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會計電算化一直作為中職會計專業技能大賽內容之一,但隨著技術軟件的不斷革新電算化仍然是中等職業學校會計教學中的一個薄弱環節。本文從會計電算化存在的問題出發,結合會計技能大賽的內容以及企業崗位需求進行分析,提出優化會計電算化教學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職業教育;技能大賽;會計電算化
會計電算化課程的教學,一直都隨著市場技術更新在不斷革新,其教學要求不僅需要學生掌握理論知識更重要的還是實踐操作能力??墒?,綜觀現在中職學校會計電算化的教學現狀,卻與此要求大相徑庭。而與此同時一系列會計技能競賽不斷地呈現,如何充分的實現會計技能競賽對中職會計技能教學的作用的研究顯得尤為重要。
一、會計電算化教學現狀
(一)教學目標設置較低,教學內容不完善
我校在會計電算化教學上的課時安排為高二年級,每周4課時,為時兩學期。學生雖然通過學習基本順利地通過會計電算化考試,但通過幾次技能大賽的檢驗,可以發現存在一定的差距,學生缺乏實際工作能力,且走上工作崗位后適應能力較差,無法解決實際工作中各種各樣的問題,依舊不能滿足實際操作和技能大賽的需要。
(二)實訓條件有限,重理論輕實訓現象猶存
在電算化實際教學過程中,都存在重理論輕實訓的現象。而基本的教材內容步驟清晰,這些內容在上機操作上相對簡單,學生只要依照書本的操作演示,基本上都能應付,所以學生上機進行實際操作和模擬練習安排的課時往往比較少。但離開教材,換一套經濟業務操作題,學生往往不能夠熟練操作,存在照本宣科依樣畫葫蘆的漏洞。
(三)教材編寫及會計軟件選擇不合理
目前會計電算化教材雖較以前偏理論性有很大進步,但仍然存在不少問題。由于編寫時間倉促出現的很多問題,以及實訓題量偏少,學生根本不夠練。而我們會計電算化課堂使用的會計軟件是教育專版,與實際企業具體財務軟件還是存在著較大的出入。同時每年的會計技能競賽中,會計電算化等財務軟件的更新速度緊隨社會發展需要,很多中職學校硬件設施無法及時跟上,導致比賽效果不盡如人意。
(四)師資水平有待提高
會計電算化教學需要的是既精通會計理論、業務的相關知識,又熟練掌握計算機專業知識的雙師型復合型人才。此外,會計財務軟件隨著社會科技發展,它的技術更新往往沒有這么快普及到每位教師,教師很少或沒有機會與同行溝通,也沒有渠道與已實施電算化的單位溝通,也是造成教師知識面窄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師能力的高低是制約會計電算化教育的一個重要因素。
二、會計技能競賽的內容與作用
會計技能競賽依據教育部新頒布的《中等職業學校會計專業教學標準》中的專業核心知識和技能,適應現代職教體系對中職基礎性職業教育的屬性定位,對接小企業出納、會計、代理記賬員等主要工作崗位,重點檢驗本專業學生對小企業會計準則、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等會計相關法規制度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對從事小企業出納、會計記賬、報稅工作及會計電算化軟件操作的工作能力。
(一)會計電算化操作內容與標準
資料模擬制造業企業一個月的40-50筆經濟業務,執行《小企業會計準則》和現行稅法,運用記賬憑證核算形式,經濟業務主要以原始憑證形式呈現,選手根據題目要求完成相關業務處理。而其評分標準更是符合現實業務需要:
(二)會計技能競賽的作用
職業學校的發展一直強調“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其專業設置也緊貼整個市場的需要。而會計技能大賽更是與時俱進,緊跟企業的技術更新,緊扣社會人才需要。會計電算化競賽在比賽設置上更加貼近市場,突出實用。
1.推動中職會計專業教學改革
會計技能大賽圍繞職業能力的評價確定競賽內容,按照企業所需的會計電算化崗位完成工作任務的實際需要規劃具體項目。因此在課程體系的建立以及教學內容的選擇中需要按照“實際、實用、實踐”的原則,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通過會計技能競賽,從而推動《中等職業學校會計專業教學標準》在中職會計專業教學中的普遍應用,引導會計專業基于工作過程,注重職業判斷、強化理實一體的教學改革,提升會計專業信息化教學水平,提高中職學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2.加強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
通過中職會計電算化比賽,能夠檢驗各中職學校學生運用會計信息化軟件進行會計業務處理能力。通過比賽,可以檢驗學生對基礎會計、企業財務會計等專業知識的掌握。而財務軟件的操作在今后的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也是會計職業技能培養的一個重中之重。
三、以技能大賽為切入點,提高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針對目前的現狀,以及綜合考慮會計技能競賽的作用,筆者認為應充分發揮會計技能競賽的指揮棒作用,真正做到“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的宗旨。以此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改善會計電算化課堂教學模式,推動會計專業的持續發展。
(一)基于技能競賽調整課堂教學模式
基于技能競賽的會計電算化實踐教學重在對教師、學生的思想滲透,將“要我學”變為“我要學”,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積極引導催化,爭取將每一次課堂競賽作為會計技能競賽的效應輻射到每位同學身上,引入競爭機制,在課堂上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會計技能競賽不再單單是小部分同學與教師的事情,也正好積極響應了近幾年的“面向人人”技能競賽宗旨,讓每位同學的綜合能力都得到檢驗與提升。
“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將技能競賽與日常課堂教學相結合,讓學生人人參與、人人動手,提升整個會計專業學生的會計電算化實踐能力。通過組織日常模擬競賽,給學生提供模擬的競賽氛圍,通過班級競賽、年級競賽、專業競賽,提高技能訓練的有效性,真正將課堂教學與競賽實訓相結合,做到理實一體化。
(二)基于技能競賽增強企業導向下學生實踐水平
會計電算化競賽的一些項目設置都是通過一定的市場需求調查,中職職業教學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服務于企業。“會計電算化”本來就是一門實操課程,學校教學使用的軟件也與企業應用的軟件的更新應完全相同,因此,最好的教學效果就是能實現教學與企業實戰的無縫鏈接,通俗一些來講,就是企業電算化崗位需要掌握哪些技能,具備哪些素養都能在課堂內實戰一遍。所以,首先要對企業開展市場調研,了解企業會計電算化的相關崗位設置,以及各崗位的職責和能力要求。如何設計好該課程的“技能樹結構”,需要對會計電算化崗位的具體要求和實際工作流程有明確的認識,才能細化課程知識體系,組織項目任務,推動教學開展。所以前期準備工作不容忽視。
(三)基于技能競賽實施多元化考評
會計技能競賽不僅是中職會計教學的導向,更是中職會計教學設置科學教學評價機制的一個參考和借鑒。同時采用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相結合的評價體系;評價內容應該涵蓋專業能力、社會能力、辦法能力和個性能力等綜合能力評價;評價的主體不只是教師,可以分為自評、組評、師評三級評價。的階段性學習內容考核和期末綜合性考核以日常競賽模式展開。考核點不僅按照會計技能競賽標準針對會計電算化知識理論和賬務處理實踐能力的掌握,還需包括學生的自主學習、溝通協作、團隊精神等方面,從而達到考評多元化的目的,有利于職業素養提升。
(四)基于技能競賽提升師資隊伍技能水平
技能教學水平的高低,教師也起著重要作用。結合校企合作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將教師送出去,有組織有計劃的安排教師去企業實踐學習。只有真正融入一線,教師才能不斷更新技能,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同時積極引進校外高技能人才,請行業內經驗豐富的專家來校指導教師,這樣可以了解并掌握最新的會計電算化技能信息。
總之,會計人才的培養是長期的工作,我們的課題改革不是一勞永逸的,要不斷在實踐中探索改革,我們會不斷探索會計電算化課程的教學模式,為今后的電算化課程改革進一步提供理論支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完善課程設置,培養出更多的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夏迎峰.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J].科技創業月刊,2015:75-76.
[2]王大勇.中職會計電算化教學內容和方法的若干思[J].活力,2012(12) .
[3]劉新勇.職業院校會計技能競賽對專業教學的影響分析[J].市場論壇,2014(08).
[4]林芳.淺析中職會計電算化實訓問題與分崗實訓策略[J].經貿實踐學,2015(9).
[5]黃朝邦.會計技能競賽對現代中職會計教學產生的影響及對策[J].中國外校外教育,2016(1).
[6]2018年金華市中職學校學生“會計技能”賽項規程
作者簡介:章佳飛(1993.01-)女,浙江金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