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芳
摘 要:我國社會整體發展狀態在經濟不斷的推動下,逐漸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人們在溫飽問題得到解決以后,逐漸對教育問題越來越關注。小學生作為祖國未來發展的核心隊伍,不僅在專業課程上要努力學習,而且在思想道德上也要做到全面發展。因此,深入研究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德育的策略,對小學生未來的健康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關鍵詞:新課程;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德育;策略
前言:針對小學生而言,在新課程背景下開展小學語文德育工作時,老師與學生必須建立一種平等的關系。小學班主任應該以朋友的身份,將德育工作的具體內容,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潛移默化的對小學生進行滲透,并且在政府、社會,家庭的多方面共同協調下,使小學生的思想品德進一步提升,在小學語文德育教育不斷的滲透下,小學生一定會朝著全面發展的目標前進。
一、漢語拼音融入德育
對于小學生而言,由于年齡比較小,因此,對具有趣味性的教學內容,不僅接受的程度深,速度也比較快。所以,在小學語文開展德育滲透課堂教育教學的過程中,為了能夠將小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語文老師可以將具有趣味性的教學手段結合其中,使小學生能夠將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到老師設計的教學內容中,在不知不覺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比如,在學習漢語拼音的“ɡ”這個拼音時,老師可以結合小學生天真可愛的特點,通過童話故事引導小學會說呢過記憶拼音字母。在大森林中,居住者鴿子媽媽和鴿子寶寶,有一天鴿子寶寶練習飛行時撞傷了腳,鴿子寶寶非常疼,就“ɡ”、“ɡ”、“ɡ”的叫個不聽。鴿子媽媽為了安慰鴿子寶寶,給它編織了一個“ɡ”形狀的花環,鼓勵鴿子寶寶自己站起來。看著媽媽給自己編織的花環,鴿子寶寶喜歡極了,忘記了疼痛。此時老師引入教學話題,鴿字的生母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ɡ”。同時,也要將鴿子寶寶勇敢、堅強的精神,向學生們傳達,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在這樣充滿溫馨和愛的故事中,小朋友不僅掌握了“ɡ”的音和形,也樹立了堅強、勇敢的精神,幼小的心靈經受了一次圣潔的愛的洗禮。
二、閱讀教學融入德育
對于小學語文教育教學而言,情感表達的重要載體,就是語言文字,不僅能夠將學生的思想意識全面反映出來,還能將學生想要表達的情感真實體現出來。對于德育思想而言,在很多小學語文教材中都有體現,因此,語文老師應該對此給予必要的重視,通過引導學生在閱讀教學中對文章的主句分析,感受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與作者產生精神上的共鳴。比如,在學習《燕子》這篇課文時,可以將德育思想的滲透結合到文章中,對景色的描寫中,通過引導學生學習各種修辭手法,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將課文中對燕子進行描寫的句子找出來,并在這些句子中,找出自己認為比較出彩的詞語。通過自己的學習和老師的引導,學生會發現,課文中“趕”擬人手法的運通,將燕子比作人,“掠”這個詞的使用,將燕子具有的靈活性,刻畫的淋漓盡致。此時,老師再次提問,作者運用這樣的擬人手法,想要表達什么樣的情感。在各種各樣的回答中,學生會明白作者對燕子堅強生命力的贊揚,使學生感受到春天的生機勃勃,自己要像燕子一樣具備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通過運用這樣的教學手段,不僅能夠將德育教育潛移默化的對學生滲透,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語文教學的效果進一步提升。
三、寫作教學融入德育
對于小學語文教育教學而言,如果將閱讀看作德育滲透的輸入過程,那么,寫作則是德育的輸出過程,是全面呈現學生思想觀念、自身情感的有效工具。因此,為了使德育教育的目的通過語文教學實現,語文老師在選擇作文題材的過程中,應該盡量保證能夠在實際生活中尋找素材,使學生在寫作中有足夠的話題,能夠將自身的情感充分表達出來。比如,老師可以選擇《給予我幫助的朋友》、《我最喜歡的小動物》、《我的祖母》等題目,這樣,學生能夠有效總結和思考生活中的相關問題,從細枝末節處,體會生活賦予的美好和感動。對于低年級小學生而言,寫作的重點應該放在對事件的敘述方面,將記敘文的六要素時間、地點、任務、起因、經過、結果用文字詳細表述,與此同時,將自身的感受清楚表達。這樣的教學模式,能夠使學生的情感得到抒發、思想得到升華。
結束語
綜上所述,根據以上對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德育的策略,展開的詳細分析,我們可以明確的了解,在新課程背景下,社會環境不斷變化,大量的社會文化形式對小學語文德育教育工作,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必須不斷提升德育教育的成效,教會小學生判斷是非的能力以及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的能力,使德育工作的時效性充分體現出來。
參考文獻:
[1]李景華.關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9(26):78-79.
[2]陳巖芳.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實踐研究[J].亞太教育,2019(0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