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燕
【摘要】?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基石,要培養具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人才,首先就要提升學生對于中華文化、傳統文化的重視,實現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創新,將傳統文化與民族精神作為今后學習生活的內在驅動力。但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有關于傳統文化的內容并未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主要是因為教師與學生對此認識不充分,在學習過程中流于表面,未能感受傳統文化的精神魅力與文化特色,導致學生傳統文化素養缺失,教學效率低下。為革新這一教學現狀,教育工作者應當重視傳統文化教學的重要性,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知識,肩負起民族文化傳承發展的責任。
【關鍵詞】? 傳統文化 初中語文 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33.3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20-177-010
優秀的傳統文化包含學生思維觀念、個性品格、愛國情懷等內容,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導入更多傳統文化內容,用傳統文化引導學生素質提升,有助于提升現代教學有效性,幫助課程改革推進與發展,實現學生的全面進步。
1.初中語文課程中的傳統文化價值體現
語文課程作為最重要的教學科目之一,傳承傳統文化是本學科義不容辭的責任,而初中生處于價值觀念、思維觀念發展的重要階段,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導入傳統文化、滲透優秀的文化與精神,有助于學生正確思維觀念的成長,幫助學生提升語文素養與綜合品質,也能為學生今后的學習與工作打下良好基礎,幫助學生養成正向的行為習慣與道德品質,改善當前青少年意識與能力缺失的問題。同時,在初中語文課程導入傳統文化內容有助于培養學生語文學科素養,拓寬語文學習的深度與廣度,引導學生成長為符合社會主義道路發展需求的中國式優秀人才。基于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應當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視,讓傳統文化成為教學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幫助學生繼往開來,快速成長。
2.初中語文傳統文化教學問題及產生原因分析
2.1傳統教學系統對傳統文化滲透不足
初中生具有一定的學習壓力,在現代教育框架下,學生學習任務重、接觸知識廣,部分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仍然沿用傳統教學系統,照搬應試教學模式,采用一言堂式方法講解傳統文化知識,著重讓學生記憶與背誦,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察內容較少。這一現狀是因為學校與教師并未樹立正確的傳統文化教學觀,導致教學模式單一、枯燥,即使學生在被動學習中提升了卷面成績,也會由于自身興趣的缺失而導致學過即忘,難以對傳統文化產生深刻理解,更遑論形成自己的思考。
2.2教師自身缺乏傳統文化素質
教學活動的主要引導者是教師,教師的傳統文化修養直接影響到教學效率。現今有很多教師對于傳統文化缺乏教學激情,認為現代社會與傳統文化內容脫節,對待傳統文化教學任務難以產生積極性,導致教師教學過程中縮減教學內容,將理論考核作為檢驗學生傳統文化知識的唯一手段,自身也因為對傳統文化不夠重視,一直停留在知識層面的教育上,導致傳統文化知識教學水平與學生身心發展缺乏統一。
3.提升初中語文傳統文化教學效率的方法策略
3.1從教材中提煉傳統文化內容,傳承經典文化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五千年發展歷程中留給后代的精神財富,具有獨特的民族特性,也是民族精神的傳承與體現,在初中語文教材中不乏與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的部分,教師可以通過課程導入等方式,將傳統文化融入到學生日常學習活動中,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強化學生的理解與感悟。如在學習《論語十則》一課時,教師可以挖掘其中的傳統文化素材,從精神、文化表現形式等方向引導學生思考古人的精神與思想對于現代實踐的指導價值,如“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一句,就體現出樸素而有效的復習觀,說明根據個人生活經驗的成長與思想觀念的轉變,在舊有的知識中也能夠得到更多新感受,對所學知識也能有多角度的認識。
3.2利用信息技術教學模式,豐富傳統文化教學內容
科學技術的推進、教學理念的革新,讓教育工作者挖掘出了更多教學模式,進一步補充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思維發展。信息技術教學具有生動形象、內容多樣等特點,深受教師好評。教師可以結合信息技術教學模式導入傳統文化內容,創設更開放、輕松的文化氛圍,用多樣的情境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如在學習《登岳陽樓》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視頻為學生播放岳陽樓的旅游宣傳片,讓學生能夠將詩句與現實生活到一起,豐富學生的感知,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3.3將理論導向實踐,用活動滲透傳統文化精神內涵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遠非初中語文教材內容所能傳達,但教材內容可以作為學生開啟傳統文化學習大門的鑰匙。為了提升學生的傳統文化素質,教師還應當將理論導向實踐,創設多種文化活動來加深學生的文化底蘊,在豐富的學習生活中感悟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教師可以在教材教學后導入相關聯的專題實踐活動,如讓學生找出課文作者的其他文學作品,在下節課開始的五分鐘內用朗讀、演講等方式,展開適當的拓展與延伸。也可以讓學生自行搜集資料展開多種合作交流活動,讓學生認識到傳統文化的豐富性。如教師可以利用“戲曲大舞臺”這一綜合性學習,讓學生課后搜集本地相關戲曲文化知識,從地方名人、特色劇種等方向進行研究,再讓學生用小作文的形式將自己的所見所感表達出來。在連貫的實踐活動中,學生能夠深入探索傳統文化奧秘,也能提升搜集、篩選與整合信息的能力,還能培養學生合作精神與表達能力,強化學生對傳統文化內容的感知。
[ 參? 考? 文? 獻 ]
[1]劉仁生.淺談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J].課外語文,2017(16):165.
[2]沈明華.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的滲透[J].中學語文:大語文論壇旬刊,2017(8):126-127.
[3]段澤運.淺析初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J].中學語文,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