題。
結語:提問不僅僅是一項技能,它更像是一種藝術。在教師對問題進行設計時,需要結合學生的情況和文章的內容。避免在教學中出現冷場、學生無應答等問題,讓學習的效果差強人意。在新課標的背景之下,教師的任務是要將學習的方法傳授給學生,而不是讓學生單純地學習課本上的理論知識。對于閱讀課而言,教師更要注意提問的技巧與方式,在教學中不斷提升自己這方面的能力,幫助學生培養語文素養,同時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康志珍.淺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提問技巧[J].小作家選刊,2016,(20):133.
[2]何洪遠.淺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提問技巧[J].小作家選刊,2018,(15):195.
[3]王艷冬.探究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提問技巧[J].中國校外教育,2016(1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