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蘭培
摘 要:小學階段是人的一生中學習的啟蒙階段,還是兒童的生活能力、智力還有品德的逐漸養成的時期。小學低年級階段的教育,不僅僅是學生在學習課本知識,同時還是學生對世界有一個初步認識的過程。這一時期的情感教育非常重要,每一位小學低年級階段的教育工作者都需要對小學生的情感教育予以高度的重視,保證學生的心理健康[1]。在小學低年級的教育中,語文是與情感教育十分密切的一個學科,所以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切身感受到其中包含的情感。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情感教育
引言:小學低年級階段的學生的年紀比較小,還處于一個比較懵懂的時期,由于年齡偏小,智力尚未發展成熟,生活經驗較為缺乏,對于情感的敏感度不夠高,很多時候可能體會不到課文中所要表達的情感。為了讓低年級階段的小學生接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僅要傳授學生要求的語文知識,還要進行情感方面的教育和溝通,讓學生對于課文中所表達的情感有一個更加深刻地理解。下面筆者就將對“情感教育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體現”的問題做出相關的闡述。
首先需要教師全身心地投入教學過程中
很多人可能都有這樣的體會,學生對于自己喜歡的老師上的課會更加熱情和積極,這樣一來學習效率就會更高。借助學生的這種心態,小學語文的情感教育就可以從教師與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來展開[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做到全身心地投入,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心,與學生建立心靈的交流。
教師需要培養與學生之間的互相信任。人與人之間都是平等的,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同樣如此,所以教師需要給予學生足夠的尊重、理解與信任,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在被重視。只有教師充分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才能夠使學生喜愛這個老師,喜歡這門學科,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學生更加積極進取。
教師要對學生給予充分的鼓勵。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予以學生盡可能多的鼓勵,讓學生感受到被肯定的快樂。教師可以設置一些開放性的討論話題,鼓勵學生積極討論,踴躍發言[3]。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要讓學生在不斷的討論中發現學習的樂趣。同時教師需要注意對學生進行鼓勵,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年紀比較小,當他們被肯定時對他們的鼓勵作用非常大,能夠使學生未來的學習更加自信。
教師自己要注意在教學過程中時刻保持熱情高漲的情緒。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的精神狀態與情緒對于整個課堂的氛圍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作為一個教師,需要保證在課堂上始終是處于一個熱情的、健康的情緒之中。如果教師將自身的不好情緒帶入到課堂中,那么對于調動學生的情緒是十分不利的,會嚴重影響課堂教學的效率。
借助朗讀的方式體會情感
朗讀課文文本是感受作者思想情感的一個非常直接的方式。教師可以首先對學生進行一個有感情地朗讀的示范,根據教師自身對于課文感情基調的了解,聲情并茂地朗讀課文給學生聽,讓學生感受文章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4]。朗讀是一種非常有感召力的行為,能夠讓學生迅速置身于作者構建的世界之中,走入作品的意境,有助于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作品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接受小學教育的時間都比較短,還不具備充足的語文基礎,閱讀能力比較弱,所以朗讀課文對于他們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老師具有充分地耐心,體諒學生的不易,逐字逐句地教學生閱讀文章。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情感體驗十分重要,因為在小學低年級階段的閱讀還是以教師為主導的閱讀,教師對課文的理解將直接影響學生對于課文的理解。所以教師一定要仔細用心地研讀課文,細細品味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然后用朗讀的方式讓學生感受這份感情。在教學生朗讀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音朗讀的聲調、語音、語調和語速都要有一個良好的掌控,才能讓學生正確地理解文章的思想。
例如新版部編版二年級上冊語文教材中有一首小詩《風》,教師應該讓學生閱讀小詩,感受詩中描寫的“風”的樣子。詩中描寫的場景也是生活中常見的場景,教師可以讓學生一邊朗讀一邊想象,調動學生的情感,使學生的情感體驗更為深刻。
設置相關的情境,促使情感的產生
上文中我們也提到了,小學低年級階段的小學生的年紀比較小,智力的發展還沒有完善,生活經驗缺乏,這些也決定了小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具有局限性。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所選的課文并不是每一篇都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也有許多遠離學生日常生活的內容,這種情況下學生就很難與文章所描寫的內容產生共鳴,很難體會文章所要表達的情感。為了使學生對于文章表達的情感有一個更好地理解,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相應學習情境,帶學生進入一個全新的世界,拉近學生與作者與文章內容的距離,使學生更好地理解。
例如新部編版二年級上冊語文教材中有一篇文章是《朱德的扁擔》,這篇文章講述了抗戰時期井岡山上深刻的戰友情。但是這是抗戰時期的故事,年代較為久遠,學生并沒有經歷過,甚至隨著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學生對于“扁擔”都沒有什么印象,就無法理解當時條件的艱苦以及革命區深刻的戰友情。這就使情感教學的進行面臨著較為棘手的問題。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師可以給學生看一些抗戰時期相關的小視頻,感受當時年代與現代社會的巨大差別,讓學生受到情感的沖擊,正確把握課文要表達的中心情感。
借助語言的功能抒發情感
語言的一項重要功能就是傳達情感,教師可以借助語言向學生表達不同的情感,使學生對于課文的思想情感有一個正確地把握。小學低年級階段的教師如果在上課過程中以一種死氣沉沉的語氣教學,很難調動學生的熱情,尤其是這一階段的小學生還處于一個自制力比較差、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時期,會使課堂效率大打折扣。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盡量減少沒有感情的平鋪直敘,而是要以一種生動活潑的語氣進行教學,激發學生對于課文內容的學習興趣[5]。
結束語:
根據上述關于“情感教育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體現”的相關闡述,小學低年級的教師一定要意識到這一階段情感教育對于學生的重要性,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對小學生展開情感教育,促使他們健康的成長。
參考文獻:
[1]胡海林.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探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05):126.
[2]羅忠炳.試論如何將情感教育滲透于小學語文教學中[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05):134.
[3]胡萍.素質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延伸[J].中國校外教育,2019(14):20-21.
[4]郭金金.探析新時期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及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9(16):151-152.
[5]潘金花,王利勇.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學周刊,2015(3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