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澤邦
摘要:隨著教學改革的推進,更多的新型教育模式展現開來,而定向運動在體育運動中也屬于較為新穎的一種,并且受到了眾多學校的廣泛應用。但是在具體實踐中的實際訓練效果不甚理想,教師及學生對開展定向運動的意義不夠明確,所以本文作者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并提出了提高中學生定向運用訓練效果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中學生;定向運動;訓練效果
定向運動是目前體育項目中最新型也最受學生喜愛的一項運動項目,它是一種通過指北針、地圖在地貌上進行探索的運動,定向運動在中學教學中的應用傳播方面還沒有完全普及,但是已經在大部分學校中作為一項特色體育教學來進行了,這樣不但豐富的體育教學內容,同時也優化了體育文化環境,讓學生的體、智、能都得到提高,但是由于多種制約因素的存在導致了中學生定向運動訓練的效果得不到顯著提高,因此,需要廣大體育工作者不斷探索出更好的有效對策進行解決。
一、中學生定向運動訓練影響因素
(一)教師因素
教師在定向運動訓練的實施過程中是主要的核心人物,因此教師的訓練水平與訓練效果有著直接的關系。在眾多的中學院校中,大部分定向運動教師都沒有受到過專業系統的培訓,大多數都是兼職,其中有一部分教師是通過書籍、網絡等途徑進行學習、了解定向運動之后才開始對學生實施訓練教學的,所以當前中學定向運動教師訓練水平不高、素質薄弱,我們可以從兩方面來進行探討。首先,訓練內容缺乏重點。定向運動訓練不僅鍛煉的是學生的體力也是對智力的一種考驗,在實際訓練中如何讓學生快速的識別地圖并通過有效的運動形式找到正確的目標這一過程是極為復雜的,教師假如沒有經過系統性的訓練學習,很難掌握好教學過程中訓練的要點,由此會造成學生學習吃力。其次,缺乏有效的訓練手段。國外的定向運動訓練要早于國內,而國內許多兼職教師往往進行定向運動訓練時采用的都是傳統的教學手段,缺乏學習和了解先進訓練理論與手段的交流平臺,所以即便短時間內取得了一定的訓練效果,但并不是理想的訓練形式。
(二)訓練資源因素
開展定向運動訓練的最大因素就是場地資源、訓練資源。場地資源匱乏多是由于校園場地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如:樹林、教學樓、樹林、休息區等,而能夠利用的也只限于操場,不能實現定向運動訓練中“野外探尋”的要求,這也無疑讓定向運動與其他體育項目一般無二,毫無特色,學生在訓練中也會感到乏味,效果不佳;訓練資源是指訓練資料較少,相應的視頻、書籍都比較匱乏,甚至沒有專門講述的定向運動訓練手冊,所以這樣既缺乏科學的訓練指導,也不利于訓練效果提高。
(三)學生因素
學生主體地位在教學中十分重要,然而在中學定向運動訓練中卻沒有將學生的主體性充分發揮出來,教師往往以“偷懶”的思想在訓練中,只注重于灌輸,忽略了學生對定向運動的需求,由此就造成了學生的積極性逐漸降低。學生是整個教學中主體,也是當前新課程改革鐘祥強調的內容,而在目前的中學定向訓練中學生的主體性不但沒有突出,學生也喪失了參與定向運動的積極性,不能切身的感受到定向運動所帶來的快樂與刺激,從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定向運動訓練效果的提升。
二、提高中學生定向運動訓練效果的具體對策
(一)加強宣傳力度,增加學生對定向運動訓練的了解
定向運動訓練對于中學體育訓練來講具有重要的作用,需要各個學校給予高度的重視及廣泛的應用,加強對定向運動訓練的宣傳,讓學生對定向運動訓練有更加充分的認識與了解,這樣才能使學生對定向運動及訓練過程有更加詳細的理解,才能夠主動投身于定向運動的訓練中,同時在定向運動訓練中找到其中的樂趣、掌握更多的知識,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及綜合技能。校方也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合理的方式來進行宣傳,如利用自身學校的校園網站,設置定向運動專欄,或者借助校報、校宣傳欄等多種媒介來介紹定向運動訓練,此外校方還可以定期舉辦定向運動的比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接受、喜愛、參與定向運動的同時也能夠接受與其相關的訓練。
(二)強化師資力量
師資力量在中學體育教學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想要有效地開展定向訓練,就需要中學體育教師詳細了解定向運動的相關內容,并引導學生參與其中,而想要達到定向運動訓練的實際效果還需要教師不斷的領悟與檢測。因此,定向運動訓練在在中學體育訓練中的有效開展,雄厚的師資團隊是前提條件,也是提高訓練質量的關鍵因素。然而學校也需要對體育教師的專業知識以及訓練水平的提高進行定期培訓,給予他們更多的學習平臺,更多的實踐機會,提高他們的訓練能力。同時學校也可讓在校教師參與定向訓練活動,在切身體會中獲取更多的經驗。此外,也要促進教師與教師之間的互動交流,在溝通中互相探討,從中積累更多的定向運動訓練經驗,彼此間互相幫助、互相學習,提升各自的教學水平,為定向運動訓練的有效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突破心理防線、敢于創新
相較于其他運動項目來講,定向運動具有較強的挑戰性。定向運動的活動場地一般設立為丘陵、森林等地形多變、人員稀少的區域,這些地域的視野有限,其中會看到不少灌木叢、雜草、坑、溝渠等,甚至還有土丘、圍欄、泥洼地、獨木橋、山崖等,同時也會出現由于地圖識別錯誤而迷失方向。這樣一項運動是需要個人獨立完成的,所以參賽者一定具備吃苦耐勞、膽大心細、冷靜堅強的特點,以及敢于拼搏的意志。因此,如何敢于嘗試更多未知的事物,是每個人必須要面對的心理挑戰。參與者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打破傳統思維的束縛,不斷探索新的途徑及方法,才能實現最終的目的。而在當今教育教學中,主要提倡的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提高,所以定向運動在中學體育中的開展,不僅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也從很大程度上培養了學生的意志、挑戰了學生的心理,對他們今后的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
(四)加強學生戶外技術、注重安全意識的培養
參加定向運動需要學生熟識地圖及指北針的運用方法,以及緊急傷病處理、野外生存知識、安全知識等,這樣可以為學生戶外運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學生參加定向運動要注意環境的保護,要懂得在大自然中控制自己的行為,要有一定的自覺性。在實際的定向運動訓練中,由于定向運動本身具有人員散、場地多變等特點,所以要特別強調對學生安全知識的訓練,同時也要加強組織管理工作。重點是校外學習,必須要提前做好地形考察工作,對危險性高的地區在地圖中進行重點標注,在實際場地做好警示提醒。對于路線中極其危險的地區要注意避讓,避免學生進入。
(五)增強學生定向運動訓練主動性
學生由了解到喜愛再到主動參與定向運動,對此教師要給予他們更大的尊重,凸顯他們的主體地位,在實施定向訓練時,教師要注重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尤其是較為困難的問題要和學生不斷的探討,引導學生找到合理的解決方法,這樣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主動性,還可以讓學生參與其中。而且提高學生的主動性還需要教師為學生進行合理的訓練設計及評價,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加深對定向運動訓練的了解,認清自身的學習狀況,找準自己在定向運動訓練中的位置,從而更有利于投人訓練的進行。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中學體育中定向運動訓練的開展,要符合體育訓練的發展,也要結合新課程改革的素質教育理念。而想要實現更好的訓練效果,還需要提高中學體育教師的訓練水平,為學生提供更好的訓練機會,才能提高學生整體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陳國慶.淺談如何提高高中體育教學的有效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5,02:207.
[2]王肖肖.高中體育教學中定向運動訓練的淺談[J].讀與寫,2015 (06):161.
[3]房施龍.定向運動核心理念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時效性研究[J].寧夏師范學院學報,2014,06: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