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彬 何嘯峰 歐陽純萍 羅凌云

摘? 要:新工科背景下交叉領域專業人才的創新和創業能力培養是專業建設的關鍵問題,與傳統專業有所不同,醫學信息工程專業屬新工科背景下的交叉專業。與傳統工科專業不同,該專業設立時間較短,可參考和借鑒的辦學經驗較少,同時設立該專業的目標是對交叉領域人才進行培養。因此,對于醫學信息工程專業教學改革需要結合不同學科背景進行制定,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文章從人才培養模式的指導思想,醫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和課程評價等幾個方面對醫學信息工程專業的創新人才培養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新工科;創新能力培養;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C961? ? ? ?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19)21-0029-03
Abstract: The innovatory spirit of cross-subjects characteristic specialty in the 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is a key issue in characteristic specialty construction. Unlike traditional specialty, Medical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is a cross-subjects specialty in the 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engineering specialty, this specialty was newly set up with less experience for reference. At the same time, the goal of the building specialty is to educate student to achieve cross-subjects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Therefore, the teaching reform of Medical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pecialty needs to be formulated in combination with different subjects in order to improve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ability on the students in Medical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pecialty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integration of medical and educati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
Keywords: 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ability; education Reform
一、概述
新工科背景下交叉學科的人才培養已成為人才培養的關鍵因素,同時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有益嘗試和社會需要的及時反饋。在新形式下,醫學信息工程專業的創辦必然會推動醫療和信息技術相關領域的人才培養,尤其是對于“雙創型”人才的培養。醫學信息工程專業是跨醫學和計算機兩個領域的交叉領域專業,在對其學生進行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中,不能照搬傳統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要有跨學科、跨專業和跨領域的視野對學生進行全面和細致的培養。目前在“互聯網+”、“雙創”和新工科等背景下,對于該類人才的培養模式的研究是迫在眉睫的任務[1]。
二、醫學信息工程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面臨的問題
當前,對于醫學信息工程專業的創新能力的培養類似的研究較少。同時,如何針對交叉領域專業學生的能力培養還在探索過程中。對培養模式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仍然以傳統專業為參考,方法較為簡單,不能結合醫學信息工程專業的特點進行培養[2]。還有,醫學信息工程專業學生的定位也是一個較為混亂的問題。有的學校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側重硬件,有的學校側重軟件,很難有一個清晰的專業定位,造成學生很難對該專業進行全面和深層次的理解,由此可能造成學生對該專業失去興趣,學習的動力不足等問題。同時,醫學信息工程專業的學生對于將來自己的職業規劃也很迷茫,不知自己應該如何選擇未來的職業方向,大部分學生受計算機專業就業和收入的影響,偏向選擇一些互聯網公司,這樣勢必會造成該專業與傳統的計算機類專業在學生職業規劃上區別性不高,定位混淆的問題。最后,在醫學信息工程專業學生的創新和創業能力培養上,也有和計算機類專業培養上的相似之處,缺乏對交叉專業的特定創新和創業能力的規劃和培養。總之,當前對醫學信息工程專業的“雙創”能力的培養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和挑戰急需去解決。
三、如何培養醫學信息工程專業學生的雙創能力
目前,全國共有四川大學、南京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南華大學等30多所高校開設了醫學信息工程專業[3]。在各個高校制定培養方案時,多以傳統專業為參考,忽視醫學信息工程交叉專業的特點,制定出的培養方案往往與計算機類專業相似,不適合該交叉專業的雙創人才的培養。也有些高校試圖借助開展醫療領域創業項目以提升學生交叉領域融合的創新能力,但改革效果有限,由于學生對交叉領域的知識融合方式理解不夠,缺乏強有力的創新內在動力和目標導向[4]。
當前現狀可以看出,醫學信息工程專業的雙創人才能力的培養還處于探索過程中,有諸多挑戰需要去面對。
(一)以新工科為背景,構建“交叉”領域下的教學和實踐培養模式
充分利用新工科建設的指導思想,結合醫學信息工程的專業特色,以醫學信息為基礎,以計算機軟硬件知識為重點,構建醫學信息工程專業的培養模式。醫學信息工程專業是為醫學信息領域培養專業人才的,專業特色突出,市場需求巨大,培養方案需要結合產業發展的方向和人才需求進行制定,以新工科發展為契機,引入相關企業和醫療機構,對教學模式和人才培養等各個方面進行統一的規劃和制定。
(二)加強“醫教融合”,構建醫院和學校之間的協作機制,構建“醫教融合”的教學體系
充分利用附屬和協作醫院的資源展開醫學信息工程專業中相關理論課程教學,領域科研創新和應用實踐,形成醫學信息工程專業的“醫教融合”的教學體系。以學校為教學活動中心,以學生為主體,引入醫院的教學和科研實踐項目,提出交叉領域的創新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醫學信息的專業思維;以醫院專業實驗室為平臺的科研活動,結合醫院和學校的實際科研工作,采用“雙導師負責制”,培養學生的獨立自主的創新能力;開展提高實踐能力的活動,通過各類學科競賽、創新創業大賽、“互聯網+”大賽、實習實訓、社會實踐、畢業設計等活動,引導學生接觸業界的運營模式,培養工程化思維。
(三)立足相關領域企業需求,構建“校企全面合作”的創新實踐教學機制
在確定培養目標時,引入相關醫療信息科技企業參與,制定符合市場需求和創新需求的人才培養方案,明確醫學信息工程專業培養的人才是能將計算機技術應用于醫學領域,協助解決醫學信息領域中的問題和挑戰的新工科背景下的創新人才。因此需要相關領域企業參與到該專業的教學和實踐活動中,并利用學校、醫院、企業各自的優勢和資源,建立校內和校外實訓,校企聯合培養、雙導師制等多管道,多層次的創新實踐體系,打造“醫學信息實戰訓練→企業實踐能力實訓→創新能力實訓”校、醫、企三方結合的理論與實踐創新實踐教學機制。培養理論和實踐能力突出的專業人才,使得醫學信息工程專業學生能夠根據醫院和企業的需求制定創新實踐的目標和計劃。
(四)加強學風建設,引入“榮譽守則”制度
榮譽守則是一套管理學生的規則或道德原則,這些規則或道德原則是定義學生在教學和實踐環節上什么是不可觸碰的行為,如考試欺詐行為,書面作業中的欺詐行為,實驗過程中的欺詐行為等。當前,在考試中作弊,在課程作業中抄襲,畢業設計抄襲等現象在很多高校中已成為一種較為嚴重的現象。有研究表明,進行榮譽守則制度的高校要比沒有規定該制度的高校考試作弊和論文抄襲現象減少1/2左右。如今,各種學術不端行為被媒體所報道,歸其根本原因是學生在校期間,沒有在主觀上建立榮譽制度,對作弊和抄襲的問題嚴重性認識不足。無論學校和老師如何警戒,學生始終在心里上沒有建立一種榮譽守則的思想。客觀上學校可以通過各種技術和措施加強對作弊和抄襲的懲罰,但主觀上對學生的榮譽守則教育卻遠遠不夠。加強學生的榮譽守則制度的宣傳和教育,提升學生的主觀的榮譽感,降低學生的學業道德不規范行為的發生概率。該制度的使用取決于這樣一個概念,違反《榮譽守則》的學生會受到各種制裁和懲罰,包括開除學籍等。榮譽守則被用來阻止學生在學業和學術上的不誠實行為,應該時刻受到重視。該問題不僅僅是一個規章制度,它是關系到學生的道德和誠信的關鍵問題。引入榮譽守則制度是對學生的誠信和行為規范最好的培養和引導,也是培養道德品質優秀的雙創人才的必要制度。
(五)根據培養新工科背景下雙創人才為目標,建立醫學信息工程專業領域的人才評價體系
轉變以考試作為評價標準的考核方法,通過結合醫院和相關企業的實踐教學過程,構建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教學過程,提出涵蓋學校、醫院和企業三方的以創新人才為導向的評價體系。對于課程的評價,以理論為基礎,實施教學為重點,充分調動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制定面向理論和實踐全過程的課程評價標準。尤其針對實踐教學環節,以醫院和企業需求為導向,激發學生探索和創新的興趣,提升學生的能力和信心,制定一套“校醫企融合”的醫學信息人才創新能力評價體系。同時,通過人才和課程評價體系的構建,不斷完善在新工科背景下的醫學信息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
綜上所述:本項目以新工科背景下教學和實踐理念、人才和課程評價機制和全過程榮譽守則為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理論主線,以“學校-醫院-企業”醫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為改革的實踐路線,開展的醫學信息工程專業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內容之間的關系如圖1所示。
四、結束語
因此,在新工科背景下,為適應社會發展需要,設計“醫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醫學信息工程專業應用型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注重基礎知識和領域知識的交叉融合,企業和醫院充分參與。旨在培養具有扎實的計算機和醫學信息交叉領域知識,具備從事醫學信息系統開發和維護、醫學大數據分析和挖掘等相關實踐工作,具有較強創新和創業能力的應用型醫學信息工程人才。
參考文獻:
[1]孫華,施偉.“互聯網+”時代醫學信息工程專業創新創業體系改革研究[J].電腦與電信,2019(Z1):52-54.
[2]謝小芳,李洪進,尚志會,等.智慧醫療背景下醫學信息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改革[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8,14(25):150-151.
[3]張蘭華,韓忠東,馬華,等.醫學信息工程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方案設計[J].科技創新導報,2018,15(25):209-210.
[4]張蘭華,韓忠東,馬敏,等.基于KAQ的醫學信息工程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8(08):27-28.
[5]車志遠,王啟帆,劉雅芳,等.醫學信息工程專業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J].醫學信息學雜志,2018,39(06):84-87.
[6]盧敏,程愛景,羅悅.“互聯網+”環境下醫學信息工程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思考[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8,14(16):104-105.
[7]王能河,鄭敏,阮若林,等.我國醫學信息工程專業認證標準體系探索研究[J].錦州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5(03):29-33.
[8]王健慶.醫學信息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7(06):97-99.
[9]馬凱,劉偉,張紅偉,等.醫學信息工程專業現狀分析及人才培養對策[J].醫學信息學雜志,2016,37(10):87-90.
[10]王能河,阮若林,彭微.醫學信息工程專業教育發展戰略探究[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6(07):11-13.
[11]肖曉霞,晏峻峰,羅鐵清.醫學信息工程專業課程群構建及實施淺談[J].教育現代化,2015(16):83-85.
[12]解丹.醫學信息專業“241”創新培養模式探析[J].醫學信息學雜志,2016,37(03):84-87.
*基金項目: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醫學信息工程專業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湘教通〔2017〕452號);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以工程教育認證為導向的應用型軟件人才培養模式的設計與實踐”(編號:XJK015BGD063)階段性成果;湖南省十三五教育規劃課題“以提高交叉創新能力為導向的醫學信息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編號:XJK17BGD066);湖南省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和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智能兒科知識問答系統”(湘教通[2016]283號);南華大學教改課題“‘互聯網+’時代下計算機專業學生‘雙創’能力培養研究與實踐”(編號:2016XJG34)、“以工業需求為導向的高級語言程序設計‘團隊連坐式’教學模式研究”(編號:2014XJG05);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面向新經濟的地方高校工科專業改造升級路徑探索與實踐”(教高廳函〔2018〕17號)
作者簡介:劉永彬(1978-),男,漢族,河北海興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計算機專業教學。
*通訊作者:何嘯峰(1971-),男,漢族,湖南衡陽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計算機專業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