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繼紅
摘 要:在大多數(shù)同學的眼里,歷史似乎無足輕重,可有可無,因為它在中考占得分值很低,遠不如語文數(shù)學英語那樣分高,所以很多同學都不將歷史的學習放在心上,在老師上課的時候不聽老師的講解,或者當老師在講故事,沒有花心思在歷史學習上,課堂表現(xiàn)非常被動,由此教學效率得不到提升,學生的素質能力也得不到培養(yǎng)。初中以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目標,如何讓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提升是我們教師應該努力的方向,教師可以嘗試以激發(fā)學習興趣為切入點,根據課堂實際情境與學生各自的學習能力,因材施教地制訂教學策略,讓學生真正的喜歡上初中歷史。
關鍵詞:教學策略;初中歷史;有效
一、以課程教學為根本,優(yōu)化歷史教材
教師在上課之前,要認真研究教學目標,將課本知識帶入到實際生活中,讓學生能夠更深層次的體會到學習的內容。在課程內容的講解上,要做到取舍有度,重點難點要多花時間和精力,做到恰當合適,真正落實教學目標。教學時要以課程為根本,對歷史教材進行優(yōu)化與整合。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就是教材,而教材就是歷史教學的基礎,初中歷史教材的編寫,是全國眾多的優(yōu)秀專家經過深思熟慮編選出來最為有效學習的歷史材料,其能幫助學生增長知識,提高自身能力。教師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合理的優(yōu)化與整合,可以培養(yǎng)學生全方位的綜合能力。
如學習“歐美國家的巨變與殖民擴張”時,可以先從導入開始,先引導學生解讀教材,然后利用提問時的方法引導主動思考,例如:美國獨立后,其國土是如何擴張的?美國南北經濟是如何形成與發(fā)展的?兩種制度為何不可以融合?北方勝利究其根本原因是什么?反映了怎樣的歷史規(guī)律?提問完成后,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教師選擇的問題需要根據教學的重難點來設置,通過合理的優(yōu)化整合,學生主動思考分析,形成自己的認知,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獨立自主的思維,還能夠完成教學目標,實現(xiàn)教學的有效性。
二、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拓展橫向知識
大部分教師在教學時為了使教學更富有邏輯性和條理性,會直接按照教材編寫的順序進行教學的設計,然而歷史課程的教學并不是為了講解某一個歷史事件,反而更多的是希望教師能夠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表達對某一史實的觀點,然后與歷史觀點相比較,進而學習。學生想要表達自己的觀點,對于學生的能力要求比較高,需要學生有足夠的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而現(xiàn)如今很多初中生也正好欠缺這些能力。從大量教師的教學經驗得出,很多學生都沒有學會從知識之間的橫向聯(lián)系進行切入認知,知識單獨的對某個知識點進行學習,不會分析問題,這導致對主觀題不知如何解答。這不僅和學生的不良習慣有關,也和教師平時的教學方法有關。初中歷史的教學除了要激發(fā)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也要與時俱進,結合實際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鼓勵學生將不同知識點進行對比與分析,以養(yǎng)成歸納概括的學習好習慣。
三、引用歷史故事,增加趣味性
初中生正處在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年齡段,歷史對于他們來說具有故事性但又被要求記憶的東西太多,而教師的職責就是在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時,能夠將無趣的課本內容變?yōu)樯鷦佑腥さ模⒛軒椭鷮W生接受與理解歷史知識。合理恰當?shù)匾脷v史故事,可以讓知識變得生動,還更容易記憶,但也要注意幾點問題,第一,保證故事的真實性,以免誤人子弟;第二,保證故事具有一定的針對性,能夠與所教的課程相呼應。舉一個例子,在講述紅軍長征時,就可以引用在長征過程中發(fā)生的小故事,如在過雪山草地時的紅軍部隊的艱辛,以及驚心動魄的飛奪瀘定橋,等等。利用講故事這樣的形式進行講授,可以有效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進入歷史知識的學習,避免學生產生厭煩的心理。這些生動故事的引用,好像將紅軍長征的過程以一副副畫一樣出現(xiàn)在學生眼前,而故事中的長征精神也展示在學生眼前,經過這樣生動的講授,學生對枯燥的歷史知識也有了深刻的認識和理解。
四、給予探究空間,小組討論交流
傳統(tǒng)的歷史課堂,都是老師一味的按照課本知識教授,學生被動的進行學習,從不主動思考,等著老師的正確答案。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方法也比較單一,沒有給予學生充分發(fā)揮的空間,沒有給予學生進行實踐的機會。初中歷史教學應該為同學們提供一定的探究空間,積極組織學生展開合作與交流活動,培養(yǎng)其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如,課堂上,可以多進行提問,引導學生自主進行學習;學生之間還可以進行分組討論,互相之間可以進行交流,取長補短;課后可以布置探究性的題目,組織同學進行實踐活動,通過社會調查等方法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這將有力促進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的理解,也讓學生在交流中了解自己歷史學習方面的欠缺與不足。
有效的將初中歷史知識進行講授,對學生的歷史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有很大好處,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有很大的幫助,為學生以后的學習與發(fā)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因此,我認為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授業(yè)解惑者可以加大對歷史學科教學的投入,使初中歷史教學的成效更大程度地服務于學生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劉豐憲.初中歷史有效教學策略探討[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1(3).
[2]孫翠芳.淺談初中歷史有效教學策略[J].學周刊,20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