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娜
摘要:鋼琴重奏藝術屬于鋼琴音樂藝術的分支,它經歷了從創作到表演的漫長歷史,而逐漸形成豐富多樣的、又別具一格的藝術形式。鋼琴重奏之所以能在漫漫歲月中不斷發展、成熟,尤以其三個亮點為人所稱道:獨特的音型塑造方式、獨特的音樂表現力、演奏者思維與情感的融合。同時鋼琴重奏作為音樂教育領域重要的學科之一,對學生整體的藝術修養和藝術觀念的提升等都具有重要的教學意義。
關鍵詞:高師鋼琴;重奏;教學;意義
鋼琴重奏教學對學習者的幫助是極具效果的,尤其對其聽覺、節奏感、以及對聲音層次的控制力和想象力都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使學習者更好的處理和把控作品。然而,鑒于我國教育模式的特殊性,以及歷史原因的制約,目前其音樂教育專業在教學過程中存在如下幾點問題:其一,強調技術技能的提升,忽視了大部分重奏教學內容;其二,由于我國對音樂教育重視度不足,相關教材的選用不恰當,或者教材內容專業較強,無法兼顧教學由易到難的過程,加之我國音樂教育教學模式單一,導致學生學習教材的難度較大等問題;其三,教師與學生對鋼琴教學的重視度還沒有達到該課程應有的地位,造成教材編撰、教學方法探討、教材內容創編等工作無法予以落實,專業前景堪憂。
因此,在當前我國教育模式以及相關人才培養方式下,要解決鋼琴重奏教學在音樂教育專業中存在的上述問題,則必須先了解其鋼琴重奏教學在音樂教育專業中承載的教育內涵和實踐意義。
1 鋼琴重奏教學承載的教育內涵
鋼琴重奏藝術歷經漫長的歲月完成了發展,成為具有綜合表演的音樂藝術。從其形式方面看,鋼琴重奏完成了獨立個體表演向協作式共同參演的轉化,使多人合作形式變成相互協調,共同參與的藝術;從技術角度分析,鋼琴重奏不僅從微觀和宏觀上加強了學生對作品處理和把控能力,還訓練了學生從聽覺、視覺、以及指尖觸感完成對信息的綜合處理,這也成為了音樂教育專業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1.1音樂教育專業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其培養目標極為注重學生個體的組織能力和知識的應用能力。但是,就目前音樂教育的教學結構中,各科學科之間還未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融,各課程之間缺乏雙向的關聯,或者只存在間接的關系。如,《鋼琴技能課》在教學過程注重的是鋼琴彈奏的技術,而《鋼琴即興伴奏》課程則強調對歌曲伴奏的學習。這就使得這兩門課程之間只存在間接的關系,即學生想要進行即興伴奏的學習,則須先學習,或具備鋼琴彈奏的技術能力。該教學結構看似合情合理,實則使得課程缺乏了直接的互融,在教學過程中是相互獨立,缺少交流,教學內容也較單一。
因此,相對而言,鋼琴重奏的設立從教學結構上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可以促進課程之間相互交流的平臺,且從課堂類型的角度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跨學科互動的平臺。它突破了以獨奏訓練為主的傳統鋼琴教學,完成了學習者從單一教學內容和形式的模式向集群化、多角度的學習空間,從聽覺和視覺提供的綜合信息中形成對音樂表現形式的全面理解,開闊了學生的音樂視野,這就是鋼琴重奏獨有而在獨奏中沒有的特征。
1.2鋼琴重奏在教學中的特殊作用因其藝術特色而顯得與眾不同且不可或缺,既遵循關于音樂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目的,又具備音樂教育在教學中的現實意義。在重奏中,逐步促進學生養成學會傾聽他人的能力,并將自己的演奏有機地融入到兩人或兩人以上的合作所創造的音樂形象當中,從而產生整體的效果。也使學生在這一過程逐步獲得與他人合作的能力。因此不管是同一架鋼琴上的四手組合,還是兩架或多架鋼琴上的組合,它既帶給了學習者享受演奏的樂趣,還提升了學習者自身的藝術修養。在這一過程中,因為一定要時刻考慮聲音的平衡與協調,即使在踏板的使用上,也要時時注意到整體的音樂需求,而非僅僅是為了某一段音樂變化,因此,這種始終與對方共同表演的重奏,會使人不斷享受到音樂帶來的吸引力、魅力以及與他人合作的樂趣。所以說,鋼琴重奏教學既能有效加強學生的組織合作能力,同時對課堂組織能力的培養起到極好的輔助作用。
1.3重奏訓練中,對作品和聲結構的認識,以及音樂協調處理都需要大量相關的音樂學科知識來支撐,如音樂理論、和聲、視唱練耳等,這就需要學生在音樂學科知識方面有深刻的理解,并在與他人合作的過程中不斷整合和鞏固。在重奏訓練中,音樂的多變性促使演奏呈現出多樣化,同時,學習者應注意演奏技巧的多樣性,進而增加知識和信息的單位數量。通過在重奏訓練中參與多種音樂風格作品的演奏,促進學生對各個時期、各個作曲家、各個風格的音樂作品有了更廣泛的認識,以期強化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力和表現力。
2 鋼琴重奏教學的實踐意義
鋼琴重奏在現代音樂藝術活動中,甚至是整個音樂史發展中,都有其獨到之處,并深受歡迎。且由于鋼琴重奏自身的特點,在結合了現代音樂藝術教育后,作為一門實踐性課程,更發揮出了神奇的教學作用和實踐意義,無論是在教材內容、課程設計、教學形式或是人數等方面都展現其天然的優越性。
其一,塑造新的音樂形象。重奏教學中普遍存在的一個要求是聽覺,是音樂作品自發的對學生聽覺的一種引導狀態,而非教師或是音樂作品的強制性要求。這種與音樂同步的狀態,是音樂作品從頭到尾所攜帶的,因此在這種狀態下有益學生不斷塑造新的音樂形象。
其二,協作。它伴隨音樂開始,也隨音樂結束,沒有任何外在干擾,顯得十分嚴謹與和諧,老師和學生在這一過程中自然而然的會獲得這種協作的樂趣,可以有效提升對他人的關注意識,同時這種協作也是現代音樂教育和社會交際等活動中不可或缺的。
其三,知識的高度集成化。重奏教學的綜合性特點使得多門學科可以交互學習,知識高度融合。無論是技術技能、分析作品、聽覺、音樂節奏感,在教學過程中都面面俱到,進而教師的綜合素質水平顯得十分重要,是直接關系到重奏課程教學質量高低的重要環節。
總而言之,音樂是用來傾聽的。如何讓美妙的音符深入人心,是音樂存在的唯一真理。同樣,鋼琴重奏作為音樂教育專業中的一門主干課程,不僅要符合教學規范要求,更要緊緊圍繞舞臺實踐來進行精心設計和策劃,以實踐性為作為教學理念和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肖丹丹.高師鋼琴重奏教學實踐與創新探討[J].藝術科技,2018,31(07):17+19.
[2]康勤.高師鋼琴課程引入鋼琴重奏教學的實踐與創新[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2(01):154-156.
[3]史春麗.高師鋼琴重奏教學的實踐意義引論[J].民族音樂,2011(01):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