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
【摘要】加強民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機制創新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背景之下,對于高等教育立德樹人價值目標實現的必然選擇,也是推動民辦高校不斷發展壯大的內在要求,更是提高學生自身綜合素質的迫切需要。雖然我國民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經過若干年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總體看來還存在諸多不足。在新時代,應當以加強民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機制創新為抓手,形成教書育人、科研育人、實踐育人為一體的內部整合機制,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組織育人相統一的外部協同機制以及文化育人滲透教育全過程的價值引領機制,最終建立起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系統育人模式。
【關鍵詞】新時代;民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民辦高等教育作為一種社會主義教育的新模式也獲得了廣闊的發展機遇與空間,并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與此同時,隨著民辦高等教育的不斷發展,民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為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也引起學術界的普遍關注。黨的十九大報告對我國所處的歷史階段作了深刻判定,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
1新時代民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機制創新的意義彰顯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個歷史性的概念和范疇,不同的時空場域中會呈現出不同的時代性特征和階段性特點。作為一種新的歷史方位,新時代為民辦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新的機遇和挑戰,從而也規定了民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這個時代的階段性特征。正是由于新時代的到來,改變了民辦高校發展的時空背景,進而對民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機制創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就民辦高校本身而言,它是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及其他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利用非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面向社會舉辦的高等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它是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其定義可以看出,民辦高校事實上是一種兼具盈利性與公益性的市場化機構,即一方面由于辦學主體的市場化運作,它必須遵循基本的市場規律——資本的逐利性,這就要求民辦高校在具體運行過程中考慮成本—收益比率,得到經濟回報;另一方面由于教育本身具有公益性特點,因而就要求民辦高校要考慮社會效益,提高辦學質量。正是因為民辦高校兼具盈利性與公益性特點,從而就需要它們在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或者盈利性與公益性之間保持適度張力和動態平衡,不可偏廢其一。
2我國民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現狀
雖然我國民辦高校經過了數十年的蓬勃發展,無論是從發展態勢還是從發展趨勢上都相對較好,但從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加以考量則不難發現,我國民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實上難以與其發展態勢相適應。總體而言,民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相對于民辦高校的發展水平而言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即使在民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越來越受到重視的今天,其思想政治工作狀況既難以與民辦高校發展水平相平衡,也無法與新時代相對接。
受民辦高校領導體制的影響,思想政治工作在民辦高校之中未受到應有的重視。不同于公辦高校實行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我國的民辦高校實行的是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因而在有些民辦高校,黨委的作用存在被邊緣化的現象。這種邊緣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兩種形式:一方面雖然按照相關規定,如作為學校二級學院的獨立學院的黨組織的相關負責人應當進入董事會成員之中,但黨組織負責人的董事會成員角色與學校層面或者是學校下屬的學院的黨組織負責人在話語權以及地位和作用方面存在很大差距。若是董事會本身運行不正常,則黨組織負責人董事會成員角色則相當于擺設,并沒有實際的權力和權限。
3新時代民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機制創新的路徑選擇
思想政治工作的實踐表明,建立有效的運行機制,是實現思想政治工作育人目標,彰顯思想政治工作育人價值的關鍵所在。在民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發展過程中,雖然形成了一套相對穩定的育人模式,但從運行機制的角度來看,民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育德育人過程中還缺乏與新時代有效銜接的育人機制,致使民辦高校在實現育人目標、彰顯育人價值時還缺乏相對穩定性和系統性。因此,為提升民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應當建立起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系統育人模式,同時要形成教書育人、科研育人、實踐育人為一體的內部整合機制,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組織育人相統一的外部協同機制以及文化育人滲透教育全過程的價值引領機制。
參考文獻
[1]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路徑研究[J].李立,周義.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年16期.
[2]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徑探索[J].張阿蘭.黨史博采(下),2019年01期.
[3]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以“全”為徑 用“新”作舟[J].蓋逸馨,張濤.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8年01期.
[4]新時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路徑[J].高靈濤.決策探索(下) ,2019年01期.
[5]高校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實踐邏輯[J].張廣斌.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9年01期.
[6]珍視新時代大學生社會主義人生觀價值觀的生長——基于幾個價值觀認同度的調查分析[J].胡劍慧,陳曉靜.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8年07期.
[7]“新時代”范疇“進課堂”的教學思路探析[J].胡涵錦.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 2018年07期.
[8]新時代大學生網絡話語權的引導化育探析[J].林輝.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9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