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紫薇
美國心理學家威譜·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加以賞識。”喜歡得到成人贊賞是幼兒的心理特點,由于“兒童的情緒和情感表現是外露的、坦率的、真摯的、毫不修飾的”,因此,幼兒受到贊賞后便喜形于色,與成人關系更加親密,并且樂意按成人的要求做得更好,一定程度的激勵教育是必要的。但是,賞識教育如何做才是有效的呢?
鼓勵孩子表達
淘淘正在一個人玩樂高。平時非常活潑大方的他,連著兩天沒有什么動靜,我耐心地與他溝通,他將自己悶悶不樂的原因告訴了我,“老師,我爸爸媽媽總是說我,我想被夸。”
這樣的一幕給我深深的觸動。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一部分家長極度溺愛孩子,孩子打了爺爺一下,奶奶要在邊上夸一句:“寶貝力氣可真大。”這種對待孩子兩極分化的態度十分明顯。結合這兩種情況,怎樣引導家長正確把握教育的尺度,我的心中有了計劃——為孩子、家長和教師,建立一個“夸夸群”。
其實,“夸夸群”本身是以夸贊群友為宗旨建立的微信群,我認為經過一些加工處理,這種形式值得借鑒。建立“夸夸群”后,我鼓勵孩子們每天晚上回到家中,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在群里或是用語音,或是用文字,夸一夸自己今天最想夸的人——可以是自己、家長,也可以是老師、同學。同時,在群里把被夸的人圈出來,大膽表達。通常情況下,被夸的人也會表達感謝,形成互動。通過這些小細節,家長和教師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孩子們也在這一次次的夸人與被夸中,敞開了心扉,收獲了勇氣與成長。一些挺害羞的孩子,平時不知道怎么表達情緒,如今,也開始大膽地放開交流,我們當然樂見其成。
讓家長學會激勵
“夸夸群”建立后,家長們非常樂意在群里積極發言。在這里,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能被夸獎,但賞識和激勵不是盲目的表揚,而是接納錯誤,承認差異。如果我們盲目地去夸贊孩子,那么孩子認為自己的行為是正確的,為了贏得成人的夸贊,孩子還會去做相同或者類似的事情。久而久之,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就會受到成人的影響。
夸贊前,我們要理解夸贊、表揚的意義。表揚是正向強化,可以強化幼兒良好行為再次出現。在表揚時,要看孩子的行為是否真的值得表揚,有沒有比之前進步了?如果有,再去針對幼兒的某一點進行表揚。成人不能用比較寬泛的話語:“你今天的表現不錯哦。”“你這次的表現讓我覺得很開心。”幼兒的語言理解能力是有限的,使用這些比較寬泛的語言,表揚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如果教師和家長在表揚幼兒時針對具體事件,那么表揚的效果就會有很大的不同。例如:“你今天能自己吃飯,真能干!老師覺得很開心!”這樣就能讓幼兒對自己的具體行為做出正確的判斷。表揚幼兒,其實就是要讓幼兒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依賴別人的幫助。從而漸漸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使他們了解自己可以做哪些事,慢慢按照老師的要求努力。
教師要因勢利導,在群里發揮引導作用,在保護孩子和家長自尊心的同時,讓大家明白哪些是真正值得夸獎的;如果錯了,應該怎么改善,錯誤也是教育的機會。教師會為孩子的進步而高興,也會為孩子的失敗而難過,不管我們用了什么方式去支持家長,最終目的總是為了孩子。而通過“夸夸群”里細致的工作,家長也更加相信我們,支持我們。
(作者單位:北京市通州區張家灣鎮張家灣中心幼兒園)
責任編輯:谷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