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西岸
【摘要】? 如何發揮好課堂40分鐘時間的真正價值、如何在這40分鐘內既幫助學生獲得完善的認知結構,也助其獲得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的鍛煉,這是每位教師在教學工作中的不懈追求。對此,本文就結合個人的教育教學經驗,對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如何構建高效課堂以促進學生知識和能力的成長展開了論述,總結了幾點教學經驗和措施,為優化初中化學教學提供一定的見解和認識。
【關鍵詞】? 初中化學 高效課堂 構建措施
【中圖分類號】? G633.8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21-075-01
一、組織實驗教學,優化學生體驗
化學學科知識的獲得是由實驗的方式完成的,一些猜想也是在教師的引導中得以驗證的。在試驗中,學生通過動手、動口、動腦思考,其熱情洋溢、學習興致高昂,對于學習活動更加投入,注意力更加集中。此時,在充分調動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的教學狀況下,課堂教學效率必然是在學生的主動參與中得以提升,高效課堂更易達成。對此,教師在教學中便可以通過組織學生實驗的方式開展教學。例如,在《酸和堿的中和反應》這一節內容的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理解中和反應的實質,幫助學生學會借助指示劑判斷酸堿發生中和反應的探究方法,教師便可以通過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化學實驗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在活動中,教師便可以為學生準備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并為學生提供不同的指示劑,包括紫色石蕊試液、酚酞試液和PH試紙。隨后,教師引導學生向10mLNaOH溶液中,滴加適量稀鹽酸并振蕩,觀察現象。再滴入幾滴酚酞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稀鹽酸,并用玻璃棒不斷攪拌溶液。再向上述燒杯中逐滴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在顏色的不斷變化中,教師幫助學生認識酸堿中和反應過程。此外,教師也可以在試驗中引導學生通過PH試紙的檢驗溶液酸堿性的形式幫助學生認識酸堿中和反應。在學生所開展的豐富試驗中,學生在動手操作、動腦思考中,逐步認識到酸堿中和反應過程的實質——生成鹽和水,從宏觀的現象中思考探索,學生的化學素養必然隨之有效提升,課堂教學變成了動態的、包容的,教學資源也有了更多生成性資源的加入而變得更加充實。此時,學生的化學素養和能力隨之提升。
二、精心設置問題,啟迪學生思維
在教學中,對知識理解深度的深化、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都離不開教師的引導。教師設置的問題對學生有著重要的導向作用。對此,教師在教學中便可以通過精心設置問題的形式開展教學,讓學生從中獲得啟發、感知到樂趣。例如,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這一節內容的教學中,在傾倒二氧化碳的實驗中,教師設置問題“燒杯內的蠟燭為什么會熄滅?說明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質?為什么下層蠟燭先熄滅,上層后熄滅?據此試驗說明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質”。此時,問題的引導讓學生有了對實驗現象分析的明確思路,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意識到: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而傾倒的過程更是反映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此時,學生的分析思維和綜合性化學素養得以提升。此后,教師在幫助學生認識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應時,教師在幫助學生認識了二者之間的反應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之后,教師設置問題引導學生“為了使用石灰漿[Ca(OH)2]抹的墻壁快點干燥,為什么常常需在室內生炭火盆?為什么開始放炭火盆時,墻壁反而潮濕?”。此時,學生也就會從反應的生成物中分析問題,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教師精心設置的問題引導之下而獲得了鍛煉。
三、引入豐富情境,增強應用能力
化學學科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非常密切,教師在教學中需要關注學生的生活,并通過化學知識在學生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增強學生的演繹思維能力,增強學生的新知應用能力。對此,教師在教學資源的挖掘上,可以充分關注學生的生活、引入生活化情景,以鞏固強化學生所習得的新知。例如,在《酸和堿的中和反應》這一節內容的教學中,教師便可以通過引入生活中常見的胃藥中和胃酸的情境,引導學生對其分析并解釋其原理;也可以通過引入生活中被蚊子叮咬后,用肥皂水清洗能夠減弱瘙癢。在如上情景的引入中,幫助學生拓展認識酸堿中和反應在生活中的應用。此外,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植物需要在一定酸堿性的土壤中生長,但近年來由于不合理使用化肥,或酸雨的形成,破壞土壤的酸堿性,不利于植物的生長。請你想辦法改變酸性土壤。此時,借助學生所學的酸堿中和知識,學生將會意識到可以通過生石灰的方式與酸性土壤發生中和反應,以改變土壤的PH值。再比如,在《燃燒和滅火》這一節內容的教學中,教師也可以引入學生實際生活中常見的鍋中熬油時因為溫度過高而著火的情境,引導學生思考:此時是否可以向其中倒水撲滅火?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油的密度比水小,倒入水之后火更容易燃燒,從而意識到這種辦法不可取。此時,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為什么用鍋蓋蓋上更容易讓火熄滅?結合學生對燃燒條件的學習,學生認識到:將鍋蓋蓋嚴之后,隔絕了氧氣之后因缺乏助燃物,火會更容易撲滅。在如上豐富教學情境和教學資源的引入下,學生對新知的應用能力更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成效在這融合了學生實際生活的課堂中變得更強。
總結
高效課堂離不開思維活躍的學生、善于啟發的教師和豐富的教學資源。對此,在創設高效初中化學課堂時,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學生實驗、精心設置問題和引入豐富情境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以輔助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成效,促進高效課堂的構建。
[ 參? 考? 文? 獻 ]
[1]王艷麗.淺談如何實現初中化學高效課堂[J].學周刊,2019(17):58.
[2]洪月英.構建初中化學高效課堂的幾點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9(14):182-183.
[3]劉鑫.淺談構建初中化學高效課堂的策略[J].學周刊,2018(10):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