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偉娜
摘 要:每個兒童都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不斷發展的個體。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為我們正確地看待兒童的發展提供了合理途徑。兒童在游戲中,在教師的引導以及與同伴的合作中,從而實現自身最近發展區的完成。
關鍵詞:最近發展區;兒童;游戲;合作
為了正確地解決發展與教學之間的關系,維果茨基提出了“最近發展區”理論。他認為,在教學中需要關注兒童的兩種發展水平—現有發展水平和潛在發展水平,這兩者之間的差距就是兒童的“最近發展區”。另外,維果茨基在批判游戲“本能論”的基礎上,提出了他的兒童游戲本質觀,認為應該從文化歷史發展的角度理解兒童的游戲問題。
一、游戲與發展的關系
游戲與發展是相互促進、密不可分的關系。一方面,游戲是兒童發展的源泉;另一方面,游戲的水平也會隨著兒章的發展而發展,從簡單到復雜。關于游戲與兒童發展的關系問題,以皮亞杰為代表的一方認為,游戲從屬于發展,兒童的發展水平決定了游戲的發展水平。但維果茨基指出,游戲應該領先于發展,游戲創造了兒童的“最近發展區”。
正如維果茨基所言,游戲應該是兒童發展的主要源泉,而不是消極被動的附屬物。游戲中包含了兒童進一步發展的可能性,并為下一步的發展創造條件。但是,兒童在游戲中的最近發展區卻不同于教學情境中的最近發展區。在教學情境中,兒童的最近發展區是教師在了解兒童現有發展水平的基礎上,預估了新問題的難度后創設出來的。而且兒童需要在教師的幫助下,才能達到更高的發展水平。而在游戲中,兒童是通過與同伴開展豐富的活動,自主地實現更高的發展水平,這種新的發展水平源自兒童的自我促進。因此,游戲在兒童的最近發展區中相當于教師在教學情景中的支架作用。
二、游戲的特點在幫助兒童跨越最近發展區中發揮的作用
游戲具有群體性、虛擬性、規則性和角色性等。游戲對于兒童各方面發展起著非常重大的作用,對于兒童實現新的最近發展區具有根源性的推動力。
1.群體性與兒童性格的最近發展區
3-6歲是兒童性格形成的第一個重要時期,是兒童性格自發形成的關鍵期。喜歡游戲是每個兒童的天性,游戲一直以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兒童。同時,游戲群體性的特點,符合兒童合群的個性。因此,游戲的群體性能夠幫助兒童克服性格中的不足之處,有效地幫助兒童跨越性格中的最近發展區。
2.虛擬性與兒童抽象思維的最近發展區
游戲的虛擬性能夠幫助兒童的思維擺脫具體事物的束縛,使兒童不僅學會按照對事物和情境的直接知覺和當時影響去行動,而且能根據情境的意義去行動。
伴隨兒童年齡的增長,最初的直覺行動思維逐漸發展,抽象思維開始萌芽,真正意義上的游戲才得以開展。在這個時期,游戲在兒童抽象思維的發展中扮演著一種符號的間接作用,使兒童的思維逐步擺脫具體事物的束縛。因此,游戲的虛擬性可以快速促進兒童抽象思維能力的發展。
3.規則性與兒童行為的最近發展區
兒童熱愛游戲中的主動和自由,同時游戲也在對孩子的行為提出要求。兒童游戲的發展,是由明顯的想象情境和隱蔽的規則所構成的游戲,發展到由明顯的規則和隱蔽的想象所構成的游戲。
兒童的游戲發展過程中,最大的變化就是規則的比重在不斷增加。維果茨基認為,當游戲的想象部分逐漸消退后,規則慢慢占據了學齡前兒童游戲的主要部分。因為游戲具有規則性,兒童不僅在游戲中學會了理解規則、服從規則,并且漸漸把規則內化在自己行為里。兒童學會把自己的期望與游戲規則聯系起來,不斷調整自己的行為以符合游戲中的規則,最大限度地控制自己的行為。
4.角色性與兒童認知能力的最近發展區
兒童在游戲中,通過扮演豐富多樣的角色,促進兒童認知能力不斷向更高水平發展。游戲中的每一個兒童都要擔任某一個角色,給兒童提供了認識事物的機會和途徑。比如兒童扮演護士,就會認識到護士需要關心、照顧病人;兒童扮演警察,就會認識到警察需要幫助他人、正義勇敢等。兒童認知能力的發展需要在游戲中,通過角色扮演不斷收獲和積累新的認知經驗,從而慢慢發展起來的。
三、游戲通過不同的合作方式建構兒童的最近發展區
“最近發展區”理論蘊含著一個重要思想:兒童的發展主要是通過與成人或更有經驗的同伴的社會交往而獲得的。兒童日常參與的游戲活動中,往往包含著不同形式的合作關系。在這種不同配對的合作關系中,兒童在更有經驗者的引領下不斷建構新的最近發展區。
1.兒童—成人配對
維果茨基認為,兒童在最近發展區內如果得到成人的幫助,會更容易吸收單靠自己的能力無法掌握的東西。其強調了成人的幫助,并且把兒童個體積極的建構過程融入到師生之間的相互作用中。在游戲中,兒童常常會和教師發生互動,產生兒童—成人配對的合作關系。教師在與兒童的合作中,根據兒童的現有發展水平,對其進行語言和行動上的引導與提示,推動他們向更高水平發展。
2.兒童—兒童配對
在兒童的游戲合作中,同伴間能力水平的差異不僅會影響游戲的進行及效果,也會影響兒童最近發展區的發展。在合作游戲中,需要有能力較強的“專家型”兒童,他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發揮成人的作用。能力較弱的兒童通過與“專家型”兒童的合作,獲得了高于自己原有能力的新知識,并根據自己已有的經驗進行內化,建構出新的意義,從而發生認知上的改變,形成新的最近發展區。
游戲的本質是社會性的,是由兒童的社會需要和其自身水平之間的差距所造成的產物。根據“最近發展區”理論,兒童的這種社會需要屬于兒童發展水平的上限。為了縮小愿望和自身水平之間的差距,兒童便通過游戲來轉移和替代這種不能立即得到滿足的愿望。因此,通過游戲的方式,才能不斷地促進兒童最近發展區的實現。
參考文獻
[1][俄]列夫維果茨基著.維果茨基教育論著選[M].余震球選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趙南.維果斯基“最近發展區”概念解析及其對幼兒園教學的啟示[J].學前教育研究,2006。
[3]王文靜.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與我國幼兒教學改革[J].學前教育研究,2000(6): 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