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夢云
【摘要】? 語文教學中,除幫助學生認識更廣泛的文學知識,更是在向學生滲透人文情感和人文思想,給學生的心靈以陶冶,給學生的思想以洗禮和凈化。對此,教師在教學中需要著力挖掘人文元素,向學生滲透人文素養的培養,以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本文就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如何向學生滲透人文素養的培養展開了論述,總結了幾點經驗和建議。
【關鍵詞】? 高中語文 人文素養 培養分析
【中圖分類號】? G633.3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20-100-010
一、挖掘文章細節,滲透人文精神
文學作品中,思想內涵豐厚、情感充盈,但是在思想的呈現和情感的表達上卻往往以十分含蓄的方式,需要讀者細細揣摩才能深入感知、豐富體驗。所以,初讀文章時,學生可能會獲得相對淺顯的精神體驗,隨著對文章細節的進一步揣摩,文章的內涵深入學生的心靈,更多的精神內涵被學生感知,此時的人文精神也就逐步滲透到學生的思想中,內化到學生的血液和靈魂中。對此,教師在教學中變可以通過挖掘文章細節、引導學生深入分析文章的形式展開教學活動,從文章細節中深化學生的理解。例如,在《祝福》這一篇文章的教學中,在初讀文章時,文章開頭時熱鬧而忙碌的氣氛并未被學生感覺到突兀與違和,略讀文章時會讓學生感知到祥林嫂的悲慘命運和時代的悲劇。經過略讀之后,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文章開頭處景物的描寫這一細節描寫有何特點?對比之下,開頭的景物描寫有什么作用?此時,在學生的引導之下,學生進一步從細節中品味感知文章。對比祥林嫂的悲慘遭遇、封建禮教的步步緊逼,讓文章開頭所描寫渲染的“熱鬧”的背景與祥林嫂體驗中的新年有著強烈的對比,讓學生從這種對比中體驗到該時期人們的恃強凌弱、封建迷信的社會背景。在這種問題引導學生分析文章細節的方式下,學生對文章的分析和感知能力增強,學生對于文章中細節,描寫的目的有更加敏銳的分析能力。此時,人文精神在細節分析中增強,人文素養也就得以滲透。
二、開放學習空間,優化個性認知
學生思想和認知基礎的差異性、認知方式和傾向性的差異性,致使學生在不同事物的認識中也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性,學生對于同一事物都可能存在著不同的、個性化的認知。對此,教師在教學中便需要結合學生的這一認知特點,通過創設開放性的學習環境,秉承著包容性的教學理念,幫助學生優化個性認知,以提升學生個性化人文素養。例如,在《鴻門宴》這一節內容的教學中,文章主體內容是通過“張良召噲—樊噲闖帳”、“義責項羽—項無以應”、“沛公脫險”、“劉邦鋤奸”等幾個部分的內容呈現故事情節的。在文章中,劉邦和項羽的性格特點分明。多數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對本篇文章的分析時,引導學生思考:劉邦勝在何處?項羽又敗在何處?這種帶有情感傾向性的引導方式,實際上就限定了學生的思想,讓學生在潛意識中分析劉邦的優勢、項羽的不足。事實上,項羽最終雖然挫敗,但教師的引導不應當以勝敗論英雄,而是要引導學生以更加開放的思想和包容的心態分別分析兩個人的性格特點,分別從二人的優勢和不足中分析人物。劉邦勝于善于用人、能屈能伸,能言善辯且臨危不亂,但是其狡詐多端點卻不應當被最終的勝利一以概之。項羽優柔寡斷、剛愎自用、自高自大,但他的失敗卻也不應該將其講求名譽和氣節、有英雄氣概蒙蔽。所以,課堂教學中,教師便可以給學生更加開放的空間,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中分析二人的人物性格,并提煉汲取二人的優質品質學習,以完善學生的個性化認知、向學生滲透人文思想。在如上豐富教學方式的始終下,包容的教學讓課堂教學資源生成量更加豐富,個性化人文素養也就在這包容性的課堂中得以培養。
三、注重意境分析,內化人物思想
一些經典的文章中,作者將人物的性格特點和品質塑造地十分鮮明,不同的人物性格和精神中有著豐富的、應當被學生感知體驗和學習的精神。挖掘人物性格特點、滲透人物人文情懷培養,增進對學生認知和情感的優化,也是教師滲透人文素養的重要方式。也有部分文章,雖然并未直言作者個人的精神與情懷,雖并未直接言明作者個人的志向與愿景,但是在字里行間中卻時刻洋溢著作者高遠的志向,所構建的意境傳遞著個人的思想和情感。對此,教師在教學中便可以通過人物分析或挖掘文章內涵的方式幫助學生內化人物思想和精神內涵。例如,在《沁園春長沙》這一篇文章的教學中,文章中壯闊的深沉意境體現了作者毛澤東豪邁的胸襟與高遠的志向。對此,教師在教學中便可以引導學生從文章的整體架構和文章中所描寫景物的特點分析著手,分析文章中景物特點所傳達的個人的思想和情感。在教師的循循誘導之下,學生意識到:文章中所描寫的景物,實際上體現了作者毛澤東以天下為己任的情懷。此時的毛澤東意氣風發,胸襟豪邁,所看到的景觀也是符合其志向的、所構建的意境更是毛澤東偉大志向的體現。通過這一教學方式,學生在意境的感知和重構中,人文素養被學生內化感知。
總結
人文素養的培養,讓學生既獲得了基礎的文學知識,更讓學生獲得了對文章中情感和思想的感知力,讓學生的思想品質伴隨著個人認知水平的提升而獲得完善的發展。對此,教師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可以通過挖掘文章細節、開放學習空間和注重意境分析的方式開展教學,以促進學生的健康全面發展。
[ 參? 考? 文? 獻 ]
[1]劉春.淺議高中語文教育中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途徑[J].課程教育研究,2019(29):63.
[2]安民.構筑高中語文人文素養培養體系的實踐策略[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8(09):47-49.
[3]張鵬陽.高中語文教材中的“士文化”與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D].遼寧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