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艷
摘 要:小學合唱課堂是藝術教學課堂的的重要部分,有利于學生的音樂感知水平和藝術修養的提升,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演唱水平和對音樂的興趣。但是目前音樂教學過程當中還存在著很多問題,使得合唱教學的有效成果不高,不利于音樂教學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合唱、教學
一、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現狀
目前小學音樂教學過程當中還存在很多問題,使得合唱教學的有效成果不高,不利于音樂教學的發展。
(一)教師對于合唱的認識還不夠充分。
教師對合唱教學的重視與合唱學習的教學效果直接相關。 因此,在推進合唱教學中,教師對教授合唱持積極態度十分重要。它是一個對學生的素質和教師能力要求很高的學科, 為此,很多教師會自愿放棄合唱教學。 此外,一些學校和教師的教學理念仍處于應試教育階段。 因此,對知識的強調遠遠超過對能力的強調,因為沒有辦法通過卷面打分來對合唱教學的效果進行評分,所以這門課程自然被忽略。
(二)合唱教學方法相對簡單。
在合唱教學中,教師應針對不同的氣息控制點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如呼吸控制方法,不同的聲音協調,以及如何掌握音高。 這種教學更有針對性,可以達到預期目的。 然而,大多數小學合唱教學的主要方法是老師帶領學生唱一首歌或幾首歌,并根據“填鴨式”教學方法灌輸音符和節拍的音樂知識。 這種教學方法使學生對合唱教學失去興趣,學習主動性不高,教學自然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三)學生害怕合唱學習。
如之前所述,合唱學習需要高水平的學生素質。 通常,每個學生需唱準每個音,并且掌握不同的聲音協調方法。 同時,在合唱教學中,學生需要對每首歌進行反復訓練,而且訓練往往很無聊。 因而,小學生在合唱教學中面臨的困難更重,承擔的任務也變得很重。 因此,大多數學生都害怕合唱教學,這不僅影響了他們的學習熱情,而且教學效果難以保證。
二、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應用
如何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針對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我們需要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注重技能指導,并在進行合唱教學時適當調整教學難度進行切入。
2.1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培養學生對合唱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因此,為了提高合唱學習的效果,必須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第一,教師注重提高整體素質,培養獨特個性。 學生對事物的認知能力不足,大多數小學生無法認識到合唱教學的重要性。 因此,小學生對某一學科的學習興趣往往來自他們對某一老師的偏好:小學生喜歡老師,自然喜歡這個老師的課程。 所以,提高小學生學習合唱的興趣關鍵是讓他們喜歡音樂老師。 在這方面,教師必須注重增加專業知識儲備,提高專業教學水平。 同時,教師應培養自己獨特的個性魅力,讓學生喜歡自己再喜歡音樂課。
第二,提高學生對歌曲的欣賞能力。 周而復始的合唱訓練往往是學生對歌曲失去興趣,這反過來影響了他們學習合唱的熱情。教師應培養學生欣賞歌曲的能力,使學生深刻體驗到歌曲的感染力和表現力,逐步培養他們對合唱教學的興趣。
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成功的教學不需要強制,但會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推動學生學習。要進行合唱教學,首先要讓學生知道合唱是什么。不是花費大量時間來解釋合唱是什么,而是讓學生直覺地感受到。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發現可以通過比較獨唱和合唱的兩種演唱風格,讓學生傾聽并直觀地感受合唱,體驗合唱帶來的不同聽覺感受,合唱比獨唱更強大,更富有表現力。許多學生對流行音樂感興趣。教師可以利用此功能聆聽學生合唱作品的豐富內涵,如“菊花臺”和“蟲兒飛”,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根據心理學研究,人們使用聽覺來獲取知識,通常只有15%的記憶,而視覺聽覺結合可以獲得65%的知識,因此你可以充分利用這一規律并對學生使用多媒體。如觀看一些國內外著名的合唱團表演視頻,充分調動和運用各種感官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利用校園廣播電臺和興趣小組等,欣賞經典的合唱作品,激發學生興趣,讓合唱身臨其境。
2.2提高學生的自信心
第一,加強合唱的欲望,鼓勵學生唱歌。
激勵措施可以為教育的成功提供重要的催化劑,并為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提供動力。因為合唱作為一種集體藝術,它需要每個學生的積極參與,只有發揮集體力量才能呈現出最佳的合唱效果。許多學生存在著害怕心理,沒有自信心,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們不敢唱歌,也沒有合唱的欲望,這使得合唱教學變得不可能。為了讓學生敢于唱歌,讓他們有持續的力量和合唱學習的愿望,教師應該讓學生建立自信學習,并注意以下幾種方法:首先加強情感教育和支持學生,進入學生的心臟。教師應積極互動地與學生溝通,耐心傾聽學生的表達,與學生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逐步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真正進入學生心中,了解他們的心理需要。在老師的情感支持下,學生可以逐漸勇于克服不能唱歌和恐懼聲音的心理障礙。其次,教師必須學會期待并給予學生更大的寬容。學生需要一定的時間來克服這些障礙。教師應學會期待和等待,避免爭取成功,以免影響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對于不敢說出來的學生,教師應鼓勵他們培養自信心,讓他們在合唱中獲得成功經驗。
第二,在合唱學習中,學生害怕心理障礙的發生。
他們缺乏合唱自信,他們害怕唱歌,與他們有密切關系的是沒有掌握有效的合唱方法而不是唱歌。為了讓學生唱歌并積極參與合唱,有必要改進合唱教學方法,考慮到學生的特定學習需求,給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讓每個學生都能掌握合唱方法,在合唱中增強自信心,消除心理障礙。首先,創新教育理念,音樂教材要科學使用。在過去的教科書應用中,教師往往受教科書的約束,并沒有靈活和創造性地使用教科書,從而影響了學生合唱方法的掌握。因此,教師應該改變觀念,全面分析教科書,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創造性地運用教材。其次,要注意按照自己的能力教學,讓所有學生都能享受成功帶來的自信心。不同的學生在學習和能力方面也存在差異。因此,教師應注意按照自己的能力教學,找到學生的優點和缺點,如果改變了,就堅持這樣做。
2.3符合學生的認知度
合唱教學的難點應與小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相一致。只有這樣才能大大提高學生的表現。 例如,當教師配合教學時,學生感到困難的部分改變到相同的程度,從而適當地降低合唱的難度,然后逐漸增加難度。這種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學習將使學生感到更加放松,合唱學習的效果也將進一步提高。
三、結語
本文在闡述當前小學合唱教學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從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對教學難度進行適當調整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期為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實踐提供借鑒參考。
參考文獻
[1]李峰. 小學音樂合唱教學中“怕出聲”心理障礙排除方法[J].教書育人,2018(10)
[2]洪英. 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研究,2018(10)
[3]王潔. 聲樂律動,心隨我動——論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研究[J].黃河之聲,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