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斌
摘 要:實施素質教育是隨之經濟發展為適應社會發展,人才發展戰略的必要轉變,學校教育肩負著為未來經濟發展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任務,當前教育局面必須加快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素質教育作為當前教育改革重點要貫穿于教學的各個環節,這也形成了職業教育工作者的共識,因此,素質教育在實踐中是不容忽略的。小學語文作為國民教育基礎更應該成為踐行素質教育的先行者,在小學語文素質教育的成功推廣與實施應該是老師發揮主導作用,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利用新媒體營造新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發揮主體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素質教育;措施
前言: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進程的也在不斷推進,中國已經步入信息時代發展的正軌上,并將開始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順應時代發展對人才要求也在轉變,傳統以老師為中心的應試教育模式已不適應中小學教育,近幾年也在積極創新教學模式,提出各種教育模式。在中國九年義務教育實施到現在近30年的課堂教育中,從理念提出到實踐工作探索,再發展到今天的核心,素質教育一直是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主心骨。在關注學生素質能力的發展的同時,也要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是目前主要教學任務。小學語文作為國民教育的基礎學科是提高整體教學科目水平的關鍵所在,是發展整體素質教育的素質的必要條件,因此提升民族素質和教育素養應從小學語文著手實施。本篇文章認為素質教育的成功實施的關鍵點應從下面四個方面切入。
一、轉變教育觀念,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教師必須加快自身角色和觀念的轉變,教育的目的不是僅僅在于應試教育的測試結果,要樹立教育應為國民素質的提高和社會主義經濟現代化發展而服務的觀念,考試成績并不是評價學生整體的唯一標準的觀念,摒棄教育為高等教育入學服務理念。教育質量應該是綜合素質的整體提高和個體個性特征的充分展現,改變了只有少數優秀學生才受到重視的局面。不應強調知識復制,而忽視實踐的培養,應樹立整體統一、因材施教、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教學理念,并付諸實踐。只有改變教育思想,才能為建立起以學生占主導地位的發展和素質教育的提高提供扎實的思想基礎。在課堂教育中,老師作為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引路人首先應該認識到小學語文在國民教育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在教學任務中應該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積極學習新的教學觀念,接受新事物的出現,摒棄迂腐古板的教育觀念與思想,避免受應試教育束縛教學任務的進行。幫助學生在新時代下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社會觀。
在整體教育素質提升的同時,也要關注個體的特長發展,課堂教育中要善于挖掘每個學生的優點并鼓勵學生勇于將自己的優點展示出來。
二、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巧妙將情景教學法運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首先小學生在該年齡階段擁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根據教學任務設定一定的生動、形象的的情景結合學生自身豐富的想象力,利于將語文課本中抽象的教學知識轉化為具體的場景。
情景教學可以進行情景劇結合多媒體為劇情提供背景和音樂渲染氣氛,加上必要的道具,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自我創造舞臺。將學生帶入課本中,切身體會課本內容。同時,教師應根據教學環境、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自己對教材的把握和理解,設計出獨特符合現代教學模式的教學方案,以保證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和生命力。在情景設置中,引導學生緊扣主題,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本基礎知識的掌握,對重難點的解析。學習新知識之前,可以設計有趣的教學問題,調動學生們預習課文的積極性,讓大家圍繞課文主題和同學們分享自己關于這方面的趣事,激發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
三、寬松的課堂,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
在進行教學任務時,應該摒棄應試教育的禁錮,孩子最好的老師是興趣,興趣是激發學生對未知事物向往的有效手段,是充分發揮學生自我學習的重要前提。為了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教師可以選擇通過各種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孩子主動學習,在課堂上積極思考發言,充分發揮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對一個自覺輕松的教學環境的創造與孩子在課堂教學中能否成分發揮主體性有著密切聯系。學生在自由、寬松的教學氛圍中自由討論,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意見。在平等、和諧、民主的師生互動模式和諧愉快的教學氛圍里,討論、交流、合作、創新才能夠進行充分交流;在課文互動中,老師應該抓住中心思想利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例如:“本片課文中主人公為什么要....”“從主人公這一系列行為中我們能學到什么?”等等一系列有目的有質量的提問。只有教師和學生在平等的地位上進行討論交流,才能激發孩子對知識的渴望度和課堂參與積極性。在課堂上給孩子打造一個平等、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營造和諧愉快的教學氛圍,學生能夠自由發表言論,和老師同學共同討論,在討論、合作、交流、創新進行交流;在教師和學生在平等的基礎上進行交流的基礎上,能敢于質疑“權威”并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奉獻精神。
四、融洽的關系,愉快的學習氛圍
好奇心是對一個新事物挖掘和展開一系列事件的開始,是引起和保持人們對新事物注意力集中的重要內在因素。學生的好奇心一旦被激發,學習過程將會變得事半功倍。輕松積極的課堂氛圍能有效地促進教學效率,提升師生互動率。在課堂教學中,老師應主動將學生置于主導地位,鼓勵學生積極發表言論,激發學生的思考能力。課堂上為學生們創造發言機會,尤其是后進生和膽量較小的學生,言語鼓勵他們積極發言,告訴他們不要害怕錯誤,錯誤不可怕,勇氣更值得人去學習。與此同時教師應主動營造民主、輕松、和諧、豐富的課堂氛圍,這是激發學生興趣和課堂活力的前提。以此達到調動學生的對知識和課堂活動的積極性,從而能夠正確認識到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學生才是課堂教學的主角的目的。而在為學生打造積極向上、良好輕松的學習環境,營造接受寬容的課堂氛圍,形成相互教學,共同進步的模式中,教師應從傳授者轉變為推進者,由管理者轉變為引領者,并應摒棄尊師的舊理念。尊重學生的個人學習體驗,讓學生能夠自由大膽地提問和表達意見。在和老師的討論中共同進步,只有在這樣一個平等,民主的教學環境中,學生才能愉快地學習問題,開始思考,將創造力發揮出來。在教學工作中,老師應該尊重學生的知識成果,信任學生的學習作為,欣賞不同學生的特長,班級內部能夠打造一個積極公平的教學氛圍和學習環境,樹立民主平等的教學觀念,不因多數而放棄少數,鼓勵還在積極參加課堂活動。在教學任務完成基礎上,可以開設主題手抄報,原創故事比賽,朗誦的課外活動等,提高讀寫,繪畫,創新思考綜合能力等。前期開設活動中,鼓勵學生在錯誤中進步,鼓勵學生“貴在參與”。語文課堂應該是一個開放,自由發言的場合,而不是呆板的向學生灌輸固定知識的場合。不應將教學結果只服務于應試教育測試中,而要應將民主平等的態度貫穿課堂上下。給予學生信任,學生才能喜歡漢語并學好它。要重視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和審美水平,使他們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結語:素質教育是促進人的智力發展和身體發育的充分民主,主動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的發展,是促進人的潛力和興趣,發展各方面的專業知識。同時,還包括人的道德修養和審美的發展。教育也是普及教育和全面發展,提高人的整體素質的關鍵,為了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標在本質上實現同樣的前景。素質教育是教育的全面發展和完善。從以上所述中看,素質教育在小學語文中的熟練應用是不可避免的戰略,在戰略實施中老師應該嚴格要求自己并發揮自身作為引導者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劉志,新課程小學語文教學的思考與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2017(13)
[2]張石長,小學語文素質教育淺談[J].速讀旬刊,2016(11).
[3]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所編:《陳鶴琴全 集》第五卷.江蘇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