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維
摘? ?要:人類生存離不開礦產資源,礦產資源對社會經濟發展、人類文明進步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國經濟建設發展需要充足的礦產資源作為后盾。礦產資源作為不可再生資源,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礦產資源消耗速度會越來越快,若干年后必然會出現礦產資源衰竭的現象。對加強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實現礦山可持續發展展開分析。
關鍵詞:礦山;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分析
在從事礦山生產活動時,需要對不同類型的礦山環境都有一定了解,例如礦山概況、地質情況、礦石儲量等,以此為切入點,保證礦山資源可持續發展的順利實施。
1? ? 影響礦山地質環境的主要問題
1.1? 環境保護與礦山資源開發存在突出矛盾
部分礦山企業和地方政府為實現經濟利益最大化,往往只是單一追求礦產資源開發,對出現的環境治理和土地資源等問題不會給予重視。此外,當前小規模的礦山比較多,沒有多余的資金用于治理礦山地質環境,隨著礦山開發的不斷進行,新的礦山地質環境問題會源源不斷地產生,使礦山治理陷入惡性循環。我國礦山地質環境的總體治理水平處于較低的水準,采取的地質環境保護手段相比礦山開發對地質環境造成的破壞程度微不足道。環境保護與礦山資源開發存在突出矛盾,使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成為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
1.2? 礦山地質環境保護相關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不夠健全
現階段在礦山地質環境方面的法律法規及規章制度都不夠完善,對礦山地質環境缺乏有效的治理手段,往往都是對礦山地質環境設置了底線性要求,缺乏相應的管理制度。在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方面的管理比較混亂,礦山環境的執法又要涉及權、責、工作等一系列問題,約束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難以形成有效的體制。部分礦山,例如一部分老礦難以找到相應的治理責任人,缺乏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的資金流。
1.3? 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技術手段比較落后
我國礦山企業大多都是小型礦山企業,小型礦山企業受資金限制,沒有條件聘請專業人員給予技術指導,導致礦坑設計不合理、采礦工藝較為落后、技術方法不科學等,往往采取“崩塌法”、“放大炮”等較為落后的方法,保安礦柱設置不合規范,廢棄坑道不回填、不封閉,邊坡過高、過陡,這都是小型礦山企業比較常見的生產活動現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礦山地質環境的治理難度。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往往會涉及地質災害治理,這屬于專業性較強的工作,現階段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所采用的技術并不能滿足礦山地質環境保護的實際需求,與經濟發展目標不配套。礦山地質環境往往非常復雜,以貴州息烽磷礦有限責任公司為例,息烽磷礦區地處溫泉斷陷谷地的北坡,山脊呈近東西向延展,地形坡度20°~40°,區內最高點位于西北部的梅子嶺,海拔標高為1 180.9 m,南側為溫泉斷陷谷地,最大相對高差為496.4 m。復雜的地理環境就會導致地質環境保護工作難以進行,即使開展也是治標不治本。
2? ? 實現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的策略分析
2.1? 加強相關法律法規的建設和實施
礦山企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要有嚴格的法律法規和實施作為基礎保障。通過不斷完善法治和制度,營造“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法制化”的礦山地質環境保護。立足本地區礦山地質環境的特點,以可持續發展為理念,對礦山地質環境保護所涉及的法律法規、技術規范以及產業政策等進行細化,例如礦山資源開發設計方案、礦床開采方式、采礦方法、礦山通風系統、坑內排水系統等,都要符合礦山地質保護的法律法規。與此同時,有關部門要針對礦山地質環境保護進行專門監督,加強執法力度,落實礦山企業管理規章責任制,強化礦山地質環境的治理和保護。確保礦山企業從事的生產活動在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允許的范圍之內,實現礦山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綜合發展。
2.2? 加強礦山地質環境保護方面人才培養力度
實現礦山地質環境保護需要這方面的專業人才提供技術支持,加強礦山地質環境保護方面的人才培養力度,對礦山企業可持續發展是最根本的。以貴州息烽磷礦有限責任公司為例,企業非常重視與國內外高等院校、相關科研機構的合作力度,積極引進礦業開發和礦山地質環境保護方面的人才,在一定程度促進了當地礦山地質環境保護的實施。因此,系統的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法律法規及實施,對礦山的可持續發展是極為重要的。相關的地方政府和企業需要重視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問題,健全管理制度,對此問題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實現綜合治理。
2.3? 給礦山環境治理充足的資金供應
治理礦山地質環境要有足夠的資金支持,源源不斷的資金供應才能夠有效治理在礦產資源開發過程中對礦山地質環境的破壞。在此背景下,礦山企業需要完善相關的經濟對策,建立多元化的融資渠道,加強社會對礦山地質環境保護的關注力度,引進外部資金,在當地政府的幫扶下解決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存在的資金不足問題。此外,礦山企業也要從內部著手,調整企業內部管理結構,削減資金的不必要使用,健全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的機制。
3? ? 結語
加強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實現礦山資源的可持續發展,需要了解當前礦山地質環境存在的問題以及礦山環境與資源之間的關系。加強相關法律法規的建設和實施、加強礦山地質環境保護方面人才培養力度、給礦山環境治理充足的資金供應,保證礦山地質環境保護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杜? 帥.試析可持續發展視閾下的采礦安全[J].時代報告,2018(2):168.
[2]張? 旭,孫樹濤.基于可持續發展策略的采礦安全研究[J].商品與質量,2017(45):44.
[3]徐? 冰.基于可持續發展策略的采礦安全研究[J].工業C,2015(15):28.
[4]羅? 洶,楊順軍.基于可持續發展策略的采礦安全研究[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7(14):5 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