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美
摘要:隨著湘桂鐵路的施工完成,直接將桂林推入“高鐵時代”的行列。隨著高鐵的快速發展對于桂林的經濟以及旅游業帶來了大的機遇。而且在桂林,有很多風土人情值得被發現與傳承,其中侗族大歌就屬于其中之一。早前,侗族大歌就已經被列為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它已經不僅僅代表國家的文化而且也受到了世界的關注。在旅游業高速發展的情況下,這項文化遺產的存在并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證。本篇文章主要討論了三江侗族大歌在高鐵時代下的保護與傳承方法。
關鍵詞:高鐵時代;侗族大歌;保護;傳承途徑
引言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的傳統文化的發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礙,尤其是對于少數民族來說民族文化的傳承受阻帶來了民族文化迷失的困惑。因為當今社會的價值觀是以物質利益和社會利益為首要前提,這就讓文化發展的腳步停滯不前甚至會倒退乃至消失。隨著旅游業的發展,侗族大歌被更多的人聽見,民族的傳統文化得以被認同?,F在在三江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到弘揚傳統文化的大軍當中。侗族人通過歌曲表達了自己的情感,通過大歌與友交流,它代表著三江侗族社會的語言符號。
一、高鐵時代下桂北旅游行業發展狀況分析
湘桂鐵路和貴廣鐵路的開通,加速了桂林進入“高鐵時代”的腳步。交通運輸方面的快速發展對帶動桂林經濟的發展起著促進作用。作為交通樞紐的存在,為桂林的旅游業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當然在帶來機會的同時還伴隨著新的挑戰。
1.1帶動了旅游經濟發展
雖然高鐵的重要交通點是桂林市,但是對于周邊的旅游鄉鎮也帶來了經濟轉機。桂林的旅游業發展的大多是“鄉村性”的特色文化,所以在高鐵帶來的經濟發展下,桂林的周邊村鎮就抓住了這一機遇,在旅游業的大力發展過程中起到了促進市區與鄉鎮旅游經濟共同發展的新局面。
1.2旅游發展的格局得到了轉變
桂林作為兩條高鐵的相交節點,它的影響范圍是四通八達的,打破了以往的“易進難出”
交通格局,為旅游的發展帶來了新局面。因為高鐵的時速很快,并且到周邊其他省份城市的時間僅需一兩個小時就能到達,這使得桂林位于核心經濟圈之中,為桂林旅游的市場結構帶來了轉型。而且隨著高鐵的運行,游客的社會地位也參差不齊,來自于經濟發達地區的游客數量增加,所以對觀光品味的要求也大大提高。傳統的旅游產業已經不能夠獨立支持發展情況,這時就需要進行資源與配置的有效融合,從風景觀光向著民俗文化的欣賞、休閑度假等更加多元化的旅游模式之下靠攏。
1.3暴露了旅游業的不足
隨著高鐵的發展更加快速,人們對于旅游環境的高要求安全舒適,對旅游服務的人性化以及規范化,對于旅游設施等等一系列硬件軟件提出了更加嚴苛的要求。由于桂林的旅游業發展滯后,長期以來的累積問題沒有時間得到很好的解決。雖然桂林的發展迅速,但是在旅游黃金期時周邊城鎮的交通狀況人滿為患,這就嚴重阻礙了旅游業的發展速度。而且桂林相對于發達地區的經濟還是有一定的差距,在住宿展會等方面還是存在許多的問題,在旅游旺季的時候,住宿對于游客來說是不得不解決的問題,但桂林在這方面的發展還是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在旅游人數的快速增加,但是對于旅游景點的建設相關部門并沒有做好合理的規劃,因為娛樂產業匱乏,所以在景點中并沒有能夠使游客駐足的項目,所以造成營業經濟的不景氣,這樣惡性循環對發展旅游經濟是大為不利的。
二、三江侗族大歌在旅游發展中的價值
在經濟增長如此快速的情況下,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生活水平是逐漸增加的,娛樂方式也越來越豐富多彩。但在廣西,三江侗族人的生活方式仍然是質樸的,雖然娛樂的發展也會對年輕人造成影響,但隨著經濟發展,民族文化與旅游經濟相結合的情況下,讓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民俗文化所體現的價值。發展旅游也得同時有關部門開展有關侗族的民俗活動,在活動中進行侗族大歌的表演,可以吸引大量的游客參與進來。侗族大歌演唱場面恢弘大氣、旋律優美在這種民俗文化的開展中,是對侗族大歌的弘揚也是利于對旅游產業發展的促進,帶動了經濟效益。
三、三江侗族大歌的傳承現狀
對于中國來說,民族之間文化的不同都是具有其特色的。每個民族有著其獨特的語言與歌舞舞蹈,生活方式也是具有屬于自己民族的特色,這些生活方式的保留也是民族文化的傳承。民族文化的傳承對加深民族意識與培養民族自信有著重要的作用。而對于侗族人民而言,侗族大歌是振奮和鼓舞侗族人的優秀傳承。但隨著社會的發展,侗族大歌的發展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3.1技藝傳承出現危機
由于社會的改革進行,在提高了人們生活水平的同時使侗族人自古以來的生活方式得到了巨大挑戰。在上世紀90年代,侗族的大部分青年由于經濟的趨勢大都踏入了打工行列,隨著年輕人的離開,侗族大歌的歌隊不得不解散,歌唱的習俗也越來越少?,F在的侗族村寨中會唱歌的人越來越少,這就導致了這項技藝的傳承衰敗,出現失傳的危機
3.2大歌出現失真現象
隨著社會的發展,侗族人自己的語言被同化,開始使用漢語進行交流,這樣一來,侗族語言也會瀕臨危機。由于學生上課都使用普通話,青少年對于侗語的使用越來越少。在這種情況下,侗族大歌的傳承受到了更大的考驗,由于發音的不準確就會出現大歌失真的情況。
四、高鐵時代下三江侗族大歌傳承路徑
4.1構建旅游項目
傳統游客對于旅游大部分止于觀賞風景以及品嘗侗族沒事上面。但是在旅游業發展快速的現在,這些項目已經不能滿足于游客的需求了,他們更加希望融入當地的文化中去,進行體驗式旅游是現在旅游發展的新方向。根據這一特性,讓游客親身感受侗族大歌的魅力,從而對侗族大歌產生興趣。
4.2地域旅游項目合作
在一些特別的節日中,把歌曲融入到活動當中去形成帶有侗族特色的旅游文化。把侗族大歌的影響打造成三江具有影響力的品牌。在游客欣賞節目的同時也在不知不覺中傳播了民族的文化。
結語
在全球化的影響下,侗族大歌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受到了來自多方面的壓力,使得它的存在發展環境越來越嚴峻,甚至可能會遭到失傳的困境。在這種情況下“高鐵時代”的到來對于侗族大歌的發展總體而言是利大于弊的,在進行旅游開發過程中堅持可持續發展,秉持這一發展前提對于侗族大歌以及三江地帶經濟的發展意義都是有著積極的作用的。
參考文獻
[1]肖靜,高艷玲.侗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性旅游開發研究——以三江侗族大歌為例[J].桂林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2302:73-77.
[2]鄒建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背景下三江侗族大歌的傳承發展探究[J].大眾科技,2017,1912:115-117.
[3]狄松菊.旅游業的原生態民俗文化利用研究——以廣西侗族大歌為例[J].旅游論壇,2015,803:40-44.
[4]盧婷婷.高鐵時代下三江侗族大歌保護傳承的思考[J].歌海,2019,03: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