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香群
摘 要:留守兒童是社會主義經濟發展不均衡而形成的一個特殊群體,且這一群體隊伍規模越來越大,因為留守兒童導致的社會問題也越來越多,引起相關人士的廣泛關注。在此背景之下,加強對農村小學留守兒童不良行為習慣成因的分析和尋找轉化策略具有重要意義。對此,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農村小學中“留守兒童”的現狀,列出了幾條不良行為習慣形成的重要原因,最后重點擬定了幾條轉化策略,希望對相關研究者的進一步研究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農村小學;留守兒童;不良行為習慣
1 引言
當前社會主義經濟快速發展,城鄉經濟二元化結構發展不平衡使得農村地區的不少青壯年勞動力紛紛背井離鄉前往大城市打工。導致農村現在殘留的都是老年人或者是年幼的孩子。其中,進而催生了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的出現。在教育領域,比較引人關注的是農村小學留守兒童中存在的不良行為習慣,如何幫助其糾正不良習慣,完成轉化是我們教育人士目前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2 農村小學“ 留守兒童”的現狀
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城鄉之間的經濟發展不平衡導致二者之間的經濟差距越來越大,一方面城市物價水平增高,另一方面農村的生活成本提高,很多農村的年輕勞動力為了提高生活水平而不得不背井離鄉到大城市打工謀生,由此而在我國農村地區產生了一大批的留守兒童,這些留守孩子們因為從小跟著爺爺奶奶長大,沒有父母的關愛,在生活和學習等方面都存在著各種問題,學校是留守兒童們獲得教育的唯一地方,但是農村的學校建設環境較差,教師水平也不高,這些條件并不利于留守兒童的生長,因此只有農村的教育得到良性發展才能促進對留守兒童教育水平的提高。
我國農村留守兒童比例較高,在兒童行為養成的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問題,主要在于留守兒童長期孤獨的生長其已經形成了比較孤僻和偏激的性格,和普通孩子相比其充滿了自卑感和缺乏安全感,進而使其自我保護意識更強。在學習上,不能培養自己的學習興趣,迫于生活的壓力和家庭的重擔使其也無法將學習當做自己的第一任務并為之努力,而其因為自制力較差導致作業潦草和考試作弊的現象時有發生。在個人行為習慣方面,因為留守兒童的年齡小和心理壓力大,對于一些不正確的行為沒有理性判斷,很容易被壞人蒙騙而誤入歧途。
3 農村小學“ 留守兒童”不良行為習慣的形成原因
3.1家庭方面影響
因為父母長期在外打工不能回家,導致留守兒童很長時期內得不到家長的關愛,其托付的直接監護人一般都是孩子的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其文化程度更低,和孩子之間的交流更難,沒有輔導孩子們進行學習的能力,相處模式重視“養”而不是“教”,加上對孩子的自由放任,缺少良好的指引,很多留守兒童自身又不會合理的安排自己的作息時間,時間長了以后其學習目標變得愈加模糊,學習態度也不端正,作業做不完成了常態化,進而養成了不良的學習習慣。同時,很多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模式存在很嚴重的問題,主要源自于監護人的教育觀念落后,比如本身不重視教育或者實行棍棒教育,對孩子施行暴力更是加重了孩子對學習的延誤心理,一心渴望能夠脫離學校,脫離農村,在學習方面也就表現的更加不盡人意。
3.2學校方面影響
農村學校的治學條件和師資力量等各個方面都不能和城市學校相提并論,因此對于留守兒童來說也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各種單調乏味的課程和簡陋的教學環境不能夠激發其學習興趣,進而導致留守兒童不能夠系統的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加上農村教師的人才流失十分嚴重,針對留守兒童的教學工作有時候也是斷斷續續,各種因素都對留守兒童學習習慣的養成產生了不好的影響。
4 “ 留守兒童”不良行為習慣的轉化策略
4.1陽關普照,溫暖孩子心間
教師在進行教學工作的過程中,不能僅僅站在完全教學任務的角度上,而是學著從留守兒童的角度出發,重視對其的知識文化培養,積極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幫助其養成良好習慣。其次,教師應該在了解留守兒童的時間情況之后主動擔負起孩子的父母角色,讓留守兒童在學校里找到父母的影子,提高對親情的認同,有利于其身心健康發展。
4.2法律宣傳,約束孩子行為
對留守兒童給與必要的法律幫助和約束。為首先加強對留守兒童監管政策宣傳,讓父母明確自身監管責任,學校也要和父母建立聯系,提醒父母履行好自己的職責;第二要制定有關留守兒童的保護政策,使其能夠接受全面監管和保護,在學校內部設立法律咨詢室以在必要時給與孩子們法律援助。
4.3誨人不倦,關心留守兒童的學習
學生的任務就是學習,糾正小學生的不良行為習慣,可將其注意力轉移到培養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習成績上來。教師為學生布置家庭作業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復習和鞏固學到的知識,學生在離開學校完成家庭作業的過程中會向父母求助,但是因為留守兒童的父母長期在外,遠水解不了近渴,因此需要小學教師加強對留守兒童的學習上的關心。以小學生劉某為例,其思維活躍但是學習基礎不好,其對英語的領悟能力比較高,但是因為父母不在身邊所以學習條件比較艱苦,各科教師在統一協調之后大家都覺得可以擠出一點時間幫助這個孩子的課后學習指導,早晨由英語老師幫助其輔導英語,中午數學老師幫助輔導數學,晚上輔導語文,經過一個學期的共同努力,劉同學的學習進步效果十分明顯,過去經常考試不及格的數據也獲得了良好,其任課教師特意在班會上為其頒發了最佳進步獎,號召所有小朋友要珍惜自己擁有的教育資源,努力學習,成為帶頭學習的小標兵。
5 結語
目前,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已經成為了一個規模較大的群體,若不加強對其不良行為習慣的糾正,未來將會成為影響社會和諧的重要隱患,也不利于孩子們的個人健康成長。積極研究和分析其不良行為習慣形成原因并加以糾正轉化,有利于促進孩子們的心理健康,培養健全人格,使其在未來成為社會發展的棟梁之才。
參考文獻
[1]李平紅,王恒太.農村小學“留守兒童”不良行為習慣成因及對策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2018(10).
[2]張永紅.探討小學留守兒童不良行為習慣的成因與教育對策[J].新課程(上),2015(1).
[3]牟元進.探討小學留守兒童不良行為習慣的成因與教育對策[J].新課程(上),2018(1).
(作者單位:連平縣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