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美
中小學英語小學內容的銜接存在必要性,主要是學習習慣、教學方式、學生心理等都要求英語教學內容能夠實現中小學的銜接處理。本文分析了中小學英語教學內容銜接的必要性,總結了中小學英語教學內容銜接策略,確保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英語知識,形成英語綜合學習的能力。
一、中小學英語教學內容銜接的必要性
(一)學習習慣要求教學內容需要銜接
中小學英語教學的內容銜接有著重要的教育意義,從學習習慣的角度來看,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需要中小學教學內容的銜接。小學生的學習習慣養成處于初步發展的階段,因為其年齡小,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多數依靠教師家長的嚴格要求。一旦步入初中階段就必須考慮到學生的獨立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問題,必須讓初中生能夠學會督促自己,自我養成教育。如果教師能夠在英語教學內容的引導上進行發展與改進,那么學生就會更好地從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
(二)教學方式決定教學內容需要銜接
中小學英語教學方法的需要適當調整。因為小學階段所采用的教學方法多數是“教師引導,學生聽說訓練”,到了初中則是“教師講解,學生讀寫理解”,這樣就要求小學高年級階段就進行教學方法的轉變,讓教學內容產生更好地銜接,確保學生在自我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形成良好的學習能力。
(三)學生心理需求教學內容有效銜接
初中生的學習心理與小學生不同,學生越大越需要自我肯定和自我支配,學生在這種心理轉變下,需要英語教學內容有所轉變。小學教師如果能夠從學生的心理角度出發,把握小學中年級與高年級年齡段的心理差異,適當設計更為有利于促進學生獨立學習的教學內容,那么就能夠更好地實現教學內容的有效銜接。
二、中小學英語教學內容銜接策略
(一)從習慣入手,進行內容銜接
中小學英語教學內容的銜接策略可以從習慣入手,進行內容銜接。首先,小學英語教師要通讀小學英語教材,熟悉小學英語教材教法,以便融會貫通,達到新舊知識的自然過渡。特別是小學六年級與初中一年級的英語教材,教師要查找其相同處與共通之處,例如: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的教材中所涉及的特殊疑問句、一般疑問句、第三人稱單數、人稱代詞等知識在初中一年級都有所涉獵,教師必須找出這些知識點進行內容重組,便于學生能夠在初中階段更好地學習英語。其次,教師要重視在小學六年級開展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習慣。具體做法要做到:預習先行,勤學勤練,課外拓展。初中之后,學生的英語學習活動更多體現在獨立學習方面,小學六年級英語教學重視預習就是要培養學生這種獨立學習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授可以設計任務,以任務帶動學生預習,但預習任務的設計要合理、輕松,不能給學生太大的壓力,以免學生因為跟不上而放棄。例如:人教版六年級Unit1《How can I get there?》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任務:學會問路的基本句型,與媽媽進行簡單的問路對話,不會的要觀看微課。這個任務貼合學生興趣,又能將學生的潛能激發出來,同時微課的合理運用也是減輕學生負擔的關鍵所在。勤學勤練就是要保證學生步入初中之后能夠更好地完成眾多的學習任務,具體做法就是每天要求學生掌握一種良好的學習方式,包括:背誦英語課文、學會自己聽寫單詞、每日觀察筆記、進行預習復習整理工作,養成將弄錯的單詞、短語、句子、語法隨時記錄下來的好習慣;教師應指導并要求學生進行單元小結,對本單元的知識進行梳理、歸納、掌握等。
(二)從方法入手,進行內容銜接
中小學英語教學內容的銜接策略可以從方法入手,進行內容銜接。首先,要利用興趣教學方法開展教學活動,讓小學六年級的英語課堂也能夠保持興趣教學的有效銜接。例如:人教版小學六年級的教學內容《How tall are you?》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了情景內容,用英語表述班級內的一名同學,然后讓同學們猜一猜Who is she?這樣的猜一猜活動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提升了學生的聽力水平。游戲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小學英語教學不可缺少的教學活動和教學策略。在具體的分段講解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利用播音、搶答、跟讀、競賽等形式,讓學生不斷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進而愛上英語學習,從主觀角度出發,學會掌握各種英語訓練與學習的方式方法。其次,要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自學方法,教會學生使用工具書、借助生詞表,有的放矢地研讀對話或課文,初步了解將要學的基本內容,記錄預習中的疑難詞組、句型等問題,使學生產生強烈求知的欲望。要讓學生能夠掌握多學科綜合學習的方法,并且明確我們的英語學習不是完成教材上的任務,而是為了更好地學習英語學習知識,掌握英語聽說讀寫的能力,為更高階段的學習做好準備。
(三)依據學生心理分步驟完成內容銜接
中小學英語教學內容的銜接策略可以依據學生心理分步驟完成。首先,從五年級開始就逐步進行預習能力的培養,讓學生能夠逐步掌握預習的方式方法,獨立完成作業。其次,到了六年級就讓學生學會閱讀導學案和微課,并且利用這些資料進行多方面的英語知識的收集與整理。另外,到了六年級下學期就要讓其學習課外知識,自己查找閱讀資料,形成主動學習英語的動機與能力。最后,教師設計教學內容也要依據學生的心理分步驟完成。在小學五年級嘗試根據教材內容進行單元教學,留出更多的課堂時間讓學生進行獨立學習;到了六年級就組織學生進行課堂小組內的獨立學習活動,教師必須明確小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培養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根據教材內容拓展課外的知識體系;到了六年級下學期,教師安排的教學內容必須有類似“英語角”的英語實踐活動或者競賽活動,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完成學習活動的補充與能力培養。
綜上所述,中小學英語教學內容銜接策略要從習慣入手,進行內容銜接;從方法入手,進行內容銜接;依據學生心理分步驟完成內容銜接,借助英語教學內容的轉變,讓小學生盡早適應初中的學習環境與教學方式,保證中小學英語教學的過渡能夠順利進行。
(責編 張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