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清
摘 要:新的高考方案的頒布,揭開了高考改革的序幕。新的入學考試政策從學科設置、考試形式、錄取方式等方面更加注重考試的公平性和公正性。高中政治課程改革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深入研究高考改革新形勢下政治學科的變化、難點和對策,對于繼續推進政治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新 高考 ;背景;高中政治;困境;對策
新的高考方案的頒布,揭開了高考改革的序幕。對政治學科而言,高考這一教育教學的“指揮棒”的改革,將對政治學科的課程設置、教學組織、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帶來深遠的影響和嚴峻的挑戰。
一、高中政治學科新高考方案的實施,給高中政治學科教學帶來大的的影響和挑戰。
從學科設置、考試形式、錄取方式等方面對新的高考方案進行了改革。與以往相比,這次改革對高中政治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 )政治學科地位有了明顯的提升
在舊的大學入學考試制度下,政治科學通常被稱為“豆芽科”。家長和學校認為學理科在選擇大學機會更多,未來就業將更廣泛。因為在此之前,家長和學校經常支持學生讀理科。在這種情況下,理科學生認為高考不會考政治,政治課程學得如何,不影響高考成績,因而對政治學習不重視,報著無所謂態度。另一方面,文科生雖然會因為高考要考政治會有所顧慮 ,但是在總分為 150分的語數外三門科 目面前,政治 學科在他們心 目中的地位也不見得有多高。可見,在傳統高考下 。 政治學科的地位是很低的。而新高考方案要求統一高考與高中學業考試相結合,學業考試合格才可以參加統一高考 ,并且學業考試的等級會作為高考錄取的依據之一。政治學科作為學考科 目,學生已經不能繼續對它敷衍了事。可見,政治學科地位有所提升。
(二 ) 德育功能要回歸到政治學科
在高考指揮棒的作用下 ,許多學生為了在考試中獲得高分,從而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學,許多教師往往重視傳授知識。因此,政治課的德育功能往往被忽視。中學思想政治課是我國中學德育的核心和主要渠道。新高考制度下 ,政治學科是 “學考 +選考”科目,意味著所有的高中生都必須學習政治,并參加政治學科的學考 ;部分學生可選擇政治學科作為選考科目。對于只將政治學科作為學考科目的同學來說 ,學習的難度大大降低 ,知識量也減少了。新高考制度的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 “應試考試” 的唯分數論 ,政治學科的德育功能有望回歸 。
二、高中政治課在新高考背景下面臨的困境
(一)在新的大學入學考試背景下,選擇政治課程的人數較少,選擇政治科目的人數較少。原因如下:
1.大多數人認為政治課學習 “無用論 ”
許多學生認為他們在政治課上學到的東西是無用的。學習這門課程只是一個學習的問題,為了應付考試,這些政治知識不能用在現實生活中;其次,它們不能用在現實生活中。有些學生認為他們在大學或將來不會學習政治,他不會從事與之相關的職業。而且從試 點的浙江省中可以看出,浙江各高校提出選考科 目要求的專業 (類)中,僅 13%的專業涉及到政治 ,這種情況更是論證了政治課的 “無用論”。因此,當學生有選擇權時 ,政治學科往往成為最后的選擇。
2.不少學生認為政治課內容難且課堂枯燥
高中政治必修課有四本教科書。高中首先要學習的是經濟學,生活對高中生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經濟生活》牽涉許多經濟學知識,包括一些抽象概念、經濟計算題、學生解決這些知識比較困難,使他們對學習政治課失去信心,進而失去對政治的學習的興趣。再加上受 “應試教育”的影響,政治課已經形成 “滿堂灌”的上課模式 ,課堂上互動的機會很少,從而造成政治課堂枯燥無味,所以高考新方案 的試行似乎給學生們帶來了 “福音”,他們毅然決然地 “拋棄”了政治。
3.對政治課的不重視主要表現在教師和學生
“重文輕理”、“重主輕副”是很多高中學校存在的現象,政治 學科既是文科科目又是副科 ,往往是高中學校最輕視的一科。學生對政治課的輕視受義務教育階段的影響 ,小學時的思想品德課不是由專業教師上課 ,往往由其他老師兼授 ,且課時也經常被 占用;初中階段,很多省市政治學科采用開卷的形式進行考試 .學生不會花太多時間在學習思品課上 ,所以學生對政治課的輕視一直延續到高中,認為高中政治課也是可有可無的課 。
三、在新高考背景下,破解政治學科面臨困境的策略
(一)學校要改變教學形式
1.變革傳統教學組織形式 ,實行選課走班制
所謂選課走班制是指 ,根據所選的課程不同而在不同的班級上 課。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選課走班制應注重培養學生 的個性 ,打破傳統班級授課制單一的培養模式,普通高中不再以行政班為主 ,而是以 “行政班 +教學班”并存 的一種新的教學組織形式。新高考制度下,選考的 3門科 目必須實行走班授課。學校可將同一時間選擇同一課程的學生集中在一個教學班內進行授課 ,組成臨時的班集體。實行走班制這種教學組 織形式,可以保證在新高考背景下學校教育教學的正常進行。
2.建立完善選課指導體系
新高考政策給予學生選擇的權利 ,但學生是否認真對待選課呢?是依據什么標準去選擇呢?對課程本身又有多少了解呢? 對于這些問題 ,大部分學生是沒有思考過的。因此 ,學生的選課是往往隨意 的 、輕率的 、盲目的。選課關系到學生將來的專業和職業發展前途 ,是培養學生的個性與特長的關鍵一步。 因此 ,學校必須對學生進行專業的選課指導,可以進行相關的指導培訓、講座,使學生在充分了解后做出謹慎的選擇 。
(二) 政治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
1.要引導學生轉變對政治課的傳統觀念
一方面 ,對學生進行政治課 內容的分析,改變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形成的對政治學科的片面認識。政治教師需要給學生分析高中政治課與初中思品課之間的不同。高中政治課涉及面更廣 ,包括經濟 、政治 、文化 、哲學等方面的知識 ,這些知識與我們 的生活密切聯系 ,對于學生的生活和學習都有很大的影響 ,改變學生的 觀 點 , 使學生重新認識政治學科。 另一方面 ,對學生進行政治課重 要性分析。高中政治課從本質上說是屬于德育的范疇 ,引導學生樹立正確 的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除此之外,大學之后 ,若要繼續讀研深造的話 ,政治學科的知識 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因此 ,在高中階段奠定好良好的政治基礎對于以后的學習是很重要的。
2.優化教學內容
(1)教學內容緊密聯系生活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 “我們真正的指南只是實際生活 。實際生活向我們供給無窮 的問題 ,要求不斷地解決 。我們朝著實 際生活走 , 大致不至迷路。” 陶行 知先生強調 “生 活既 教育,社會 即生活”, 這要求我們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政治知識的素材 ,并且將這些素材運用到政治教學中,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把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聯 系在一起 ,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政治知識的興趣和熱情。
(2)充分利用政治學科的時政性 ,啟發學生的思維時政性是政治學科的區別于其他科 目的特點 ,同時也是政治學科的優勢 。在時政背 景下 ,政治學科應該是新鮮的 ,并且現代社會是互聯網時代,學生利用互聯網可以獲得多方 面的信息。若政治課老師上課依舊用陳 舊的案例,將大大較低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政治課教學應多與時政熱點相結合 ,從學生感興趣的時政熱點出發講解知識點 ,既能調動學生學習政治課的積極性,又能啟發學生的思維,在聯系熱點 、分析熱點的過程中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徐 萍. 高考制度理論研究 [M]. 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1.
[2]劉海峰. 高考制度的理論思考 [M].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7.
[3]李國鈞 ,王炳照.中國教育制度通史 (第 8卷) [M].山東教育 出版社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