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紅
摘? ?要:榜樣教育法是中小學德育教育的基本方法之一,運用榜樣教育法對中小學生進行培育,對于豐富素質教育的內涵有著十分顯著的作用。2006年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規定,教育要“以德為先”。青少年階段是人生良好思想品德形成的關鍵時期,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榜樣教育法對青少年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具有重要引導作用。由于種種原因,榜樣教育在當前的義務教育階段的實施現狀差強人意。因此,改善當前義務教育階段的榜樣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務之一。基于上述考慮,著重探討在當前義務教育過程中實施榜樣教育法的基本原則及方法,從而使其發揮更好的教學效果,為義務教育階段的榜樣教育建言獻策。
關鍵詞:德育;榜樣教育法;青少年;全面發展
1? ? 在義務教育階段重視榜樣教育法的必要性
生理學研究表明,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少年兒童的思維發展區生長發育迅速,他們的形象思維水平處在高速發展的階段,逐漸開始用自身的主觀意識判斷身邊事物的好壞。因此在這一關鍵階段,有效發揮榜樣教育法的優勢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對義務教育德育工作的實踐教學活動的觀察,我們很容易就發現,在抓住關鍵期對學生進行智力(含非智力因素)開發和訓練的同時,還要抓住學生喜愛模仿、崇拜英雄人物的這一心理特點,這樣有利于我們對他們進行適時榜樣教育,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育者要及時發現并發揮周邊尊崇高尚人物的榜樣力量,為學生學習提供形象生動的例子,毫無疑問這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指明了前進的方向,讓他們從榜樣的身上獲得啟發,汲取力量,能夠明辨是非,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自覺樹立崇高的理想。
2? ? 當前義務教育階段榜樣教育法實效性的弱化
2.1? 榜樣的選擇缺乏時代性
榜樣教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榜樣的選擇。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與此相對應的,我們在學習生活中樹立的榜樣也應該具有時代性。但是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們樹立的一批榜樣都與我們社會發展的要求不相一致。例如過多地宣傳一些老掉牙的人物或思想,非但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反而會因為時效性不強而使得青少年產生疏離心理,從而弱化了榜樣教育的感召力。
2.2? 榜樣的宣傳具有虛假性
榜樣發揮其作用,使得青少年學生感知其力量,首先源自于榜樣的真實性。我們在德育過程中樹立的部分榜樣,存在著添枝加葉、過分宣傳的嫌疑。學生對此就容易產生被欺騙的感覺,從而他們的逆反心理促使榜樣教育達不到應有的效果。
2.3? 榜樣教育的運用形式單一
目前,我國在義務教育階段落實榜樣教育法還是主要以語重心長的說教為主。而這個階段的學生身心還在進一步的發展之中,他們對事物的理解還處在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之中。這種說教式的束縛,很難使學生把榜樣教育從感性認識轉化為理性認識,再把理性認識用于指導生活實踐。所以,宣傳內容與方式的單一,注定使得榜樣教育雖然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但是落實起來卻并非易事。
3? ? 榜樣教育法的基本原則
3.1? 價值導向性
當榜樣的高大形象已經在學生的心靈扎根,并且學生開始有意識地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去盡量模仿榜樣的類似行為時,教育工作者要對學生的行為給予及時、積極的反饋。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正確道德認識的指導之下,樹立自立自覺的價值導向。根據中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在這一階段,仍然要結合生活或社會實例,形象地進行榜樣教育。所以,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在教學的實踐過程中加強學生對榜樣身上所具備的價值導向的發掘,從而使學生主動將腦海中榜樣的形象提升到他們應該學習的對象這一層面。老師應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下及時引導學生,不忘初心、刻苦努力、好學善思、明辨篤行,這是榜樣教育所特有的。如我們要求學生從日常的行為規范做起,從每天認真學習、努力完成作業做起,使學生充分了解和認識到,高尚人物并不是只出現在影片和書本里,崇高的道德品質的形成源于平日的工作和學習。這樣,方能堅定他們認真學習并掌握過硬本領,為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出貢獻的理想信念。
3.2? 情感性
青少年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決定了他們的形象思維占主導位置。因此,教育工作者要想達到預期的教育目的,首先必須要激發學生的情感認知,提高學生對榜樣教育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樣就能使他們的道德情感經歷形成、鞏固、發展這一完整過程,從而激發他們的積極道德動機,為學生健全健康人格的發展奠定基礎。大量的教育實踐使得廣大的教育工作者開始從另一個方面思考這些問題,因此,他們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積極應對,采取相應的方法。教育者作為學生學習的榜樣,本身的行為必須規范,一旦與其教育的內容不相符合,學生就會認為這些都是停留在口頭上的東西,對學生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數不勝數的費盡心思的教誨比不上一個立竿見影的行動,這已經不是什么新奇的了。因此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在思想上重視起來,行為習慣上也要嚴格要求自己,發揮好為人師表的榜樣作用。
3.3? 習慣性
榜樣教育是一個必須不斷堅持的工作,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須由淺入深、有條不紊地進行。中小學生從道德認識的初級階段到把榜樣精神轉化為相應的行為習慣,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青少年學生思想的不穩定性導致了教育的過程中必然是反復前進的。因此,教育者要注重運用此過程中的反復性,抓住適當的時機對學生進行教育,使之成為一種習慣。
3.4? 行動導向性
學校要對學生在校園生活中的言行予以必要的規范,通過一系列嚴謹而又不失人情味的規章制度,建立良好的校風、學風,從而影響學生。教育者本人應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學生領悟人生的意義,學會如何做人,與教師的一言一行密切相關。在榜樣教育的過程中,價值導向性、情感性、習慣性,都是必不可少的。而它們3者必須是始終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持續不斷地有效進行。因為任何膚淺、粗暴、功利性很強的做法都是見效甚微的。所以,只有將這3者有機地結合起來,促使學生從榜樣的身上深刻體會到真正正確的價值觀念、道德修養,并認真吸取到進步的力量。通過初步實踐,他們的道德認識、道德行為等方面得到一定的鞏固,學生優良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也得到進一步發展。所以,宣傳內容與方式的單一,注定使得榜樣教育雖然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但是落實起來卻并非易事。
4? ? 在義務教育階段中落實榜樣教育法的途徑
4.1? 選擇恰當的榜樣
(1)選擇的榜樣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在青少年的榜樣中,朋輩群體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因此要善于鼓勵學生發現自己身邊的榜樣,如刻苦讀書的同學、勤勞努力的朋友等,這些例子既貼近自身生活,又能時刻為他們提供可觸可感的生動事例。
(2)榜樣的選擇要與時代發展要求相一致。當代學生價值取向的多元化使得之前意義上的榜樣人物在客觀上已經不能完全激發學生的看齊意識。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要拋棄傳統榜樣的作用,而是應將其與時代特點、時代精神和時代要求巧妙結合,為青少年的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并源源不斷地注入新時代的新鮮血液。
4.2? 將偶像轉變為榜樣
隨著數據信息化的快速發展,各行各業都涌現出一大批優秀的人才,他們中的很多人已然成為大眾心中膜拜的偶像。但由于年齡、知識儲備、社會閱歷等原因,青少年容易出現盲目崇拜明星的現象。那么,如何高效利用偶像這一教育資源成為關鍵問題。偶像與榜樣兩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辯證的統一于榜樣教育的教學實踐中。
4.3? 建設校園榜樣文化
校園文化環境的建設在青少年學生的榜樣教育過程中起著潛移默化但又毋庸置疑的作用。校園文化有軟文化和硬文化之分,二者不可有所偏廢。實行素質教育的今天除了要求學生有高水平的科學文化素質之外,更要求學校和廣大的教育工作者更加著眼于學生的長遠發展,要重視校園的精神文明建設。書本習得的知識是有限的,但是潛移默化成為內心遵循的意識對人的發展發揮的作用確實不可估量。
4.4? 建立健全榜樣保障機制
通過對我國大量教育的實踐分析我們不難發現,在過去的德育工作中,我們只注重對榜樣所帶給我們的正能量進行宣傳,而缺乏對榜樣的必要保護。第十二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五條明確規定: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把對英雄烈士的保護寫進法律,體現了我們國家在保護榜樣、發揚社會主義道德風尚方面不斷進步、不斷完善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4.5? 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榜樣的教育力量不僅要讓學生時刻銘記于心,更重要的是要把這種積極的精神力量體現在社會實踐中,付諸行動,在實踐中進一步加深對優秀品質的感悟,切實體會生活中的道德榜樣的人格魅力,使學生意識到作為一名榜樣不僅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更具有個人榮譽感。這樣會使學生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中,下意識地把優秀的內在精神動力化為外在表現形式,這也是我們教育工作者采取榜樣教育法對廣大青少年學生的思想道德進行提升的目的。
5? ? 在義務教育階段實施榜樣教育法的意義
榜樣教育法是中小學德育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我國的教育實踐表明,榜樣教育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義務教育階段實施榜樣教育法,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5.1? 義務教育階段實施榜樣教育法的理論意義
榜樣教育法以其真實性、代表性、創新性,激發學生強烈的共鳴,取得了不俗的成績。通過實施榜樣教育法,青少年得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得到進一步的提升,為以后步入社會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同時,通過對先進人物事跡的學習,他們的人生方向和目標信仰得以確立,從而樹立與社會發展要求相符合的思想觀念,在實踐行動中得以體現。無數榜樣教育的成功實踐為榜樣教育的理論研究提供了鮮活的事例,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榜樣教育理論的完善和發展,這有利于更好發揮榜樣教育法在義務教育的實踐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提高榜樣教育法在德育教育中的地位。同時,也有利于進一步健全我國的教育體系。
5.2? 義務教育階段實施榜樣教育法的現實意義
理論來源于實踐,但其根本目的是為了指導實踐朝著更加積極、更加有利于社會進步的方向發展。隨著榜樣教育內容的不斷深化,用于指導實踐的理論也不斷增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面對的現實情況也日益復雜,相應的教育事業也將會迎接更多地挑戰。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應在榜樣教育法的指導下,通過引導青少年學生對榜樣的學習,使他們形成符合我們今天社會發展所要求的核心價值觀,有利于他們在社會學習和生活中踐行榜樣精神,為更好的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皮連生.教育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2]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3]楊 婷.榜樣教育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
[4]鄭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法律出版法規中心.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注釋本[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