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燕平
【摘要】? 隨著小學課堂新課改進程的不斷推進,小學語文作為一門小學生要學習的主流學科,其課程改革引起了教師與教育工作者的廣泛關注。新課改的語文標準要求是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所以,語文教師要及時轉換觀念,嘗試摸索各種教學方式,用以促進小學生的發(fā)展。本文將聯(lián)系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探討小學語文在新時期如何推進素質教育。
【關鍵詞】? 小學語文 素質教育 教學模式改革
【中圖分類號】? G623.2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20-101-010
近些年來,小學語文逐漸贏得了相關教育部門的重視,人們開始關注到語文對學習素質教育方面的重要價值,素質教育不是面對單一學生,而是面對著整個學生群體,身為教育工作者想要培養(yǎng)出被現(xiàn)代社會所需要的人才,語文素質教育是一項重要的戰(zhàn)略途徑,其本身也是素質教育的有機成分,能夠為語文教育質量帶來根本保障。
1.當前素質教育存在的問題
1.1素質教育的落實問題
雖然,新課改以及素質教育的要求,引起了教師和學校對課堂教學模式的關注,然而,在具體的素質教育實施上,卻難以落實,依然存在傳統(tǒng)的教師只關注“傳道授業(yè)”,而不重視“答疑解惑”的現(xiàn)象。長此以往,教師與學習缺乏重視,自然學生也認識不到素質教育與個人發(fā)展的關系,沒能做到對自己的嚴格要求。
1.2學生缺乏有效引導
對學生的有效引導,延伸到了語文這門課程的教學目的等核心問題。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課中,老師常常主動告知學生這節(jié)課的核心思想,而不是讓學生自主感悟,當然,學生的自主性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培養(yǎng)起來的,需要我們去反思語文教學可能壓抑了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課堂上,學生常常被宏大的“歌頌了...”“揭露了...”、“蘊含了...”等主題所引導,無法感知細節(jié),更談不上能思考、批判,而內心也難以被宏大的主體所說服,造成了語文學習的機械化。
2.小學語文課堂素質教育原則
2.1轉變教育教學觀念
小學語文新課標改革,對將素質教育融入語文課堂做出了明確要求,其也對教師的教育水平提出了挑戰(zhàn)。所以,為了讓小學生更加喜愛語文課堂教學,幫助發(fā)展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與能力,身為語文老師,就必須及時更正錯誤的教育觀念,去精華、棄糟粕,以創(chuàng)新小學語文的教學組織形式,緊抓素質教育。如果,依然按照傳統(tǒng)的教育方法來進口頭素質教育,那么學生必然會對講解產生抵觸心理。素質是一項抽象的教育內容,對此教師可以將其具體化,并且能做到以身作則、成為學生榜樣,讓其能夠對什么是真正的素質做出判斷。
2.2尊重學生主體地位
新課改要求,教師要重視教學上的“以人為本”,讓學生成為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主體,發(fā)展學生多方面的能力,而教師起到引導作用,而不是傳統(tǒng)教學中的核心地位。多年的教學實踐可以發(fā)現(xiàn),如果以教師為核心,是無法提高班上同學整體素質的。如今,小學生的思維水平不高,常常需要教師引導,對此,教師也要抱著尊重、關愛學生的心態(tài),引導學生團結合作,樹立學生的集體意識,提問后,先給學生一些時間主動思考,需要時再給予其指導,以此不斷提高學生自身能力。
3.小學語文素質教育課堂教學措施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學中能夠有效開展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對此,教師要轉變觀念、明確教學目標以及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等,接下來,本文將結合具體的課堂教學,探討語文教學中滲透素質教育的具體措施。
3.1挖掘教材情感內容,營造良好課堂氣氛
教育學家洛克曾說“愛可以推動人從事任何事業(yè)”,語文教師也應該能從熱愛中獲得不斷改進語文教學的力量。在小學語文教育中,老師應該用深厚、無私、寬容的愛去對待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如沐春風,感受到了愛,營造一種良好的、富有感情的語文課堂,有利于激發(fā)學生情感,開展素質教育。比如說,在語文課前,先組織學生唱一首歌、講一個笑話,展開師生互動,讓課堂處于融洽氛圍之中。在教授《十里長街送總理》時,語文老師可以先對文章展開深入挖掘、分析,隨后利用PPT放映一些周總理生前的事跡,讓學生通過觀看相關視頻、感知中國一路走來的不易,體會周總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偉大精神,在語文教學中融入對小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
3.2合作學習,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
新課改要求課堂采用新的學習方法,即倡導小學生在上課過程中能夠自主去學習,學生之間可以進行合作探究。素質教育不提倡強迫式學習,更加注重人的個性化發(fā)展,將素質教育與語文教學的有效結合,能讓學生體會到語文學習的快樂,促使其熱愛語文、主動學習。在語文教學中老師也可以應用這一點,讓學生在合作中相互借鑒、提問。比如說,低年級語文課堂的重點內容在于識字,我改變了傳統(tǒng)的認字方法,而是讓學生分組合作,安排讓每個組內都有語文能力較高的學生和語文能力較低的學生,安排每個學生小組用生字編故事,例如“坐”字可以編故事為“兩個人坐在“士”上。”,讓學生分小組編字的方法,極大的帶動了小學生的識字熱情,在小組內,學生能夠相互分享造句經驗,自主完成探究,在開拓了學生思路的同時,還鍛煉了其思維水平的發(fā)展。
小結
綜上所述,素質教育的推廣既是新課改的要求,也是順應時代發(fā)展的要求。今天的素質教育決定著明天的世界文明。對此,教師應該牢記使命,開發(fā)小學生的潛能,促進其全面發(fā)展,將來成為對社會有利的人才。身為語文教師,在教育部門以及社會開始重視語文的今天,更應該不斷提升業(yè)務能力,不斷創(chuàng)新教育手段和教學方法,懷著幫助學生成長的心態(tài)進行教學。與此同時,新時期語文教育也有了新的使命,中青年教師作為教師隊伍的主力軍,要學習在日常語文教學中滲透素質教育的手段,只有不斷探索才能取得收獲,我們絕對不能有絲毫放松和懈怠。
[ 參? 考? 文? 獻 ]
[1]楊四強.小學語文教學的素質教育——呼喚朗讀、背誦[J].課程教育研究,2019(34):35.
[2]張慧慧.素質教育思想下小學語文教學方法之創(chuàng)新[J].中國校外教育,2019(19):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