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欽霞
培養小學生數學學習習慣,是依據新課程標準切實對學生有意識地進行訓練,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具備主動學習以及穩定的學習心理,為學生今后數學學習奠定優良的學習基礎。因此,培養小學生數學學習習慣,可積極促進學生今后發展以及提升數學學習質量,提升學生知識學習、問題解決以及智力發展的水平,在小學義務教育階段開展學生數學習慣培養工作,無論是對數學學科教學還是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都具有顯著的現實意義。
新課程不斷更新對小學教學以及學生能力、素質培養的要求,也為教育事業不斷發展注入新動力。小學數學是基礎性學科之一,伴隨著學生成長與成才,智育和德育培養都需要數學學科的加持。小學生思維敏捷,活潑好動,此時的學生剛開始接受教育,學習意識淡薄,是培養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的關鍵時期,學習習慣養成對學生發展影響深遠,且影響學生性格和智力開發。為提高學生知識學習效率、能力培養效果和智力挖掘深度,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順利成才,要將數學習慣培養作為小學數學教學的關鍵工作,并將數學學習習慣培養作為學生創新精神培育的主要途徑,讓學生在優良習慣影響下健康成長。
一、小學生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價值
新課程下小學階段的學習是學生基礎奠定的過程,小學教育的目的在于初步挖掘學生智力,讓學生形成優良的學習觀念,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數學學科作為學生智力開發的關鍵課程,能活躍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且鍛煉學生的反應能力,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智力提升的重要學科。在數學教學中,學生經常需要參與到觀察、猜想、操作、驗證等活動中,教師如果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養成相應的學習習慣,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將不斷被激發,以良好的狀態投入學習,形成正循環。數學學習習慣一旦養成,能彌補學生自身的缺陷,堅持每天的學習行為。比如,每天進行1分鐘口算,學生的反應能力、運算能力都會相應提升。日復一日地堅持,學生思維能力也將顯著提升,這樣在學習中就能處于優勢,快速完成學習并積累所學,多方位獲得成就感,為學生今后發展奠定基礎。
二、小學生數學習慣培養存在的問題
(一)學習意識不強
受年齡的限制和性格的影響,小學階段的學生處于一個成長階段,需要通過長時間的熏陶和引導才會形成明確的學習意識,將學習納入日常生活中,明白學生的本職工作是學習。剛步入小學階段的學生,在學習上更多依賴教師的教育和監督,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意識不強,只有在教師要求下才會去預習和復習相關知識,鞏固所學,形成必要的知識與技能,在需要的時候準確、及時提取運用。
(二)缺乏學習方法
學習方法是學生學習的需求,缺乏學習方法的學生學習效率低下。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一樣,都需要教師長時間的引導,有意識地在課堂上培養,才能讓學生具備學習的思想與意識,才能養成優良的學習習慣,在學習中強化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態度,是培養學習習慣的關鍵。但有些教師片面追求成績,缺乏對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引導,沒有對課堂教學進行科學規劃,不注重小學生習慣的養成,導致學生學習觀念和意識不強,無法滿足習慣形成的條件。
三、小學生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
(一)培養認真審題的習慣
在歷次調研考試中發現,審題不清是導致學生失分的重要因素。在數學教學中,教給學生審題的方法,幫助學生形成認真審題的習慣,可優化學生的學習能力,解決學生非智力因素導致的成績問題。審題習慣培養要從小抓起,讓學生面對問題先正確讀題、了解題目意思,之后提取有用的數學信息,理清數量關系,并按照題目要求去解答。比如,蘇教版一年級下冊教材中的這個問題:“商店里有一批傘,3天賣出54把,還剩5把。這批傘原來有多少把?”依據問題應該提取的數學信息是“賣出54把,還剩5把”“ 賣出的傘”與“剩下的傘”加起來就是這批傘的數量,題中的“3天”是多余條件,審題清楚了,就不會受無關因素的干擾。教師應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審題指導,切實幫助學生養成認真審題的習慣。
(二)培養規范表達的習慣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常常需要學生進行數學表達,或是同伴交流,或是單獨發言,或是小組討論,或是獨立書寫。古人云:“言為心聲,言乃說,心乃思。”表達清楚了,思維也會明朗清晰。比如:在《百分數的意義和讀寫》一課中,讓學生結合具體情況,規范地說:“64%是第一場投中次數與投籃次數相比較,表示第一場投中次數占投籃次數的64%。”這節課學生的表達嚴謹了、規范了,百分數的意義就會在表達中逐步建構和明晰。除了口頭表達要規范外,書面表達更要規范。書面表達的情形有:解數學題,用草稿紙計算,整理錯題本等。無論是在練習本上、作業本上或試卷上解題,都要規范書寫,就不會造成把自己寫的“5”看成“3”,把“÷”看成“+”;考試中,如果把草稿寫得規范有序,在檢查的時候,就很容易發現錯誤,糾正錯誤,改變粗枝大葉的行為,減少不必要的失分。
(三)培養及時檢驗的習慣
小學階段涉及最多的部分是“數與代數”,這部分內容包含很多口算、筆算、估算、解方程等。即便是“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也都離不開運算。在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在解題后及時進行檢驗。比如,筆算兩位數減兩位數時,可以用“以加驗減”的方法,也可以再算一遍,或估算一下看結果是否合理。在解方程時,可以根據方程特點和具體問題,將“解”代入方程中,看左右是否相等;代入問題中,看是否符合題意。檢驗的方法多種多樣,根據具體問題采用合適的方式進行口頭檢驗或書面檢驗,可以幫學生形成嚴謹的學習態度,提高正確率。
四、結語
習慣是學生情感和態度的展現,也是決定學生今后知識學習和能力培養的重要條件。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不僅能提升小學階段學生數學學習能力,還對學生今后學習和工作造成深遠的影響。作為數學教師,讓學生在獲取必要的數學知識的同時,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既能啟迪思維、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又能形成科學、嚴謹的態度,使學生終身受益,這樣的數學教育將更有價值。
(責編 孟 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