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循平
一、合作能力是社會發展的趨勢
合作精神是當今社會各行業人才所必須具備的素質,在日新月異飛速發展的今天,任何工作僅憑單打獨斗是不現實的,跨行業交流極其普遍,任何行業、任何人都不可能什么都自己做,這就需要我們培養的人才必須是懂得合作、善于合作,只有在合作中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將自己的優勢集中起來做出更大的貢獻。我們在日常教學中思考如何培養和增強學生的合作能力和意識,這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和整個社會都面臨的問題。
二、合作能力是學生自身發展的需求
現在部分中小學生在現實生活和學習中常以自我為中心思考問題,自律能力不強,經常我行我素,不能與同學們友好相處,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問題的時候不愿意與同學們一起研究,也不知用什么方法與同學一起探討。這就需要在實際的教與學的過程中改進教學方法,增強學生的各種合作意識,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同時學生成長中接受團隊精神的培養有利于教育目標的達成,是學生全面發展的表現,是現在體育教學核心素養的要求。
三、籃球教學對于發展學生合作能力的優勢
體育教學對于促進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的作用不容忽視,特點是能體現團隊精神的球類運動,對合作精神的培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籃球運動的競爭、拼搏、合作精神可以在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的同時,增強團隊合作意識的功能,這種團體項目的教學對于發展學生的合作能力具有非常好的效果。籃球運動中最主要的技、戰術就是幾個人之間的配合,在練習過程中將趣味性、對抗性、娛樂性結合在一起,調動了參與者的積極性,能夠充分體驗到時成功的樂趣。
四、籃球教學中提高學生合作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鼓勵策略
李可飛在《小學體育中的籃球教學現狀及對策分析研究》中指出:“小學體育中籃球運動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學習到籃球知識及技能,同時可以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使之學會相互配合。特別是在激烈的籃球比賽中,團隊合作以及同學之間的加油鼓勵,更能增加學生之間的友誼,培養學生的堅韌品質”。[1]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養成相互鼓勵的習慣。經常使用一個大拇指、相互擊掌的手勢;一句你真棒、我相信你的語言,無形中拉近了同學之間的距離,有利于形成團結合作的氛圍。
(二)責任策略
劉華鋒在其《籃球課程教學中團隊合作能力培養的研究》中指出:“一個籃球隊就是一個整體,隊員間的個性可以體現在能力、位置的選擇上,要有團隊精神才能贏得比賽”。[2]在籃球訓練和比賽的過程中,要讓學生知道他的每一個動作、每一次配合都不是為了自己表演,要為了整個團隊服務,必須要有責任意識。例如:某一隊員傳球的時候要努力將球傳到合適的位置,要考慮同伴能夠輕松地將球接住,如果球傳的不合適自己是要負責的。再如:二打一的配合時,如果你有機會投籃的時候要大膽的進行試投,如果沒有投中的話要勇于承擔責任,找出原因下次改進,而不是怕擔責任將球傳給同伴,錯過了進功時機。通過這些措施培養敢于承擔責任,減少相互指責的習慣,有利于提高團結合作的能力。
(三)評價策略
馬雙林在《體育教學中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探索》在表述合作學習是以開發和利用課堂中人的關系為基點,以目標設計為先導,以全員互動合作為基本動力,以小組活動為基本教學形式,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準,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和心理品質為根本目標,以短時、高效、低耗、愉快為基本品質的教學活動。[3]
因為每個學生的基礎和水平是有先天差別的,所以老師在評價過程中不可能一個標準。對于那些基礎好的同學要提高對他們的要求,對于那些完成動作有困難的學生一定要降低評價標準,不僅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而且有利于提高同伴之間的友誼。例如:在做投籃練習時,組內的其它成員每投一球得一分,然后每組最差的同學可以縮短投球距離降低難度,而且每投中一球得二分或三分,這樣組內所有的同學就不會排斥那些水平低的同學,有利于增強團隊的凝聚力。對促進學生認知發展,克服自我中心傾向,改善同伴關系,發展道德自律和提高社會交往技能等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李可飛.小學體育中的籃球教學現狀及對策分析[J].華夏教師,2014 (6):63-63.
[2]劉華鋒.籃球課程教學中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J].運動,2015 (1):98-99.
[3]王剛.小學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合作能力的途徑[J].啟迪與智慧(教育),2017 (08):60.