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文靜 宋良歡 李商 朱詩琪 劉冠希 張雪琴
摘? 要:性別刻板印象是人們對男女性角色特征形成的穩定而固著的印象。不少研究證明,學科和職業性別刻板印象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男女性人格和能力的發展,對個體的發展和就業產生了消極影響。學科職業性別刻板印象的形成受到家庭、學校和社會多方面的影響,為消除其帶來的不利影響,可以從優化個人性別意識,大力發展雙性化教育,完善社會制度等方面進行。
關鍵詞:學科性別刻板印象;職業性別刻板印象;就業
中圖分類號:G640? ? ? ?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19)21-0047-03
Abstract: Gender stereotype is a stable and fixed impression formed by people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le and female roles. Many studies have proved that gender stereotypes in disciplines and occupations to a great extent hinder the development of male and female personality and ability. What's more, these factors cause a negative impact on individual development and employment. The formation of gender stereotyping in discipline and occupation is affected by family, school and society in many aspects. In order to eliminate the negative effect brought by subject and occupational gender stereotyping, optimizing individual gender consciousness, vigorously developing intersex education and improving social system can be carried out.
Keyword: subject gender stereotypes; occupational gender stereotypes; employment
目前,中國的就業形勢不容樂觀,教育局公布2018年有820萬的應屆大學畢業生,達到了一個新高值,且2018 年中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登記失業率在4%左右。就業問題與社會的穩定息息相關,一直是國家重點關注的民生問題。為緩解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政府一方面積極發展新產業以促進就業增長,另一方面也為消除就業過程中存在的不利因素而努力。
社會心理學認為,性別刻板印象顯著地影響著單位和個人的就業選擇。性別刻板印象是刻板印象重要內容之一,也被稱為性別定型,它是指人們按照經驗,對男性和女性在個性特征、個性差異等方面予以的劃分、歸納和總結,并且發展成為一種固定模式,深深地影響著人們的認知。性別刻板印象自古就有,如“男主外,女主內”,即使是在經濟快速發展、人們呼吁自由平等的新時代,這種陳舊的傳統觀念仍然存在,影響著人們的心理和行為。性別刻板印象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外部形象、人格特征、角色行為和職業,其中學科和職業性別刻板印象對就業影響尤為顯著。
一、學科和職業性別刻板印象概述
(一)學科性別刻板印象
學生在中學階段進行文理分科選擇時已存在學科性別刻板印象,并由此對未來職業決策產生間接影響。傳統觀念中,人們通常認為男生擅長理工科,在數理化和計算機方面比較突出,而女生在語言類和文史類科目上比較擅長。這種刻板印象不僅存在于普通人的思想中,教育當事人老師和學生本人也都有著明顯的學科刻板印象。有學者在對18位教師的訪談中發現,所有的老師都認為男生擅長數理化,16位教師認為女生更擅長語文。不少研究發現,受試者的學科性別刻板印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自身的學習成績,而學習成績的降低又反過來強化了學科性別刻板印象。
學科性別刻板印象會使教師對男女學生有不同的教學態度和教學行為,進而影響男女生的學習態度和學業表現。有研究者對955名高中生進行研究,發現學科性別刻板印象是通過影響學生的焦慮來影響學生的學業表現的。該研究探討了數學性別刻板印象、數學焦慮與數學成績之間的關系,結果顯示女生的數學焦慮與數學成績成倒U關系,而長期的外顯性別刻板印象提高了女生的焦慮水平,導致其可能在數學測驗中取得較差的數學成績。也有研究證明:如果在考試測驗后對女生灌輸負面的性別刻板印象,會讓他們更加確定自己在之前的測驗中表現不好。人們對學業表現的歸因也會受到學科性別刻板印象的影響,女生數理化學得好更多地被認為是努力的結果,而男生數理化學得好則被認為是聰明。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意無意地對學生們灌輸男生在學習什么科目時有優勢以及女生在學習什么科目上有優勢的思想,可能使男女學生在學習遇到挫折的時候接受自己的性別不擅長學習該學科。這樣會導致男女生的學習潛力被限制,學業表現下降,最直接的結果就是選擇文科的女生多,極少數的男生選擇文科,間接地影響男女學生未來對職業的選擇。
(二)職業性別刻板印象
職業性別刻板印象是人們按照性別對職業進行分類,形成將某類職業和某種性別聯系起來的的固定看法和觀念。一般人們容易認為女性應該做服務類型的工作,男性應該做專業技術類的工作。少數職業是由于職業本身性質對性別有所要求,而更多的是因為社會對男女性應該從事的職業形成了刻板印象。這樣的固定印象夸大了男女性差異,窄化了男女性的就業范圍,也限制了行業的發展。在個體就業時,職業性別刻板印象會豎起了職業壁壘,干預其的職業決策,降低其對自身專業的認同度。有研究發現,內隱職業性別刻板印象顯著地影響了職業決策過程中的信息加工,高職業性別刻板印象者在進行職業決策時的決策時間更短,決策深度更淺。
即使是接受社會新思想的學生一代也廣泛存在著職業性別刻板印象。有研究通過內隱聯想測驗法探究了35名大學生的職業性別刻板印象情況。結果發現雖然受試者們在外顯報告中都表現出自己認為男女平等,然而在內隱態度上他們都更傾向于男性更適合專業技術的工作,女性更適合服務類型的工作。可見職業性別刻板印象的內在影響根深蒂固。有研究者對120多名高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發現性別刻板印象在青少年選擇職業的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們的研究發現,男生在軍事、科學技術、農業、手工業等職業的自我效能感強于女生,女生更喜歡女性職業,如教師和護士,也就是說男女生表達的職業興趣符合刻板印象的模式。在一項對1001名本科生(791名男性)進行的調查發現,職業性別刻板印象影響了男性的職業興趣,男性對沒有女性頭銜的職業,尤其是在用男性特征描述該職業時表現出更多的興趣。
二、學科和職業性別刻板印象形成的原因
男女性具有不同的生理心理特征,承擔著不同的社會分工,以至于社會對不同性別的人有不同的角色期待。研究自身文化規定的性別角色并按照社會期望的標準要求自己,是個體性別角色社會化的過程,對個體對社會的適應具有積極影響[10]。然而,人們按照對過去經驗的總結,對男女性的心理特征和角色行為進行分類,雖然簡化了人們對信息的認知過程,但也夸大了性別差異,影響了男女生的就業決策和用人單位對性別的偏好,而這一系列的影響又反過來固化了性別刻板印象。性別刻板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男女性的生理不同是一個必然因素,但更多的是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
(一)家庭原因
父母是兒童的啟蒙老師,他們的職業和家庭角色給兒童樹立了一個榜樣。大多數家庭仍然遵循著“男主外,女主內”的角色分工,這對個體的性別刻板印象的形成產生了重要影響。再者,父母對男女生的期望不同,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男女生的行為和心理特征,并強化男女生的性別刻板印象。
(二)學校原因
現在社會,雖然男女生能夠平等地接受教育,但是教師的性別刻板印象會影響到男女生的性別觀念。另外,在一些現行教材總是過多地展示優秀的女性人物在家庭生活中的角色,而對于男性優秀人物總是直接歌頌其功績和優秀品質,這些教材將性別刻板印象滲入進了個體的思想中,對其性別觀念產生了誤導。
(三)社會原因
雖然女性解放運動讓我國傳統的重男輕女思想有所改善,但是在現代社會中,男女的分工仍然受到傳統思想的束縛。社會大眾傳媒,如廣告,多數廣告把女性和家庭生活聯系在一起,而男性多是事業有成的領導者或者高科技人員,這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個體的性別刻板印象。在選擇人才時,招聘單位也更趨向于與職業性別刻板印象相一致。
三、學科和職業性別刻板印象對不同行業就業的消極影響
學科和職業性別刻板印象對多種行業就業都有消極影響,其中較為突出的行業有護理和幼師行業。受人們根深蒂固的觀念影響,護理專業和幼兒教師專業的男女學生比例嚴重失調。當今社會,人們對男生從事護理工作和幼兒教育工作存在一定偏見,男護士和男幼師在職業發展上面臨著來自現實和輿論的雙重壓力,導致其嚴重缺少。
有研究(2017年)調查了115名男護士,發現他們對護理專業的認同度處于一般水平,職業性別刻板印象越嚴重的男護士對本專業的認同度越低[11]。然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改善,醫療技術越來越先進,人們對于護理的質量要求也有所提高,男護士在臨床上的需求特別大。特別是男護士是在一些特殊情況中比較占有優勢,一是在護理危急重癥病人時,男護士體力強壯,更有利于完成護理工作;二是男護士在醫鬧等緊急情況下能發揮男性優勢;三是在涉及到男性患者隱私的疾病時,男護士更方便實施護理。
幼師一開始就被認為是女性壟斷的職業。傳統觀念認為女性溫柔細致,適合幼兒教育工作,男性從事該職業則被認為是沒本事。受這種觀念的影響,男幼師極其缺乏,僅占幼師總數的1%。即使有男生真的擅長幼師工作,或者對幼師工作有極大的興趣,也可能會在他人異樣的眼光中選擇其他職業。幼兒教育領域中教師的性別失衡也不利于幼兒人格的全面發展,這也是家長們十分擔心的問題。如果幼兒園里只有女教師,家長會十分擔憂幼兒的心理發展,尤其擔心男孩子總是跟著女老師會變“娘”。男幼師在幼兒教育中有很大優勢,一是男幼師更能培養孩子自信勇敢的品質,使幼兒人格更加健康;二是男幼師在與幼兒進行互動時,能讓幼兒做更多富有挑戰性的活動,更有利于培養幼兒的性別意識和性別角色;三是男幼師更能促進幼兒的規則學習、情感表達和獨立品質的發展。
隨著現代經濟發展的多元化,傳統的單一的學科和職業性別刻板印象無法適應競爭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場的變化。從個人角度來看,學科和職業性別刻板印象會限制自我的整體發展,這將會影響個體對專業和職業的判斷和選擇;從學校角度來看,學科和職業性別刻板印象會使教育者對男生和女生形成不同的要求,區別對待不利于公平教育的實施,且不利于男女生人格的全面發展;從社會角度來看,學科和職業性別刻板印象會造成男女性在某一職業上的壟斷,造成職業性別隔離,不利于企業的長久發展,威脅到社會的穩定發展。
四、消除學科和職業性別刻板印象的建議
在當今市場多元化的需求中,消除學科和職業性別刻板印象已是當務之急,需要整個社會一起為之付出努力。
(一)優化男女職業意識,正確認識性別差異,理性選擇職業
男女性要正確理解性別差異存在的客觀性,不能被性別刻板印象所左右,要尋找自身性別優勢,發掘自身潛力。男女性的潛力是一樣的,在進行職業規劃過程中,都要拓寬就業信息,尋找與自身的興趣和優勢相匹配的職業,加強對職業的認同度。尤其是學生在選報專業時,要對各專業有科學理智的認識,要根據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避免隨大流或者根據社會的性別偏見而選擇某一職業。
(二)學校應鼓勵發展雙性化教育,從多方面弱化性別刻板印象
雙性化教育是指在承認男女性的生理和心理差異的基礎上,擺脫傳統社會文化對男女個體發展的束縛,培養具有雙性化人格特征的個體。從幼兒時期實行雙性化教育,有利于培養男女生完整的、積極的人格特征,有助于促進幼兒心理的全面發展,有利于實施教育平等。另外,學校在對教師的培養和培訓的過程中,開設性別專題講座,幫助教師理解現代性別理論,強調在教育過程中如何避免性別刻板印象,使得教師能夠起到正確引導的作用。
(三)國家應該加強制度建設,為女性就業提供保障
為了消除學科和職業性別刻板印象,國家應該完善制度,提高婦女地位,為女性參與就業提供保障。例如,讓男女性同時休產假,讓雙方平等地承擔生育責任,促進家庭和睦的同時縮小男女差異,弱化性別刻板印象。其次,促進家務勞動社會化,讓女性有充分的時間走出家庭,鼓勵女性廣泛參與社會生產。
參考文獻:
[1]中國社會科學院.2019年國內就業形勢面臨新挑戰[J].檢察風云,2019(03):30-32.
[2]趙素玉.中學生心理健康——性別刻板印象與性別認同和心理健康狀況的關系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8.
[3]陳莉.教師的學科性別差異觀念與差別對待[D].山東師范大學,2006.
[4]王婷婷,陽明正.高中生數學性別刻板印象、數學焦慮與數學成績的關系[J].青少年學刊,2018(01):23-30.
[5]Clark Jason K, Thiem? Kelsey C, Barden Jamie. Stereotype validation: The effects of activating negative stereotypes after intellectual? performance[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015(04):531-552.
[6]冷靜,劉偉臻,候東敏,等.內隱職業性別刻板印象、信息完整性對大學生職業決策過程的影響[J].心理發展與教育,2017(03):282-288.
[7]于泳紅.大學生內隱職業偏見和和內隱職業性別刻板印象研究[J].心理科學,2003(04):672-675.
[8]Tiziana Ramaci, Monica Pellerone, Caterina Ledda, Giovambattista Prestil. Valeria Squatrito1, Venerando Rapisarda2. Gender stereotypes in occupational choice: a cross-sectional study on a group of Italian adolescents[J].Psychology Research and Behavior Management,2017(10):109-117.
[9]Andrew Forsman, Joan M. Barth. The Effect of Occupational Gender Stereotypes on Men's Interest in Female-Dominated Occupations[J].Sex Roles,2017(76):460-472.
[10]范杰.社會心理學[M].第二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
[11]張鑫,劉俊寅,李浩.男護士職業性別刻板印象與專業認同的相關分析[J].教育界,2017(30):43-44.
[12]秦晉芳.幼兒性別角色的雙性化教育研究[D].西華師范大學,2018.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外側隔區氨基丁酸能神經元介導的海馬-腹側被蓋區神經通路在嗎啡條件性位置偏愛再次獲得中的作用”(編號:31470990);2018年廣州市科創委民生科技專項項目“circ:chr5/19調控前額葉皮層CXCL12表達在耦聯環境的嗎啡刺激誘導成癮中的作用”(編號:201803010006);2016年第三批廣州市教育系統創新學術團隊項目“團隊名稱為‘醫學心理學研究與應用創新團隊’”(編號:1201610032);2018年廣州市創新平臺建設計劃項目“廣州市精神疾病臨床轉化實驗室”(編號:2060404)
*通訊作者:張雪琴(1974-),女,漢族,內蒙古烏蘭察布人,博士,教授,應用心理學系主任,研究方向:青少年心理衛生與物質成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