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茜
摘 要:小學語文課堂從本質上來講是為了培養受教育學生的語文素養,并促進其發展,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有機結合。這一點在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中也有所體現。而相較于傳統小學語文教學而言,新課程改革下的現代小學語文教學則要顯得更具備先進性與人文性。而在小學語文教學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其愈加體現出趣味化與德育化的特點,本文從實際教學出發,對這樣的特點進行了探究與總結。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育、趣味課堂、德育滲透
小學語文課堂從本質上來講是為了培養受教育學生的語文素養,并促進其發展,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基,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有機結合。這一點在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中也有所體現。而相較于傳統小學語文教學而言,新課程改革下的現代小學語文教學則要顯得更具備先進性與人文性。
這樣的先進性與人文性并不僅僅體現在教學工具的革新上,還體現在教育理念的改變與教學方法上的創新。同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死記硬背不同,現代的小學語文教學不再單純的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其更加注重語文知識同學生興趣以及德育的結合。也就是說現代的小學語文教學已經理解到語文并不是單純的工具型學科,而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對于我國學生而言尤為如此,作為一門母語教育課程,其實踐的機會又經常存在,所以當下的小學語文教育更加注重保護和開發學生的好奇心、與對語文知識的興趣;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意識;同時也更加注重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
那么這一切到底該如何實現呢?
首先最關鍵的應當是語文課堂上的師生互動性,這樣的舉措從教改 意義上來講更多的應當是對傳統語文課堂教學的顛覆,是對新課程改革標準的一次深入實踐貫徹。而從細處著眼來看,則是對傳統師生地位的一次改變,由傳統的師本位更改為了教學圍繞著學生展開。這樣的師生互動性不單單建立在傳統意識形態的改變上也得益于教學資源的極大豐富,多種多樣的教學工具讓枯燥的語文課堂變得生動有趣起來。
而這樣的生動有趣也讓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求知欲望變得強烈起來,試想誰又不喜歡有趣的東西呢?皮亞杰的理論中則對這個年齡段的兒童的心理進行了分析。從心理發展上來看,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在認知上獲得了守恒性,思維上具備了可逆性,對自己身邊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心,從教育上來看,這正是教育工作者進行有效引導的大好時機。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互聯網、以及一些優質影視作品讓語文課堂變得活潑起來,將要傳授的語文知識滲透到其中,真正做到寓教于樂,即保有學生的好奇心與童心,又讓所學知識有效的為學生所吸收,這才是語文教學趣味化的真諦。
再則是語文課堂的德育問題,其實德育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是最容易滲透的,而關于這一點,其實傳統語文教學做的也不差,無論是從課文選篇上來看還是教師引導上來看,這些優秀的文章通常淺顯易懂,且對于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而言具有較強的感染力。而即便是顯得晦澀一些的文章,通過課堂的學習,其德育作用也往往會作用在學生身上,起到良好的影響力。
當然,相對比于現代語文教育而言,其并非沒有缺點。首先其缺點就體現在其德育方式過于生硬而且單調,單單通過教師利用課文進行的耳提面命是會起到效果,但效果究竟如何還有待考究,更何況,這樣的德育效率往往比較低下。
所以對于現代小學語文教學而言,德育應當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有所創新,同愈加先進的語文課堂教學共同進步,與不斷豐富的教育資源相匹配,切實讓德育做到與時俱進,在語文課堂教學的不斷深化改革推動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參考文獻
[1]丁紅.淺談小學語文教學如何實現快樂課堂[J].教學科學,2015.6.133.
[2]王萍.小學低年級語文快樂游戲課堂的構建[J].新課程學習(上)2014.10
[3]劉心浩.小學語文教學和德育工作的有效結合[J].課外語文(上),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