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
【摘要】 ?高中語文相對于高中其余學科來說有很大的不同,高中語文對學生主要是培養學生有關文學方面的素養。而且,高中語文對學生自身修養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近幾年由于傳統文化的興起,高中語文教學也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重視。如何有效的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加強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是本文主要闡述內容。
【關鍵詞】 ?高中 傳統文化 語文學科教育
【中圖分類號】 ?G633.3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02-074-01
在高中語文的學習過程中,對學生文學素養的培養相對來說是更為重要的內容,它為學生后續進行更深層次傳統文化知識的學習研究奠定基礎。由于國家在近些年來的快速發展,國民素質的不斷提高,傳統文化這個名詞又重新回到人們的視野中。在高中語文課程中對傳統文化產生怎樣的影響,如何加強傳統文化的教育,是教師高中語文教學主要的培養思路。
一、挖掘教材內容,增強人文氛圍
中華民族擁有上下五千年之久的傳統文化知識素養,因此,在中華文明的組成中傳統文明占有很大的比重。語文教育是貫穿于學生整個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始終,因而,語文是學生在高中學習階段接觸到傳統文化的必要途徑。在近些年來社會的快速發展中,人們對精神世界的追求越來越重視。在高中時期的孩子正處于身體發育的主要階段,他們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也在初步的形成當中,而語文教育怎能夠讓學生提高自身修養和文化底蘊。每一本語文教材都是經過無數的專家學者進行探討、甄選和細致編排組合而成的,在教材當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有其代表的人生意義和人生價值,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應該深讀和熟讀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正確的理解教材中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在進行課程教學的時候,教師應當注重學生對文化的解讀和教育上,為學生營造濃厚的人文氛圍。
例如,在學習韓愈的《師說》這篇文章時,教師可為學生講解一些有關古代的時候,文人學子是如何進行求學的,為學生創造人文氛圍,在學習中提高人文素養。在學習王羲之所寫的《蘭亭集序》的時候,老師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應該能夠表現出本文的深度,即本文向學生們傳達了一種怎樣的境界;教師也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穿插一些趣味知識,比如作者的生平簡介等,能夠讓學生體會到中國傳統文化的趣味,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在學習朱自清《荷塘月色》這篇散文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與這篇文章所描述的場景大致相似的樂曲,可收集一些有關荷花、月色的古詩詞,為學生創設濃厚的文化氛圍,以此讓學生深刻理解這篇散文的內容,提升教學效率和質量。
二、積累文學詞匯,提高文化素養
語文學習在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中,不像其余學科那樣可以一蹴而就。語文學習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如果想利用短時間內的大量學習這種辦法,來提高自己的語文知識以及文學素養,顯然是不科學的。因此,假如教師只通過依賴語文課堂中的教學,就想達到提升學生文學功底的目的,這結果必然是無法實現的。由此可見,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同時,也要鍛煉和帶領學生進行詞語、詩句的積累,鍛煉學生詩詞賞析的能力。教師通過語文教學,能夠增加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和支持,能夠體會到經典文學的魅力所在,能夠加強自身的文學功底和文學知識素養,有助于學生陶冶情操,幫助學生提高個人修養、提升知識水平,為學生在未來進行新知識的學習、新素養的形成打下基礎。
例如,學生在進入高中學習之前已經接觸過語文學科了,也已經了解到了語文學科的知識體系,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文學知識。在高中階段則是對之前所接觸到的語文知識進行更深一步的學習和探索。教師在課上的時候可以對鼓舞學生準備一個本子,積累一些詞語、詩句、優美段落等;還可以鍛煉學生利用古時候的語言表達方式進行語句的描寫;可以讓學生多進行一些傳統文化句子的仿寫比賽等活動,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
三、弘揚傳統節日,了解文化精髓
一個牢固的基礎,對學生之后的學習有很大的作用。而語文則幫助學生了解傳統文化知識的精髓,幫助學生今后的學習打下基礎。在中華文化發展的悠悠歷史長河之中,形成了各種各樣的傳統節日,而在一些傳統節日中就包含著中國傳統文化。因此,弘揚中國的傳統節日,不但能夠增強節日氛圍,還能夠加強傳統文化的教育發展?,F代社會中,越來越多的人們被西方思想所影響,因而忽略了中國一些傳統的節日。由此產生了學生們不重視傳統文化的現象。所以教師可以課堂上對學生普及一些有關傳統節日的趣味知識,或者在某個傳統節日里帶領學生進行有關該節日的活動游戲,了解古時的風俗習慣與人文事跡,加深學生對傳統節日的認知,感受傳統節日的氛圍。
例如,端午節是為紀念屈原先生所設立的一個傳統節日,在節日當天,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解端午節的來歷:在農歷初五這一天,屈原投汨羅江而死,而人們為了紀念屈原,則把這天稱作是端午節。之后,教師介紹一下端午節這天的習俗,以及當時的背景。然后,老師則可引入一些屈原所寫的文章如《離騷》等,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習。而且,還有助于學生對文章中晦澀難懂的語句以及情感的理解。最終達到提高學生傳統文化知識水平、了解文化精髓的目的。
四、結束語
語文教師應該在進行語文教學時,應對教材進行合理的規劃,找出教學的重點以及難點,加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課堂效率。語文教師在以學生為主體的基礎上,應該進行合理的教學導入和教學情境創設,調動學生學習樂趣,以達到培養學生傳統文化素養的目的。
[ 參 ?考 ?文 ?獻 ]
[1]佚名.論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加強中國傳統文化教育[J].文存閱刊,2018(1):149-149.
[2]尹丹.探討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J].教育,2017(14):00235-00235.
[3]馬相漢.淺談高中語文教學如何加強傳統文化教育[J].中學教學參考,2017(12):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