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語文不但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還是工具學科,語文學習對學生的發展有重要意義。小學階段是學生語文學習的關鍵時期,閱讀能力是人必備的基本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理解力,實現持續發展。經過一年級和二年級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量的生字詞和一定程度的學習方法,閱讀障礙相對減少。三年級的學生認知能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邏輯思維和理解力都得到了顯著提升,教師應在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知識儲備的基礎上采用適當的方法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調整課堂結構,增強閱讀興趣
在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下,教師沒有把握好自己和學生在教學中的關系,教師在課堂中占據著主導地位,嚴格按照大綱要求按部就班地講課,學生體會不到閱讀的樂趣,學習積極性大大減弱。在閱讀教學中,傳統教學結構一般是“默讀——齊讀——提煉中心思想——體會文章感情”,這種教學結構單一、機械化、靈活性差,學生閱讀興趣低、閱讀效果差。教師要熱愛學習,不斷汲取新的養分,敢于創新。為了改變閱讀教學的現狀,教師要及時調整課堂結構,“速讀——范讀——討論——探究”這樣的教學模式更加靈活,把學生放在了課堂的中心。
以學生為中心展開課堂教學,學生能最大限度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不僅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而且能通過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對文章產生獨到的見解,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
例如,在講解《不懂就要問》這篇課文時,我們要改變以往的課堂結構。本節課以自主探究為主要方法,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標注好不懂的地方,例如什么叫“私塾”、私塾和現在的學校有什么區別。學生提出這個問題時,教師要針對這一問題補充背景,讓學生在相應的文化背景下解決這個問題。高效的閱讀教學應該是學生自由閱讀,經過自己的思考后提出問題。教師應該立足于學生的問題,從學生的問題出發,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深層次地理解文章。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獨立的思考,通過自己的思考獲得對文章的正確理解。對語文教學進行適當的調整,能增強學生對閱讀的興趣。
二、優化教學方法,提高閱讀效率
三年級的學生識字數量有限,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還是會出現生字詞和難以理解的句子,給閱讀造成阻礙,因此學生還是難以獨立快速閱讀一篇文章。除此之外,在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下,教學方法單一,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注意力難以集中。而閱讀對學生的注意力有很高的要求,面對現在的教學處境,教師要及時調整教育方法。依據學生現階段的身心發展情況和學習基礎,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例如小組合作閱讀、分角色朗讀、舞臺劇等。這些方法靈活有趣,閱讀不再枯燥乏味,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大大提高,閱讀效率得以提升。教學方法有很多種,但是教師要根據自己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選擇一種適當的教學方法。
例如,在學習《去年的樹》這篇課文時,可以采用小組教學的方法。以小組為單位,在速讀的同時畫出不認識的生字詞,在小組內討論解決這些問題。在解決生字詞的基礎上,學生在組內分角色朗讀課文,有利于學生把握文章中對話間的關系,理解文章內容。學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感情后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演繹一個小型的舞臺劇,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表現力,在此基礎上能提高閱讀效率。
三、革新教育觀念,培養閱讀思維
在素質教育中,閱讀在語文試卷中占有很大比重。閱讀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重點,這種教學的目的在于提高學生閱讀技巧,使學生能夠靈活運用解題技巧解答閱讀題,獲得更高的分數,閱讀變得功利化、模式化,失去了閱讀原本帶給學生的快樂,這并不是閱讀教學的真正目的。閱讀教學的真正目的是通過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鍛煉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在閱讀過程中,要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和聯想力,當學生的想象力和聯想力得到充分發展后,更容易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物的思想感情,這樣才能使閱讀教學變得高效。
例如,在學習《一塊奶酪》《在牛肚子里旅行》兩篇課文時,教師著重引導學生感受這兩篇課文的語言特點,運用修辭手法,感受童話的特點。在學生閱讀之后,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借助國王、黃昏、廚房、冬天等詞匯發揮自己的想象,根據自己的想象創作一個童話故事,這不僅鍛煉了學生的閱讀能力、想象能力,還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語文教學是非常靈活的,不能有較強的目的性,同時語文教學的各個方面是相互貫通的,教師要及時優化自己的教學理念,培養學生的閱讀思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四、豐富實踐活動,創設閱讀氛圍
教師要把語文課堂延伸到課外,充分利用學生的課外時間。小學的教學任務不是很艱巨,有充足的時間開展實踐活動。教師要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根據課文特點,利用合適的實踐活動豐富學生的閱讀經驗。例如,在學習《古詩三首》《富饒的西沙群島》《海濱小城》和《美麗的小興安嶺》這幾篇課文之前舉辦讀書會,學生分享自己最喜歡的一篇寫景散文,講一講這個風景美在哪里、作者在其中蘊藏著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在分享自己喜歡的散文作品后,學生對寫景散文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礎上學習這四篇寫景散文,學生會更容易體會到作者通過描寫美景表達的思想感情。從學生感興趣的角度切入,給學生分享、展示的機會,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五、結語
總之,閱讀是一個人的基本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對其他科目的學習也有積極的作用,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方法能讓人終身受益。在小學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堅持教育以人為本,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高效的閱讀方法,這對學生的長遠發展有重要作用。在提高學生閱讀興趣的前提下,教師要不斷革新自己的教學理念,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閱讀思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責編 孟 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