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 王倩俐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新媒體技術將人們帶入了全新的時代,打破了我國傳統的信息傳播模式,并將我國變得更加多元化、開放、自由,與此同時,新媒體也深深的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及社會的發展。當然,新媒體的信息技術是一把“雙刃劍”,由于新媒體技術的加入,不僅信息內容變得豐富了,同時也加快了信息的傳播速度,這給大家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條件。當這些信息同時出現時,倘若不能及時制止虛假和對大家生活不利的信息,將會影響大家的生活。傳統的傳播方式并不會及時更新大家的價值觀和思考問題的方式,因此在新媒體技術下傳播思想政治教育就變得尤為重要。當然,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主要針對的人群還是在校大學生,現代大學生在上學期間,獲取信息來源的主要方式就是通過新媒體技術,因此,大學生思政教育通過新媒體的方式來傳播,也使得當代大學生會更加關注思政教育。
關鍵詞:新媒體;多元化;雙刃劍;思想政治
新媒體技術不斷發展,但與此同時也要注意消除新媒體所帶來的安全隱患。新媒體不僅可以提供給學生們大量信息,也會有一些消極信息擾亂大學生正常生活。雖然新媒體技術的發展會帶來一些負面消息,但終究還是利大于弊,對于思想政治教育者而言,若不能及時的引進新媒體,將會產生落后的現象,思政教育引入新媒體的最大優勢就是會將最新最熱的信息傳播給大家,以此來提高思政教育的實效性。
1 新媒體時代的思政教育
1.1 新媒體時代的思政教育背景
在新媒體時代下,高校思政教育的背景并非是單一的。一方面,新媒體使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各種環境變得更加復雜,對大學生來說,他們的價值觀、學習及生活會受到影響。另一方面是新媒體信息的傳播方式,以及收集信息的方式得到改變,因此也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新興模式,對培養大學生的政治素養、價值取向有很好的幫助。充分合理的利用新媒體帶來的積極影響,但在傳播的過程中,也要注意大學生是否會產生消極的情緒。
1.2 新媒體時代的思政教育的有效方法
創新是作為新媒體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重要方法,需要大學生及學校老師等人的積極配合。首先通過一些媒介、或一些方式,讓大學生把他們對思想政治的理解表達出來,而傳播者也要尊重他們的理解方式,要加強學生與傳播者之間的平等意識,也可以幫助傳播者更好的傳播思政教育;同時也要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現實生活連在一起,讓他們隨處都可以見到、或聽到,不要讓大學生們覺得思想政治教育與他們有距離感,思想政治教育的表達方式也可以試著與網絡語言相結合,將那些難以理解的名詞變得更加通俗易懂些,讓大學生們可以更加輕松的對思政教育進行了解。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不斷的提高,并且要及時更新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不能一味的用老套的詞匯去傳播思想政治教育。最后,傳播者要對思想政治教育進行實時的了解,不能將錯誤、過時的信息傳播給大學生。綜上所述,內容的創新對于新媒體時代思想政治教育來說十分重要,但多年來,我國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并沒有實質上的改變,只是在形式上做出過一些調整,那也是根據時代的要求不斷進化的。如果在傳播的過程中發現內容有問題,要及時的調整并且優化內容,來提高思政教育的實效性。
1.3 新媒體時代的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徑
新媒體作為當代傳播信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便成為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傳播主要的途徑,同時利用新媒體也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的一次全新嘗試。新媒體時代的大學生思政教育還可以通過其他有效途徑去傳播。首先,可以建立有關大學生思政教育的特色網站,并定期發表有關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實時信息,將思政教育與學校的方方面面聯系起來,讓大學生們更加主動的去了解思政教育;其次學校可以在課程方面設置一些有關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課程,可以用公共課和講座等方式,給那些想要了解思政教育的同學們詳細的講解,同時學校也可以多開展一些關于思政教育的活動,讓大家都參與進去,也可以豐富大學生們的課余生活,學校還可以利用自身優勢去宣傳大學生思政教育,用學校所有的官方平臺去發布相關信息,如微信、微博、官網等等,通過發布有關思政教育的新聞來充實大學生的知識生活。最后,可以搭建一個帶有老師和學生以及一些其他的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平臺,同學們可以利用這個平臺暢所欲言,老師也可以在平臺上進行信息共享,將自己所了解到的信息分享給同學們,在這個平臺上,不僅可以分享思政教育的有關信息,也是讓雙方可以化解代溝的一種有效方式,這也許也會是一種十分有效的嘗試。
2 結論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是通過思想教育及有關思政教育的實踐活動對大學生進行培養,希望大學生日后可以領略思政教育的性質,了解并加深思政教育所蘊藏的真正價值,達成最終目標,也可以消除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誤解。新媒體作為當代傳播信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便成為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傳播有效的途徑,同時利用新媒體也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的一次全新嘗試。現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的方式也不止一種,但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傳播到大學生受到許多其他因素的制約,例如,傳播者、傳播方式、傳播環境等等,如果不能把這些要素緊緊的串聯在一起,就不會有明顯的結果,因此就需要其他不同的傳播模式來傳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就要構建出其他不同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傳播模式,同時也是為思想政治教育開辟了一條新道路。
參考文獻:
[1] 段海超,元林,王剛.論思想政治教育與傳播的融合——對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展的一點思考[J] 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4).
[2] 韓丹.新中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政策變遷研究——基于歷史制度主義的視角[D]華中科技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2012.
[3] 楊洪澤.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D] 東北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2012.
[4] 徐道立.網絡傳播文化下大學生思政教育對策探討[J] 新聞戰線2015(5)117-118.
[5] 教育部社會科學研究與思想政治工作司 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6.
[6] 許舒涵.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政教育手段研究[J] 電腦知識與技術2015(9)165-167.
[7] 季海菊.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南京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